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实现途径

2017-10-21解新红

中国石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审提质审计工作

□ 解新红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实现途径

□ 解新红

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工作要与企业经营发展紧密结合,还要结合内部审计资源现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及管理要求,科学地运用不同的手段,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防范企业重大风险服务。

沧州炼化审计处强化对环保责任履行、排污达标及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的审计工作。胡荣德 摄

提质增效是新常态下对经济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保持效益的稳定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国企同样面临着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问题,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的内审部门,必须顺应新常态带来的变化,不断完善机制转型、方法创新、价值提升,强化自我修复功能,才能更好地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推的动力和坚实的保障。

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带来的新变化

原来单纯追求发展速度,造成资源无序消耗、生态环境恶化、低端产能过剩和资本产出率低等诸多问题。现在通过采取政府简政放权、合理疏导资金流向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方法,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和科技带动发展,有效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以某石化公司为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探究:

提质增效意味着转变发展思路。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新常态的含义,转变发展观念。该公司在低油价环境下,统筹规划各板块的资源协调与配置,摒弃规模速度情结和等靠高油价的幻想,摆脱依赖铺摊子、上项目的发展路径,改变粗放外延式的发展模式,把企业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凝聚到提高发展质量上来。

提质增效意味着调整发展方式。该公司在市场对石油石化高端产品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求较大的情况下,转变发展方式,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渗透融合,推进公司产业的升级换代,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提质增效意味着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带来资源要素在部门之间合理转移,还使得部门内资源优化配置。该公司在立足整体效益最大化,加强一体化协调的同时,注重压减上游企业亏损幅度,增强炼化企业盈利空间和提高销售企业盈利水平,在原油采购、库存管理、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筹融资、清理“两金”占用和股权转让等方面,做到了资源在各板块之间的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

提质增效意味着科技带动发展。科技进步是推动行业效益提升的主要动力,在行业领域中只有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理论和核心技术,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该公司重视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现已在多个方面处于世界同行业领先水平,为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积蓄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储备。

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下企业提质增效面临诸多变化,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也面临诸多问题。

审计工作思路滞后。我国现阶段某些企业内审部门的工作思路,还停留在审查账务合规性与纠错防弊上,检查内部控制各控制点是否执行,或者是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完成,并将问题产生的原因简单归结于违反相关的法规制度。这种“查问题套制度”的现状,束缚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使审计的视野狭窄、层面偏低。审计工作未从制度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没有起到监督提升作用。随着被审计单位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业务处理和隐蔽的手段也越来越高,造成审计查出问题越来越少,审计工作开展也越来越难,迫使审计工作逐步走进“死胡同”,这与促进组织价值增值的升级目的相悖,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能力。

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现在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审计项目立项处于管理层或组织部门安排什么项目,内审部门就去完成什么项目的被动状态。内审部门未与财务、纪监、法律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未参与到内控系统各个节点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不了解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计工作未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未建立适合企业内审发展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方法体系。

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部门对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信息化数据的采集分析,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及维护等技术方法的运用,都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成果未转化利用。审计成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得不到真正的整改和落实,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内部审计业务领域较窄。现阶段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及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经营活动的监督上, 审计工作范围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工程审计为主,仍停留在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状态,没有深入到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不能给管理层提供有建设性的改善建议,严重影响了审计提升管理的功能。

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偏低。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审计人员原来从事的是财务或工程工作,缺乏经营管理、信息技术、生产技术和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复合型和专家型的领军人才更是稀缺;年龄普遍偏大,人员呈现明显断层,不利于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审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实现途径

图 6条帮助企业提质增效的途径

现阶段内部审计要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内审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新内涵,从审计工作思路、管理机制、方法手段、成果转化、业务领域和人员素养等方面不断自我完善,从而达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转变审计思路。审计思路的转变是指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转变工作思路,内审部门要主动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企业管理层顶层战略决策和重大措施落实到位,关注战略执行的整个过程,向决策层报告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建议。现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已从单纯的查找问题提出建议,转变为综合检查制度层面、体制机制方面的核心问题,提出完善体制和制度的有效措施,并针对管理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经营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要以增加企业价值和提升发展质量为目标,加强前瞻性和预警功能,防控企业存在的重大风险。

发挥制度建设作用。内部审计工作要积极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共同研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参与到内控系统各个节点和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发现内控节点和经济环节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和失误,解剖各类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对企业重点职能部门、重大资金、重要经济事项等进行事前参与和事中跟进,检查经济活动是否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及隐患,及时予以指出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及建议,保护企业的经济正常运行。

升级审计技术。审计部门必须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评估存在的风险和等级,开发风险预警系统。建立企业共享数据库,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审计、业务管理、质量控制、事务管理等各板块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网络格局,建成完整的审计信息化工作体系。

注重结果转化。审计不只是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为实现审计成果的转化,要建立审计整改机制,落实整改责任。建立审计查出问题定期汇报制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将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促进企业管理的提升。

拓宽工作领域。现阶段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已由事后检查向事前参与、事中跟踪延伸,审计的内容也从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责任、管理效益、工程造价(结算)、竣工决算和各种专项审计,拓展到宏观决策、生产经营、安全隐患、风险防控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内部审计业务领域已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提供更多的高端咨询。内部审计只有实现审计领域的扩展,才能充分发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规避经营风险的作用。

提高人员素质。要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补充骨干和新生力量,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队伍。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管道公司)

猜你喜欢

内审提质审计工作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为城市提质而歌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