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续工匠精神及其在新时代的弘扬与培育

2017-10-21闫红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匠人弘扬

闫红燕

[摘 要] 工匠精神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是凝聚在历代匠人身上的职业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的理论升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着精益求精的敬业品质。创新学习工匠精神,把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引入常态化建设轨道,是新形势下弘扬工匠精神的新要求。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182-02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匠精神”,无疑已上升为国家意志与全民共识。那么,推动工匠精神落地生根,就需要真正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真谛,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积极创新学习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方法,从而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提供理论支撑。

一、工匠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其沃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弘扬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技术文明和匠人精湛技艺的描述不乏历史记载,如《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历史典籍,记录着中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如机械、冶金、纺织、陶瓷和火药等领域的辉煌技术,体现了工匠独具一格的精神品质。据《庄子·马蹄》记载,“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这一记载表明,以一技之长而安身立命的匠人,其技艺精神在于追求作品的完美和极致。在中国历史上,一位大师级匠人鲁班,在用其一生诠释工匠精神。相传现代木工师傅们用的工具,如铲子、刨子、曲尺、墨斗等都是鲁班发明的。而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的工匠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也促使土木工业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于是后人将这名技艺巨匠奉为土木工匠的祖师爷。《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这是古代中国人设计最早的飞天器,可见,作为中化文明史上的工匠标杆,鲁班不只具有娴熟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他所具有的创新性品质。

在中国传统社会,器物的精美绝伦与中国古代工匠的伦理规范密切相关。春秋时期的典籍《礼记·月令》记载:“物勒其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也就是说,每名匠人都要在其生产的产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一制度发展到汉代时进行了深化,要求在制作的器物和工程实体上,除了工匠名字,还要刻上生产机构、制作日期和器物编号等。可见,这一制度确立了产品追责制,起到了监督器物和工程质量的作用。可以说,在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富有创新品质的工匠精神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二、工匠精神是匠人敬业品质的理论升华,其基石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工匠是指具有工艺专长的匠人,而工匠精神则是指凝聚在匠人身上,对自己的产品或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学习工匠精神,并非学习工匠的某种具体的技艺专长,而是要学习他们所共同具有的那些职业价值观念以及这种价值观产生的精神品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八集系列类节目《大国工匠》,其中涌现出了一批“国宝级”技工模范人物,虽然他们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身上闪耀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伟大起于平凡,可贵在于平凡,通过工匠精神深切地感受到,工匠就在我们身边,人人皆可以成为工匠,人人皆可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当下,党中央倡导弘扬工匠精神,其主旨并非单指从事器械制作的工匠,其更是指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社会成员;工匠精神不仅是某个行业、某个工种的行为,它是具有丰富内涵、深刻意蕴的,是一种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精神,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挑战的创新精神,源于人们对工作、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实际上就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工作,决定了他在实际工作中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工作问题。如果一个人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世态度,很容易滋生倦怠与抱怨情绪,必然会将工作当成累赘。相反,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将其珍视为自身事业并为之探索钻研,那么,他的背后一定有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作為精神基石。

三、创新学习工匠精神,把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引入常态化建设轨道

在高新技术主导工业发展的今天,中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并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实现制造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然而,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急需转变。而“制造强国”的建设必然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培育。

1.重新审视“工匠”的作用和地位,将工匠精神的弘扬与敬业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古代鲁班大师以其独特的工匠技艺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奠定了古代建筑文明的基础,并对现代家居建筑和园林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历史名医李时珍,一位伟大的医学巨匠,为研究清楚一颗药草的药性,多次亲自试药,最终完成巨著《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扩充了本草内容,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发展了脉学诊断技术,对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现代涌现出来的曹玉玺、张冬伟、高凤林等工匠,对航天航海事业、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可以说,工匠精神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史和现代化的工业制造之中,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灵魂所在。弘扬工匠精神落到个人层面上,就是弘扬敬业精神,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方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文化样式,宣传大国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尤其结合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实质,使人们认识到工匠精神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2.结合学校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系统地开展职业道德及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培育认真踏实、专注严谨、精益求精、具有创新精神的工匠人才,正是當下教育工作需要提倡和弘扬的。具体到职业教育更是如此。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院校肩负着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对于促进就业,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可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大潮中,提倡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实施工匠培育工程,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展开来说,学校教育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更要体现强专业性、高技能型、有创新性的要求,针对职业院校,更要着力在实训室建设和实践教学方面下工夫,只有当学生切实感受职业场景,在实践中钻研问题、磨炼技艺,才能体验并形成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培育工匠精神不容忽视的一个维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职业精神教育中所发挥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教育事业不仅要传递知识,提高技能,更要注重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职业道德,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3.要形成尊重工匠,崇尚实业,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通过完善工匠机制来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实施质量奖惩机制,奖优惩劣,建立精细化质量管理制度,在全社会掀起人人关心质量的氛围,实现质量观念由“差不多”到创优质的转变。为了给工匠文化生存的土壤,就必须强化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不可否认,山寨文化的盛行与当下工匠精神的缺失有直接关系。试想,一批以模仿、抄袭、盗版为基本法则的山寨产品、山寨小说、山寨食品等“山寨文化”得以盛行,而真正从事创新工作的主体,却因“山寨文化”的模仿而遭受经济利益的损失,那么,人们何来持续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工匠精神的没落就在所难免。因此,要让工匠精神在社会土壤中扎根,就要在制度层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让专注于创新的匠人得到丰厚的回报,让匠人受人尊敬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心目中的匠人偶像,让工匠制度塑造和巩固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匠人弘扬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弘扬爱国精神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光影视界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