APP下载

跨界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的素质与能力建设

2017-10-21杨楷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出版素质

杨楷

摘 要 随着数字时代媒体融合加速发展,基于“内容+”的跨界出版成为大趋势,内容资源争夺与特色出版竞争更为激烈,出版编辑亟须加强自身五大素质和六方面能力建设,以快速适应全媒体数字出版环境,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工匠型专业人才,提高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编辑更多更好优秀出版物,提高现代文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跨界融合;出版;编辑;素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8-0090-03

随着数字时代媒体融合加速发展,基于“内容+”

的跨界出版成为大趋势,图书、音像、电影、游戏、动漫等媒体间相互渗透、壁垒坍塌,数字出版以天下一统的编码技术实现了全媒体传播。跨界融合背景下,内容资源争夺与特色出版竞争更为激烈,使处于风口浪尖的出版编辑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快速适应全媒体数字出版环境。

1 新时期出版编辑应加强素质建设

编辑工作是出版活动核心内容,无论传播环境如何变化,编辑队伍的素质建设是编辑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1]。编辑强则出版强,编辑优则出版优,新时期出版编辑应强化以下五大基本素质。

1.1 过硬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任何时候编辑人员都应具备的首要素质,严把政治关是编辑第一责任担当。出版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要政治立场坚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要坚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明确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积极唱响主旋律、弘扬和传播正能量,通过优秀出版物培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保有敏锐的政治警觉和较高的政治辨别力,炼就识别正确与错误的“火眼金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做好意识形态阵地防御,维护中华文化安全。

1.2 广博的文化素质

编辑是文化工作者、知识把关人,没有文化底蕴无法搞好内容编辑出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类知识数据海量涌现,出版社、作者、观众皆被信息包围,千头万绪、纷繁交织,出版编辑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难免手足无措、捉襟见肘,导致挂一漏万的失误。优秀编辑不能做逃避鸵鸟,必须强化文化素质,多读、多看、多听、多想,使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知识积累,才能保有稳固编辑出版地位和正常传播话语权,轻松自如地驾驭各类选题。一个好的编辑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字修养和文化素养,必须拥有博大的人文情怀[2]。新时期出版编辑应首先成为掌握文学、历史、哲学、逻辑学、美学、社会学、出版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杂家,其后努力成为学者型专家,才能赋予编辑出版新的表现力。

1.3 精专的职业素质

出版编辑要严守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强化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以及《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网络视听内容审核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坚决反“三俗”,自觉抵制各项诱惑,对选题客观评判、理性选择。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保持较高的品质、品味、品格。要富有正义感,尊重作者、读者或用户,诚信为本,维护各方权益。要以敬畏之心坚守质量门槛,不忘初心,戒骄戒躁,砥砺奋进,尽快掌握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出版知识,立志成为工匠型编辑,掌握技能精湛、方法先进的工匠之术,抱持坚韧担当、敬业奉献的工匠之神,守正出新、精业笃行,自觉继承、秉持一个职业出版人的工匠精神。

1.4 较高的艺术素质

在传统出版阶段,书籍从封面到内文、版式,从形态到信息传达,从材料构建到工艺选择,从阅读审美到实用功能等,无不体现着创造性的艺术之美[3]。在跨界融合背景下,计算机视觉技术进一步推动、丰富了出版创作手段和表达艺术,无论有声书、AR图书、电子期刊还是互联网音乐平台等,越来越多的新兴数字出版物以光电媒介为基本语言融合了声像视听艺术,开辟了蔚为大观的新视界。新时期出版编辑应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深厚的审美素养,会赏析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以及电影等,应了解表演艺术、视觉艺术、语言艺术以及综合艺术的特点,懂得音乐语言、镜头语言和平面构图艺术的表达含义。出版编辑艺术素质的缺失将造成多重危害:或谬误流传,害人不浅,或不辨真伪色情泛滥,或狗尾续貂遭人厌弃……。从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提升国民素质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来说,优秀新型出版物必须符合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出版编辑必须强化艺术素质。

1.5 健康的心理素质

编辑以脑力劳动为主,常常精神高度紧张地搜集、过滤、处理海量信息,加上特色出版竞争、经济指标考核以及新媒体出版技术升级都给编辑带来空前压力,相当一部分人有焦虑不安之感。新时期出版编辑必须及时调整、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包括:维持规律性的生活节奏,能精力充沛、意识清醒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参与高强度工作,对精神刺激有耐受力和抵抗力,遇到难题能应付自如、从容化解;对工作和生活充满自信,较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思路开阔、敏捷、富有创新精神;不断提升编辑水平和能力,勇挑重担、拼搏进取,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编辑工作正常顺利进行的保障。

2 新时期出版编辑应提升实践能力

新媒体时代编辑被赋予知识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和传播权,其职业素养、思想观念、业务能力直接决定出版物水平和质量,出版编辑还须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多方面能力。

2.1 写作表达能力

语言文字是出版内容表达符号,体现编辑基本功,直接影响审读编校等文字把关工作。跨界出版条件下,编辑遣词行文、对话交流形式更趋多样化,必须掌握文学修辞及逻辑学知识,通晓写作表达技巧,谙熟谋篇布局规范,才能准确明了地言传意达,避免信息传递错误。面对新媒体影像资料,编辑要读剧本、校字幕、听辨台词,与作者、演员、读者、用户和多媒体技术人员等交流意见,如果没有深厚文字功底和一定语言水平是不行的。出版编辑应研究用好语言文字,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谈得体,有效提高出版质量。新型出版编辑还要熟悉网络语言,掌握谈判技巧,至少懂得一门外语,以便开展对外合作。

2.2 策划统筹能力

策划是出版业最具经济性的智力活动,是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科学策划是成功出版的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全局、订方案、科学实施,从出版源头贯穿出版全过程。编辑做选题策划要通盘考虑质、效、量、本、利,如资源采集好坏、加工水平高低和市场收益回报多少等;要尊重传播规律,不能拍脑门追风逐流、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必须紧跟市场需求敏锐找准卖点、亮点、热点,有先知先觉的超前意识,善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以发散性思维做好预测研判,富有激情、观点新颖、展现领导力,统筹资源调配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全力实现出版效益最大化。

2.3 学习执行能力

学习能力是拥有学习方法和技巧,具有学习的动力、毅力以及接收效力。人非生而知之,在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涌现的今天,出版编辑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政策精神,学好用好最新出版法规条例,熟悉行业内情外况,积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对编辑出版业务成竹在胸。学习还要理论联系实践强化执行力,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对学习内容融会贯通梳理成为团队智力资源,提高团队创造性张力,即高效强大的个人执行力、团队战斗力和企业经营力,推动出版单位不断创新发展。

2.4 组织协调能力

编辑人员在用户和作者之间铺路搭桥、引导推介,两边是需求各异的庞大群体,如何穿针引线实现有效供给、如何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效率、如何提升体验感增强用户依附度,时刻考验着新时期出版编辑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新媒体时代,“等稿上门”“来料加工”无法适应现代出版模式与市场竞争态势,必须把编辑职能前移,主动出击推进组稿和信息搜集工作,拉近客户距离提前协调资源适配性,以实现出版内容精准化投放。出版编辑要能够组建战力强大的专业团队发挥“集体编辑力”,协调好出版流程内外两层关系,大力提高产出效率和出版质量。

2.5 分析创新能力

理想的编辑,应该是精通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掌握信息内容的人才[4]。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海量化的数据信息供大于求、鱼龙混杂,要使审读疲劳、观感麻木的用户眼前一亮,出版编辑必须分析其兴趣点,强化信息解析、内容发现与把关能力,搜寻、选择、分类、分析、编辑与整合,“吸取精华,剔除糟泊”,形成高价值信息链和合适出版选题。跨界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不能故步自封、抱残守缺,要全面创新、持续创新、有效创新,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融媒体出版等新兴技术,在编辑出版制作中注入创新因子,争取以最适宜的载体、最具表现力的方式和最有效的路径向用户传播最佳的出版内容。

2.6 经营管理能力

无论哪种出版形式,出版价值必须通过市场营销和内容传播才能实现。出版编辑要洞悉融合发展趋势,强化市场营销意识,用心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要杜绝闭门造车,“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大力培育优质IP;要结合市场研究新型传播方式,积累市场运作经验,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组织好不同载体、不同渠道的出版投放,实现内容跨时空共享;要搭建媒体融合的出版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多元、优质的阅读观赏体验,推动出版企业从传统内容提供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优秀编辑还要对出版全流程负责,做好成本投入监控,创新项目管理方式,提升编辑出版效率和效益。

3 出版编辑增强素质与提升能力的途径

3.1 政府培训

培训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政府机构组织的培训班往往授课专家水平高、知识技术新、政策指导性强,使广大编辑人员受益匪浅。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要求,编辑人员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各省市的编辑年度培训活动已成为制度化安排;由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的出版专题培训班也使编辑人员及时学习、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出版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国际贸易环境等课程内容,这些都是出版编辑素质与能力提升的良好途径。但在编辑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在对编辑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编辑政治思想、遵纪守法、职业道德的继续教育[5]。

3.2 行业交流

新闻出版行业协会、出版发行联盟等全国性、区域性的团体组织是出版单位信息交流与行业动态发布平台,业内集思广益探讨发展难题、共寻经营良策。“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少单位、不少编辑都有业务或技术的创新实践亮点,编辑人员可考察取经学习先进经验,也可向业内名家拜师求教。而在出版企业内部,老编辑可通过“传帮带”言传身教,培养下一代新人;年轻人则要虚心学习、接受指导,上下一心合力促进团队建设。相互学习借鉴的行业交流有利于提高整体出版业技战术水平,共同推动出版强国建设。行业组织主办的业务交流会应务实不务虚,讲究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同时避免个别商业化培训活动混淆视听。

3.3 个人自学

在知识和技能获取方面,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意愿、能力和努力程度等内因起决定作用,学习成效往往与个人内心求知欲強弱成正比,所以自学成才也是出版编辑提高素质与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有了学习想法,就会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学习资料,用心研读充实完善自我。出版编辑既然选择了编辑岗位,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根据工作需求不断丰富知识、提高素质与能力。而出版单位对编辑自学应乐观其成,给予多方面的鼓励和帮助,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培训条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支持学有所成的编辑人员进行理论成果总结和论文发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编辑人才队伍的优化建设,始终是出版单位核心竞争力有效提升的标志。

4 结束语

在跨界融合深入发展和新媒体出版全面铺开的今天,当代中国出版人要继承先贤的出版品位与文化追求,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6]。出版编辑必须牢记神圣使命,强化担当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努力搞好自身素质与能力建设,立足大出版、着眼大编辑,秉持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出版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作品,为推动中国出版事业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慧琳.“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要常抓不懈[J].出版参考,2016(12):1.

[2]吴尚之.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编辑人才[J].中国编辑,2016(1):4-5.

[3]张林娜.试论创造书卷之美的编辑艺术素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8(6):27-30.

[4]杨鹏.论多维度审视编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编辑,2010(2):27-30.

[5]曹明倩.对编辑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反思[J].科技与出版,2016(12):105-108.

[6]陈鹏鸣.出版社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EB/OL].[2017-06-12].http://www.chinaxwcb.com/2017-06/12/content_356841.htm.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出版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