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虚拟企业间续式结盟任务冲突与协调
2017-10-21刘冠权
刘冠权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区域虚拟企业间续式结盟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效用理论构造了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在任务协同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时间和服务等资源的效用函数,并建立了虚拟企业间冲突与协调模型。分别从任务建立、变更和索赔各阶段对冲突的协调解决进行分析和诠释。
Abstract: The intermittent alliance system of regional virtual enterprises is put forward connected with the reality. Based on it, the utility functions of the relative cost, time and service resource in the mission cooperation between alliance leader and alliance numbers by means of utility theory and the virtual collision and harmony model is build. Finally, the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is made from the harmony between the collision with every part such as task building, alteration and claim for compensation.
关键词:区域虚拟企业;效用理论;冲突与协调
Key words: regional virtual enterprises;utility theory;collision and harmony
中图分类号:F49;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2-0046-03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加工方式,带来了企业运作的网络化时代,以顾客为中心、满意质量以及绿色制造[1],数字化、柔性化、敏捷化、协同化、客户化、全球化是当代企业最鲜明的特征[2,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协同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4]。虚拟企业是一种为了快速响应市场机遇,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成员企业联合起来共享知识、技能和资源的分布式动态组织。虚拟企业大多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动态联盟,企业间对子任务的分解完成,必然存在对合同项目的履行情况。文献[5]说明了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因为质量和延期问题造成了企业间出现合同冲突而诉讼的法律问题,说明导致合同冲突的关键变量是工期。投资和质量;文献[6]研究了在如何在尽量降低风险的情况下,有效使用承包合同来权衡工程建设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的冲突问题;文献[7]通过合同条款的调节来提供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文献[8]则使用计算机谈判支持系统提供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然而上述所有研究都没有涉及联盟冲突问题,与此相关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联盟协议和履行的科学性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和建模求解,以期对联盟冲突做出竞争力的均衡和交易公平性协调。
1 区域虚拟企业间续式结盟机制的提出
动态、战略性联盟的持续时间不同,企业间的合作程度也不同[9],企业间协作信任度、组织和产品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也不尽相同。基于企业资源成本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出发,提出区域虚拟企业间续式结盟机制。集中管理和调配资源丰富的区域资源,依据市场需求和各类资源的分布情况,更科学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能够让资源价值最大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区域内的协同合作伙伴不论是合作成本还是物流成本都会降低。因此,通过区域虚拟企业结盟,实现企业间协同与资源共享,形成动态资源优化配置,使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在满足不同需求情况下,部分结盟企业选择了任务完成而结盟解体。大部分的企业和研究者只把虚拟企业看作是动态性、临时性的组织形式,忽视了其结盟的循环往复间续式特征。间续式的结盟要求虚拟企业伙伴关注未来和继续合作的期望,注重信用价值,有利于预防投机行为、降低合作风险、减少信任成本。
2 区域虚拟企业间效用函数
企业间不同的资源优势正是虚拟企业结盟的基础。协作任务的执行过程构成了企业间的系统结盟生存,并以承包合同予以确立。为了研究方便,假定成本、时间和服务(如质量)等为企业间的生存资源,是构成企业间效用函数的变量。
由于市场导向和协作任务的执行使得企业间对所承担的成本、时间和服务等是有约束的,因而这些变量變成了企业间的稀缺资源。当其成本高于某一数值(记为Uh)时,盟主企业面临亏损,而当其低于某一数值(记为Ul)时,联盟企业遭受亏损,要求Uh?叟Ul。当时间(期限)大于某一数值(记为Th)时,盟主企业面临亏损,而当其低于某一数值(记为Tl)时,联盟企业无营利可言,要求Th?叟Tl。当服务水平低于某一数值(记为Sl)时,盟主企业面临亏损,而当其水平高于某一数值(记为Sh)时,联盟企业遭受亏损,要求Sl?燮Sh。
设盟主企业的(多属性)效用函数为:
(5)和(6)的意义与(2)和(3)相同,但是和资源共享的变化方向相反,因而在资源共享过程中必然发生利益冲突,具体表现在协同任务的建立、变更和索赔三个阶段的冲突,下面分别就三种情况加以说明。
3 任务建立冲突的建模与协调
3.1 任务建立冲突效用模型
模型一:若采用线性模型,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的总效用的最大化模型为:
式中λ为权重因子,表示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在交易协商中的影响作用。
模型二:若采用非线性模型, 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的总效用的最大化模型为:endprint
其中U分别为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的基本(或保本)效用值。
3.2 力学协调求解的方程
对于模型(7),可以得到如下求解方程组:
对于模型(8),可以得到如下求解方程组:
其中权重因子λ∈(0,1)待定。(9)和(10)遵循牛顿力学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处于均衡(公平)时,其合力为零。
4 任务变更冲突的协调
任务变更是指在原任务和当前履行的状态下,由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提出要求合理更改的某些内容,导致任务成本、时间和服务受到影响。这样使任务的被更改状态处于不公平情况,因而必然在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之间引起利益冲突。原任务中的某些内容由于其中一方企业而更改,应改动其它利益补偿给另一方,否则这是不公平的交易,另一方会受到损失,此时要想达到交易的均衡状态,两方必须进行协商。
变更问题的协商求解可以用(9)或(10)的全微分来求解。由(9)式全微分可得协调平衡为:
在式(11)中,如果(ΔT,ΔS,ΔC)三个增量全是未知量,则(11)无法解。然而,变更问题是其中之一,或二个变量不变时,例如ΔT=ΔT给定,则ΔS和ΔC是未知量,这可以由式(11)求出其补偿解ΔS'和ΔC',于是(ΔT,ΔS',ΔC')满足式(11),而(T0+ΔT,S0+ΔS',C0+ΔC')就是条款T变更之后(由T0变更为T0+ΔT)变更协调的新状态。在实际协作过程中,一般服务(如质量)给定后不作变更,而变更事件经常发生在时间,任务量或成本上,这就出现了时间和成本的变更和协调补偿,运用式(11)可方便求解。
5 索赔冲突的建模与协调
索赔是任务履行过程中由于一方不完全履行任务中规定的某些内容或由于他人行为使其利益受到侵害而向另一方提出自认为应得的,但尚未达成协议的利益或经济补偿。这将不能保持原任务的顺利实施,在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之间必然产生利益冲突。
一般来说,索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费用索赔,各种成本损失都折合成等效投资损失补偿量,用线性关系表示为:
其中ΔT,ΔS,ΔC分别为时间、服务和成本的损失量,fT,fS,fC为时间、服务和成本的费用变换系数,ΔCe为等效投资损失补偿量,是费用索赔量的参考值。
另一种是时间(可理解为工期)索赔,各种资源损失都变换成等效时间补偿量,用线性关系表示为:
其中ΔT,ΔS,ΔC同上,gT,gS,gC为时间、服务和成本的时间变换系数,ΔTe为等效时间损失补偿量,是时间索赔量的参考值。实际上,时间索赔和投资费用索赔并不固定,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索赔的发生使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的效用偏离其最优状态,总效用(最优值)下降,造成的总效用损失为:
其中T'=T0+ΔT',S'=S0+ΔS',C'=C0+ΔC'分别为索赔发生后的实际时间,实际服务和实际成本。假设在T',S',C'中存在违约量,造成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则必须通过协调确定违约索赔的补偿量。
因为时间索赔量和投资费用索赔量能够相互转换,只需研究费用索赔即可。对(14)全微分为:
在实际协作工作中,盟主企业对联盟企业索赔,往往发生在时间和服务上,很少发生在成本上。而联盟企业对盟主企业索赔,往往发生在时间和成本上,很少发生在服务上。式(15)表示索赔事件发生后的总效用损失,包括企业双方的效用变动:
其中:(17)
为盟主企业的效用变动值;
为联盟企业的效用变动值。
当ΔU1<0,ΔUn?叟0时,盟主企业有效用损失,应当要求索赔;当ΔU1?叟0,ΔUn<0时,联盟企业有效用损失,应当要求索赔;当ΔU1<0,ΔUn<0时,盟主企业与联盟企业两败俱伤。不论在哪种情况下,索赔应尊重事实、综合考虑。
设索赔发生后,在企业双方效用不变时进行求解,则有协调平衡方程:
在(19)和(20)中,任意给定ΔT、ΔS、ΔC中的一个或两个,其余两个或一个都可以计算出来。若计算ΔC,其值为费用索赔量;若计算ΔT,其值为时间索赔量。当同时要求工期和费用索赔时,可求解(19)和(20)的联立方程;当盟主企业受到损失,则用(19)求解;联盟企业受到损失,则用(20)求解。
在虚拟企业中“经济力”是普遍存在的。把由企业双方博弈者的竞争建立在此基础上,从任务建立、变更和索赔阶段使资源价值最大化条件下推导出冲突协调的求解方程,其解既有交易的公平性又有竞争力均衡的科学性,该模型和算法从新的视角对区域虚拟企业间续式结盟任务的冲突和协调进行分析和诠释,以期以朴素的思想解决复杂系统结盟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飞,张晓东,杨丹.制造系统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熊有伦,吴波,丁汉.新一代制造系统理论及建模[J].中国机械工程,2000(01):49-52.
[3]杨淑子,吴波,等.网络化制造与企业集成[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2):45-48.
[4]汪德才,李从心,周雄辉.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区域网络化生产模式的探讨[J].中国机械工程,2001(08):907-910.
[5]Jones Capers. Conflict and litigation between software clients and developers[J]. 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v 26, n 4, Winter, 1998:46-54.
[6]Zell Lois. Balancing trade-offs in quality, cost, schedule, resources and risk [A]. Proceeding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nnual Seminar Symposium, Managing for Quality[C]. 1991:112-118.
[7]Schrope M. Contracts offer conflict resolution [J]. Nature, v 411, n 6839, Jun14, 2001:728.
[8]Delaney Michael M. Foroughi, Abbas, Perkins, William C.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icacy of a computerized negotiation support system(NSS)[J].DecisionSupportSystems, v 20,n 3, Jul, 1997:185-197.
[9]陳新,陈庆新.中国的网络化制造模式及系统[J].机械工程学报,2003,39(11):74-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