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①

2017-10-21丁灵芝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理论课应用型

丁灵芝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3-0034-02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各地方高校正在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本科建设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力度,对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整合教学内容,挖掘并运用科学有效的知识点作为教育载体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論规范指导下,能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专业课程旨在传授某种专门知识或者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价值导向比知识导向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价值塑造而没有知识传授,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个话题观点都需要专门的知识作为支撑。所谓“文以载道”,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作为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要传递的“道”或者价值观就失去了依托,而表现出干瘪瘪的说教,这也是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原因。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就要转变那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只宣讲价值观而不传授知识的错误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明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透彻,并让学生在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很强,要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整合教学内容,挖掘科学有效的知识点作为教育载体,准确和适当地裁量知识细节,用知识启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从而保证应用型人才获得再生价值立场的能力。

(二)突出思想性和价值导向,使思想引领的方向性得到有效发挥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有理想信念、思想素质和价值观等核心素养体系,也就是德才兼备。“在多数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知识和知识传授是本职要求,也是教学重点。与之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教育目标不是终止于获得知识而是向人们传递价值理念”。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课程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品格,始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避免一味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

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和必备品格,还要具有主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担当。这也是信息化时代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改革要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主体,既有其差异性,又有可能会相互转化。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方式和不同能力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通过新闻时评、案例分析、主题讨论、创作品鉴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其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个性,在教学互动中体现自我价值,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自我構建知识体系,而且学生在实现自我教育的同时,也可能转化为朋辈教育的主体,甚至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增强责任意识和自信心。再者,由于师生是两个平等的教育主体,学习氛围民主,师生关系融洽。良好的师德、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可能会在师生间相互传递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内化成自身的伦理情操和人格精神,于春风化雨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把教师主导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学”结合起来,就能在教学相长中双向互动,协同创新,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推动应用型人才发挥持续的创造力。

(二)建立课上课下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找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点,构建课上课下全方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线上课堂和线下讨论相结合的立体化的混合型教学模式。首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构建SPOC移动运行教学平台,有效地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尽享移动终端带来的学习便利。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教学内容,以问题逻辑的形式,制作碎片式、知识点式微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文档、PPT等学习资源,并鼓励学生开发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式学习。第三,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平台。课前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老师在线上进行个性化辅导;课上开展自由讨论和思想碰撞,分享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课下通过线上讨论,总结和反思学习结果,解决存在的问题。第四,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保证教育过程的完整。在应用型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细化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及结果、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维度切入,实现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完整考核。这种混合型教学模式的着力点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一)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

高等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用型人才来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实践底蕴浓厚的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其内在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疑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强化实践教学,要求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校内进行,还可以向校外拓展。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开展小班研讨等课堂实训活动,并将活动形式与学生的专业有效结合;校内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理论社团活动、文化沙龙活动、聆听专家讲座和文化校园创建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校外参观学习、假期调查家乡以及“三下乡”活动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我教育的方式拓展课堂教学效果,加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并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调研报告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实现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以致用”的问题。

(二)强化人文精神的培育,促进应用型人才全面发展

我们完善和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归根结底是要促进人的全面發展。“教育要塑造和培養和谐发展的人,就不能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割裂开来,而必须重视两者协调发展。反思我国现在的学校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文精神为内容的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都强调对人的关注,都要求遵循学生生命成长规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学生的个性化诉求,缺乏人文关怀,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成为人文精神培育的主阵地,一方面重视人文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文关怀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有意识地通过传统文化培育人文精神,倡导学生诵读经典,感受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接受真、善、美的熏陶,用人文精神的深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海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宇文利.再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1):64.

[3]孙峰.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理论课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