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2017-10-21吕娟
吕娟
摘要: 文章从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意义和原则出发,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设计了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標的权重,从而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 of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mployment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ses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evaluation index, so a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employment quality;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2-0142-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成了高职院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开始得到重视。这些年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毕业生就业率得到了提高,从单一就业率来看,高职院校普遍已达到95%以上。但深究就业率指标本身,它虽能反映就业工作“量”的成果,却无法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等复杂的就业状况。要科学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必须要设计一套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
1 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意义和原则
1.1 意义
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建立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要求。但是,我国目前尚无一整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因此,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可以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由定性转为定量;通过对就业质量的评价,高职院校可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而且通过评价还能为在校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借鉴,从而帮助毕业生规避就业风险。
1.2 原则
就业质量是衡量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内涵十分丰富,一切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都会制约就业质量的提升。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参考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不仅对毕业生本人将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帮助他们规避就业中的风险,提升毕业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从而让毕业生做到人尽其才,而且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应该遵循全面系统性、科学性、简明实用性、动态导向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2 AHP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运用网络系统理论进行分析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项目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各层次内进行两两比较并对层次间指标进行赋值、计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从而有效解决那些难于完全定量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由于APH方法能通过建立矩阵的方式解决实践中许多难以量化的问题,因此,它并广泛运用到了教育领域。
3 基于AHP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的构建
3.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的设计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指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毕业生满足社会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要求的综合。在遵循上述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借鉴,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设计为就业岗位、个人发展和主观满意度三个层面(一级指标),三个层面下设置10个二级指标,具体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各个二级指标的定义如下:工作条件是毕业生在工作中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的总和。劳动报酬,是指毕业生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补偿,是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的具体体现,包括毕业生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社会保障是指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这里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专业对口率,指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其专业覆盖的岗位群相一致。学习培训,指毕业生为提升自我而进行的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兴趣与岗位匹配性,指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兴趣相匹配。企业知名度,指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是否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学生就业满意度,体现了毕业生对所从事职业和岗位的认可程度及就业意愿。对学校满意度,是指毕业生对学校总体的满意度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是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性评价。
3.2 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endprint
3.2.1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萨蒂所提供判断矩阵的构造方法,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将评价指标所涉及到需要调查的问题采用萨蒂的1-9标度制成问卷,聘请有关学者、教师和学生填写,根据反馈结果建立判断矩阵。设判断矩阵为A,同一层次共有n个指标,这n个指标相互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指标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则取值为1;如果前一个指标与后一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略微重要,则取值为3;如果前一个指标比后一个指标明显重要,则取值为5;如果两个指标相比,前一个指标比后一个指标强烈重要,则取值为7;如果两个指标相比,前一个指标比后一个指标极端重要,取值为9;而偶数2、4、6、8则表示介于1、3、5、7、9这些相邻标度之间;两个指标反过来比较则用以上各数的倒数来表示。
构造的判断矩阵分别为:
3.2.2 確定指标权重,计算最大特征根值
运用矩阵的乘积方根法计算出被比较元素对于每一准则的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并计算出各个中间层元素对目标的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后得到相应的权重向量,同时计算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值。
判断矩阵A的权重向量为:(0.6370,0.2583,0.1047)
最大特征根λmax=3.0385 CI=0.0193
判断矩阵B1的权重向量为:(0.0974,0.5695,0.3331)
最大特征根λmax=3.0246 CI=0.0123
判断矩阵B2的权重向量为:
(0.2993,0.0783,0.4660,0.1564)
最大特征根λmax=4.1315 CI=0.0438
判断矩阵B3的权重向量为:(0.4934,0.3108,0.1958)
最大特征根λmax=3.0536 CI=0.0268
3.2.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采用AHP法确定的判断矩阵,可能会由于不同因素之间的比较差异出现前后矛盾的结果,为了明确得出的结果是否合理,需要对判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CR=CI/RI,其中CI=(λmax-n)/(n-1),n为矩阵阶数,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值,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由RI表查到。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赋值合理。当CR≥0.1时,说明判断矩阵赋值不太满意,需要修改判断矩阵,直至具有较优的一致性。
查RI表,得到四个判断矩阵的RI分别为0.58、0.58、0.9、0.58。通过计算得到四个判断矩阵的CR分别为0.0333、0.0212、0.0487、0.0462,均小于0.1,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通过,权重向量Wi可以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4 结论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并参考借鉴相关文献设计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同时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因而构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指标及权重系数见表1。
参考文献:
[1]史淑桃.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
[2]孙丽冰.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以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3]李佳芮,胡北,金芳,葛仁福,王继顺.基于AHP的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
[4]李喜梅.基于AHP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研究——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