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监控系统的综合应用分析

2017-10-21刘中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综合应用教育信息化

刘中艳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现状,而且在各院校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其信息化建设环境必不可少。网络监控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校园问题日益尖锐的今天来说,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对校园进行有效的监控,则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迫切要求。网络监控需要采用视频技术,包括视频的采集、压缩和数据的传输。校园监控系统在校园内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本文就对校园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对其组成特点和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校园监控系统不仅为院校的师生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科研环境,还推进了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监控系统;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8-0203-02

自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计算的迅速应用,使得监控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如今的数字视频监控,历经二十多年的研发。如今占据主要地位的健康系统是数字系统,它的基本功能从基本的监控录像发展到如今的多种功能,比如联动报警、用户管理和电子地图等等一些功能。尤其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嵌入式网络摄影技术的诞生,监控系统依然成為全数字视频监控技术。它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根据国际标准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并且可以使用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对校园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校园监控系统对视频图像等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因此它具备更多优点,性能俱佳。

1校园监控系统的概述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而且对于校园的监控系统设备也不重视,因此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投资较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增长,监控系统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起初摄像机、录像机等原始的监控设备向数字化监控转变。之前的监控设备是通过电缆传输视频信号,使得录像质量不高,负载重,而且仅仅支持本地监控,这张监控设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具备局限性。而现在的数字化监控设备,它是基于网络而生,与传统的监控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监控设备存在的局限,在摄像机内安装服务器,给有权限的用户提供端口,方便他们对数据文件进行访问和监控。现在的校园监控吸引都采用这种监控方式,同时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的逐步深入,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渐被重视起来,校园安全和稳定也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校园的稳定和安全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而备受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校园监控系统也被诸多院校采用,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给师生的校园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

2校园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分析

校园监控技术里面主要用到视频的采集、压缩和传输,视频采集技术指的是将视频信号进行转换,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终端信号转化成二进制信号,然后进行保存的一个过程。视频压缩就是将视频文件的格式进行转换。对于视频传输来说,是对数据流进行的一个实时传输。

2.1视频采集技术

在校园监控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设备,就是图像感光传感器。它主要将镜头处理过的光线,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交给转换器。现在常用的感光传感器,分为两类,CMOS和CCD。CCD是电荷耦合设备,有两种类型,即Linear型和Area型。它们的使用范围也各不相同,这里使用的是Area型,主要作用将光学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过转换器,进行放大转换,变换成数字信号,从而实现完成对视频图像的采集。CMOS的工作原理与CCD相同,最大的差别在于信号的读取过程,CCD中的输入节点是有限的,而且是统一读取,因此输出信号一致。但是在CMOS中,是对每个像素进行放大转换,一致性较差。但是在对整个视频进行处理时,CMOS的带宽较高。

2.2视频压缩技术

视频通过压缩技术,转换视频文件格式,在进行传输,常用的压缩技术算法也比较多,校园监控系统主要采用MJPEG和H.264两种。MJPEG是动态图像压缩技术,在视频压缩中应用广泛,它主要是忽略视频流中间帧的变化规律,对每一帧进行压缩。它先将低解析的图像进行传输,然后补发细节数据,以此来提高画面质量。但是它的效率很低,而且容易产生冗余信息,占据空间。H.264是针对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具备统一的编码,高精度位移计算,网络适应性很强,具备良好的纠错能力。

2.3视频传输技术

监控系统中,数据流需要进行传输,常用的传输协议有RTP/RTCP/RTSP协议,RTP协议是对数据流进行实时传输,而RTCP协议是为了实现流量控制和防止拥塞,RTSP是实现数据如何有效的实现一对多传输。RTP是对音频视频信息进行实时传输所指定的协议,对数据包的格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受控于RTCP。RTCP的主要作用是将RTP传输的数据质量进行反馈。RTSP协议,是实时流的传输协议,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度的安全性。

3校园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校园监控技术在设计初期就要综合考虑到性能和功能方面,性能稳定、功能齐全、节约成本为佳。

3.1设计原则

校园监控系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功能齐全,满足监控需求。校园监控系统所用到的技术性能自然要达到技术先进水平,而且要考虑到后续的维护等问题,并且整个系统要给监控中心提供全面、清晰的实时监控画面。满足校园监控需求,对校园进行实地探查,在进行系统的配置。其二,节约资金,经济实用;在保证各项功能都能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合理的对系统进行组合,节约项目资金。其三,保障高可靠性,校园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校园安全,因此要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遇到故障,依旧可以保证数据不被损害。

3.2整体构架

校园监控系统是为了实现对校园内活动都进行有效的监控,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后勤等。整体架构思路是在监控室设立中心监控设备,另外在各个需要监控的区域部署相应的监控设备。以校园局域网络为核心,建立起一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监控系统。主要工作流程是监控设备采集视频信号,然后对其进行转换传输,从而实现对校园的实时监控。在设计的过程中,分为六个部分,客户端、管理器、数据库、存储设备、报警处理和监控控制台。

3.3校园监控系统功能

在中心控制器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录制的时间、日期,支持预览、回放、设置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色彩调节,对传输图像进行对比度、色彩效果设置,在启动报警功能时,电子地图会自动显示报警位置。其次,它还支持按钮控制,可以直接拖拽鼠标对镜头进行全方位控制。另外,它还提供日志记录,用户可以通过日志记录功能,来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校园监控中心控制台的全部操作,系统的运行情况等操作都会被记录保存。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程序配置,进行权限的分配等。

4结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院校在信息化建设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园监控系统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得到了院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各个学校都对校园监控系统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监控系统的建设。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给保障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应用教育信息化
拓展渠道,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