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学生管理的影响
2017-10-21史潇玲
史潇玲
[摘 要]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班级、一个专业,甚至一个学院的核心,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也是学生心目中的表率。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言谈举止、性格气质、情感态度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则显得至关重要。在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不仅要依靠学校所规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管理本班级的学生,更应注意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和良好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和影响每一位学生。
[关 键 词] 辅导员;学生管理;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171-01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培养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如此,辅导员也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一、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主要表现
(一)辅导员要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作为一名辅导员,性格上有幽默感、和蔼可亲、谈吐文雅,这样的性格特征有利于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当然也有另外的性格特征如:坏脾气、无耐心、粗心大意,这样的性格特征就会给学生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一般情况下,不同类型的高校辅导员在选择学生管理方面应注意结合自身性格特点。
(二)建立有效的自我调控系统
1.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有良好的情感和调控能力。一个合格的高校辅导员要富有同情心,要有热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并多鼓励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身也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辅导员与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辅导员应该善于与家长交流,表现出积极、真诚的态度。这样家长也能够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与辅导员相互支持。
3.正確的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对他人有正确的评判。作为高校辅导员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问题而联想到所有人,要公平公正看待每一个学生,恰当地进行评价。
二、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
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个人魅力的辅导员可以给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益处。
(一)树立威信,产生凝聚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威信是人格魅力中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威信的辅导员会给学生信赖感。它也会对有不良想法的学生产生强大的约束力,使他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这样长此发展下去,就会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会产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感。他们会热爱这个集体,齐心协力地为班级作出贡献。
(二)具有亲和力,产生感召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心理学一直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伴随着情感,情感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认知活动的进行。作为一名在校辅导员,深知亲和力的重要性。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对管理方式方法不排斥,反而会认同,如此这样,管理工作就会有序地开展。
(三)建立示范,产生吸引力
由于辅导员长期与学生相处在一起,辅导员最了解学生的所需,而且辅导员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一个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辅导员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学生会欣赏、会模仿有人格魅力的辅导员。如果辅导员自身优秀,那么学生欣赏且模仿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过程。
三、高校辅导员应如何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爱岗敬业是对每一位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高校的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保持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以及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要善于观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学生的教导要保持耐心,要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已经基本定型,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及时准确的了解他们的动态,每一个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他们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耐心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热点信息,尽量把自己与学生联系在一起。这样,辅导员就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长此以往,学生对辅导员的态度也会随之转变。当学生被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的时候,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海田.论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08(3).
[2]沈文.浅析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张明星.怎样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J].改革与开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