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因工程实验探索
2017-10-21王娜
王娜
摘要: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人因工程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以期改善人因工程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the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design of experimental project, diversifi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ngineering experim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人因工程;实验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human factors;experiment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2-0140-02
0 引言
人因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系统庞杂,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人因工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1]。目前,国内很多普通高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以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设计和组织实验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人因工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人因工程实验教学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人因工程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高校开始设置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是其核心课程之一[2]。目前,除了一些科研比较领先的高校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比较先进和完备,多数高校人因工程实验室建成时间并不长,再加上资金、技术等限制,实验室建设并不理想,有些高校甚至没有独立的人因实验室。
人因工程是一门实验科学[3],实验室建设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建设完善的高校,拥有的实验仪器设备较多而且先进,理论与实验教学联系紧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室建设落后的高校,人因工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其实践能力培养,以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人因工程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不断突出人因工程实验教学的地位[4]。
2 人因工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设备配置不合理
实验通常离不开仪器,我国很多高校实验室经费不足,只配备了简单的实验仪器,且数量有限,只能开展简单的验证型小实验,如人体尺寸测量、照度测量、噪音测量等;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少,但缺乏系统规划,实验设备没有结合人因工程理论教学,导致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脱节,教学内容没有相关实验设备来展现,一些实验设备又没有运用到教学中;还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购置任何人因工程相关实验仪器设备,纯粹进行理论教学,实验课形同虚设。
2.2 实验项目缺乏系统设计
很多普通高校在确定人因工程实验项目时,以照搬其他院校为主,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与理论教学的互补性不强;也有一些高校根据其现有的实验设备开设实验项目,项目较多,但缺乏系统性,且大都为验证型实验,缺少设计型、综合型,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有一些高校实验设备缺乏,实验项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师不能直观、系统地进行实验教学,学生对实验内容停留在抽象认识层面。
2.3 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单一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教,学生做”、“老师做,学生看”,实验地点限于教室或实验室,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缺少独立思考,学生对实验理解不够深入,因此,不能灵活地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为主,存在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做出准确评价;再加上实验课成绩所占比例偏低,学生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实验效果。
3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3.1 加强基础实验室建设
人因工程本质上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许多实验需要专用仪器和设备才能完成,一些设备价格不菲,绝不可盲目购置。根据各高校侧重的不同,人因工程实验室可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二者所配备的实验设备不尽相同[5]。教学型人因工程实验室主要针对基础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基础实验教学要求,如:人体生理测量、认知测量、作业环境测量等,需要配置的实验设备使用简单、造价低,详见表1。科研型人因工程实验室基于不同的科研方向,设备配置也各有侧重,很多设备具有精度高、专用性强、价格昂贵等特点。各高校应加强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在满足基础实验教学的同时,为师生后续科研和交流提供支持。endprint
3.2 合理设计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设置的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整个实验体系的合理性[6]。人因工程相关实验项目很多,根据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7]。①验证型实验,指仅对某一理论进行验证或训练某一方面技能,如“人体测量”、“记忆广度测试”、“反应时运动时测定”等;②设计型实验,指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如“劳动强度与疲劳测定”、“作业环境测量”等;③综合型实验,指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一个较复杂问题,如“作业环境分析与改善”、“作业空间设计”等。为增强人因工程实验教学与专业培养方向的结合度,各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并确保整个实验体系的合理性。根据实验的内容和性质,实验地点不局限于实验室,也可以选择模拟作业现场或在实习工厂进行。
3.3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①在已有实验项目和设备基础上,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自由拟定实验项目,进行创新研究和探索。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引导和帮助的作用。②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竞赛项目,培养学生对人因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③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由分组,自选课题,从人因的角度出发,对身边的不人因之处进行发现,并运用人因工程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改进,包括:问题发现、资料收集、设计改进、分组汇报、设计报告等,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团队分工与合作,老师对汇报进行点评。将实践教学作为实验教学的扩展[8],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使其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多元化实验考核方式
适当提高实验成绩比重,能促使学生对实验给予足够的重视;多元化实验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验证型实验,可采取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考核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对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可增加汇报答辩,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实验完成出色或实验过程中有独立见解的学生给予表彰或加分。
4 结语
人因工程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共同投入。在完善实验设备、设计实验项目、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多元化实验考核方式基础上,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將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志刚,周敏,蒋国璋,张旭刚.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人因工程实践教学改革[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28):99-101.
[2]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孙林岩,崔凯,孙林辉.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4]周平,耿雷,李萍.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J].价值工程,2016(04):214-215.
[5]崔凯,孙林岩,楼旭明.浅谈人因工程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186-188.
[6]兰爽.人因工程实验的设计与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4):163-165.
[7]周清华,杨萍.人因工程课程实验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2):37-38.
[8]廖斌.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8):95-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