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钣金与喷涂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2017-10-21周弦
周弦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学方式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在汽车钣金与喷涂的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可以显著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汽车钣金和喷涂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再就一体化教学的特征进行介绍,最后对汽车钣金和喷涂的教学方法加以研究。
[關 键 词] 汽车;钣金;喷涂;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136-01
一、汽车钣金和喷涂课程教学的现状
1.有的教师对汽车钣金和喷涂的操作危害性描述得过于夸张,使学生对课程实践产生抵触心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心理障碍,这违背了实践操作课的初衷,不利于学生尽快掌握专业技能。汽车钣金修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车身进行修复。钣金焊接如若操作不当确实对操作者有危害,但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则可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而有的教师出于安全考虑,有的则是由于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夸大钣金和喷涂操作的危害,极易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实践操作课的顺利进行,甚至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放弃这门课程。
汽车钣金和喷涂课程的某些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够重视。该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自己规避伤害。而实际上,汽车钣金和喷涂在实践操作中存在一定危险,甚至有些教师都不明白。而教师作为学生在该专业的引领者,不能以任何理由不告知学生实践操作的危害性。
2.有的教师在汽车钣金和喷涂的课堂教学当中,对于实践操作的讲解及能力锻炼相当重视,但忽略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技术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技能拓展与创新。在汽车钣金和喷涂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严格依据操作流程实行操作,有意省略掉一些操作步骤和教学内容,这对学生的系统化学习极为不利。
二、汽车钣金和喷涂课程教学的一体化教学特征
汽车钣金和喷涂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一体化教学存在如下特征:
1.教材内容一体化,即在教材内容中以实践操作内容为主,理论知识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实践操作方式,拓展专业技能。
2.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程老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合作穿插授课,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互相促进。
3.教室一体化,即教师将某些应用性比較强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设在车间当中,使学生在操作中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
三、汽车钣金和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在此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在汽车钣金和喷涂一体化教学方式上的探索,对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进行介绍。
(一)教师要明确该课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对实践操作的危害性的介绍,既不能过于夸张,也不能忽略,使学生对实践操作课有客观的认识,引领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钣金和喷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要求教师队伍在专业技能上的不断提升,学校与相关企业深入合作,要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此外,还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即由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教师队伍,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的技术更加全面。
(三)注重教学方案的合理规划
要想使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还要求教师团队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也是一体化教学方式实施的基础。
1.虽然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操作技术的人才,但却不能完全忽略理论知识的教学,因为它能为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理解提供支持,并且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拓展。
2.加强对汽车钣金和喷涂一体化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教学对于高职院校在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在一体化教学方面缺乏系统性知识的供给,对此有经验的教师或教学团队要不吝编写一体化教材。在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教材上内容有一体化特征的体现。学校要注意组织该专业的优秀教师,编写适用于学生的一体化学习用书,为实践教学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3.注重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用。在汽车钣金和涂装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实习场所将理论讲解(其中包括实践操作危害性及防护措施的讲解)与现场示范结合起来,接着将学生分组实践操作,一定时间后当场对学生实行考核。这个过程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遇到问题的思考能力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操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对提升应用型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本文就主要对汽车钣金与喷涂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探索,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汉品.浅谈汽车钣喷课的实践教学[J].科学与财富,2015(2).
[2]林娟.《汽车钣金与喷涂》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