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教学视角下高职课堂教学创新途径分析
2017-10-21李亚玲
李亚玲
[摘 要] 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是高职课改的核心理念与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能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为其将来就业、择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针对高职课堂教学的特点,结合目前现状,从有效教学的视角提出改进高职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旨在进一步优化“学教”关系,提升高职课程整体实施质量,强化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有效教学;高职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96-02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高职院校的入学录取成绩相对较低,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普遍不高。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分析和推理能力较差、缺乏联想和逻辑思维、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随着高职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依据学生学情,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素养的发展,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立足特定目标,按照“低投入、高產出”的效益性原则,针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有目的的落实,使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实现知识素养提升与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从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开放课堂等途径,进一步优化“学教”关系,激活学生课堂思维,深化学生课堂参与,提升高职课程整体实施质量,为增强学生的从业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坚持以人为本,奠定課堂教学创新的理念基础
有效教学开展的前提在于教师理念的创新,其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主张学习知识不能绝对化,要注重知识运用灵活化。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在于对专业知识巩固,更在于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发展。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主动思考、主动建构、主动反思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不唯生,只唯己”的错误教学理念,着眼于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实际操作要求与未来职业取向,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结构、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在教学空间、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环节进行生本化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教本本、考试考本本、学生背本本”的灌输性教学理念,从培养“技术良匠”的视角出发,有意识地进行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价值引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高职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主动去体察专业知识的意义、功用和价值,鼓励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形成分析、检验和批判等意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现专业能力、专业学习、专业情感的一体同建,注重从特定职业情境中,将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促进学习效果改善,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内在学习兴趣,为课程教学创新奠定坚实的理念基础。
二、打造开放课堂,夯实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支撑
高职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就业素养提升为核心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有效教学,就要以现实的生活情境为依托,将日常学习内容与未来就业需要、社会生活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每个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个性特征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渗透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把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素材加入课堂内容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到未来职业需要。注重开发生活中的课程教学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理解课程的深刻含义,将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礼节性、深度化感知。
高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知识技术的良好习得,也在于学生积极情感与优秀情操的养成。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学习与理解知识,可以让学生提前体会未来职业生态对学生职业操守的要求,体会如何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与他人实现合作,体会怎样与他人处理利益冲突实现多方共赢,将知识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实现了统一平衡,充分彰显了其中人文意涵,增加了学生的社会性经验。
三、引入技术手段,强化课堂教学创新的技术保障
陶行知认为,改变旧教育的束缚就要解放学生的手脚、头脑,让他们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高职教学的各个层面,给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其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的特点,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优势,使其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各种可视化、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能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对于有着突出的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与未来择业倾向的高职生来说,良好的技术手段可以将更为真实的职业场景,更为丰富的职业信息,更为开放的职业平台,更为灵活的职业内容引入课程学习中,有利于高职生将诸种信息接收方式结合起来,令其得到立体、深度、全面的认知感受,有利于增进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与投入性,帮助学生在光影中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多样化的、不断变幻的智慧火光,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智慧火光,全面促进学生实现课堂知识、能力、情感的动态生成。并且通过这些动态资源的应用,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魅力与内涵,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改进、不断进步,从而实现其自身学习理念、观点的有效提升与创新,从而为课堂教学创新的推进奠定有效的技术保障。
四、科学归纳总结,增进课堂教学创新的能力铺垫
有效教学的达成关键在于学生学能的培养,科学的归纳总结是达成以上目标的关键手段。因此在课程知识学习中,需要强化个体探究与反思,其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反思提升。在归纳总结中,教师可以渗透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深入、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让学生在一定问题的指引下,将面向死板教材和固定结论的学习转换成面对生动生活和灵活过程的学习。而且反思时要把握好学习中的错题情况,以此为支点,加强对所要考查知识点的回顾与学习,达到举一反三、查缺补漏的效果。最后,反思时要力争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此培养学生主动把握专业知识与学习规律的能力、利用课程知识与观点解决现实工作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高职课程知识,全面提升对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妥善推进有效教学视角下的课堂创新,必须要从其教育环境的现实情况入手,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学业的具体表现,深度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背景因素,厘清其间存在的关系缘由。在高职课程课堂教学创新的实施中,教师要注重推动目标再造,将传统的“知识本位”的灌输式、单向性目标转变为“能力本位”的体验性、探索性目标。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充分考虑课型、教材、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知识的难度、顺序、逻辑等要素设计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对目标定位进行适时调整,力争使教学目标在标准性、层次性、人文性上实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刘茂林.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4):11-13.
[2]曾亿山.课堂教学构建理念探微[J].新课程研究,2010(5):9-13.
[3]卢正芝,洪松舟.国外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10-12.
[4]吴炳章.高职课程课堂教学构建经验研究[J].改革与研究,2015(5):11-12.
[5]王广中.关于我国高职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