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教育初探

2017-10-21张富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大学生

张富莉

[摘 要]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分析了大学生创新活动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因素,并尝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大学生;创新教育;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36-01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快。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已经深刻地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人类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挑战的现实性选择

21世纪,人类在生命科学、遗传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展开了空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哪个国家拥有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这个国家就能站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最前沿。人才已经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但从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可看出,很多单位都认为毕业生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这样的人才无法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因此,摒弃保守的、过时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是高等教育应对科技革命的现实性选择。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明确的目标

对很多在校学生来说,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知道创新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也很想去创新,有创新的激情,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创新,缺乏合理的目标,缺乏有效的引导,没有了目标就失去了动力,很多学生的创新也就成了空想。只有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实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二)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多由教师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下由教师精心整理所要讲授的知识,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系统讲授,学生不用独立整理材料,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思想上完全依赖教师,对教师传播的知识全盘接受,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独立见解,更不用说和老师一起讨论问题,教师习惯于按既定的计划讲课,不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讨论问题,尤其是很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教师讲授系统知识要占用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因而也很难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活动时间。实际上,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和锻炼起来。

(三)创新经费短缺,物质条件得不到保障

笔者曾做了个调查问卷,在问到“你认为目前的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时,有46.4%的学生选择了“资金和设备支持不够”,这也是当前很多高校开展创新活动受到限制的原因:创新经费短缺,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相关的场地和实验设备等做支撑,学生的创新活动就难以开展下去,必要的物质保障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各个高校学生创新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自己学校的行政划拨,有的学校资金较为充足,这项费用就划拨得多一点。而有的学校资金相比之下不是很充足,相应地花在学生创新上的经费就会少很多。而学生自身也没有经济来源,就会导致有些有创新的活动因为经费的短缺而无法进行下去。

三、提升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学生的创新激励机制

想要调动起学生的创新热情,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创新激励措施。通過激励措施来引导学生去关注创新活动。学校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一个是物质层面,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是学生在参加了某项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根据成果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精神层面就是发放荣誉证书,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群体,荣誉证书是对自己和团队能力的肯定,发放证书的级别越高,自己的满意度也就会越高。

(二)增加創新经费投入

创新活动的进行需要经费做基础,因为活动的进行需要建立实验室,买实验设施以及材料和书籍等必需品。高校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有几种方式:首先是学校可以直接从财政拨款,第二种是可以通过外界拉赞助的办法,第三种是通过往届成功毕业生建立创新基金的方式。

(三)搭建创新平台

为了保障创新活动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可以搭建创新平台。就学校具体情况来说,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大学生创新论坛、学术沙龙等,通过这些方式将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块,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有助于创新活动的进行,在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互之间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强欣.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何桂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2.

[3]罗道全.论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6).

[4]占梅英.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之歌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