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控成本探讨

2017-10-20褚国卫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褚国卫

摘要:自从2004年信息化在我国兴起后,虽然十多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却仍然不能很好的实现信息化与内控成本间的有效结合。为此,本文基于对企业信息化下内控成本的方法、要素等基础性探讨,着重归纳企业信息化对内控成本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性措施。期望本文结论对企业以信息化实现降成本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内控成本;生产型企业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互联网信息化与企业发展实体化相结合的重要性。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化,降成本成为改革的关键目的。而分享经济网络下,企业信息化成为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尤其体现于生产型企业,由于其产能过剩,劳动成本不断上涨,且工作方式仍然停留于标准化操作阶段,致使其企业信息化推进缓慢。近期,生产型企业逐渐开始引进ERP系统、OA系统等信息化系统,这势必对其内控成本、管理方式等带来极大影响。为此,探讨和归纳企业信息化对内控成本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条件下内控成本概述

传统模式下,企业内控成本的基本程序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制定成本控制标准,这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和数量界限;二是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根据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间的比较,查找成本控制的偏差范围和原因;三是纠正偏差,根据查找的原因进行纠正方案设计和措施实施,或者降低成本,或者调整计划成本。但在信息化模式下,除以上三个程序外,成本控制还体现于信息化风险治理与评估、信息化系统有效性(环境支持)两个方面。目前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ABC分类控制法(作业成本)、价值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指标分解控制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目前企业管理的现状主要集中于信息传递、获得滞后,决策远远落后于信息反映的环境变化。针对该问题,很多企业引人了ERP系统,且将其应用于销售订单、MRP运算、主生产计划、材料采购、消耗、库存、产成品销售等整个供应链上。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成本控制主要集中体现于三点:一是生产制造费用,二是原料成本,三是人工直接成本。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国家号召“零库存”、“去产能”的重要原因。

二、企业信息化对内控成本的影响

1.提升企业成本管控效能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最大影响之‘便是提升其成本管控效能,这一点尤其体现于生产型企业。首先,生产型企业的特点是人员数量庞大,人员成本较大,且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而信息化的出现极大的节省了人工劳动力,人工每天工作八小时,而信息化可以以极高的效率24小时工作,且工作时间越长,信息化成本越低(固定成本与工作时间之比)。其次,生产型企业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但目前企业生产逐渐由标准化、规范化转变为个性化阶段。而信息化可以贯穿企业供应链的整个链条,不仅仅体现于材料采购、生产等某一个具体环节。且信息化可以根据某个订单数据给出具体的量化参考方案,并以快速率完成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这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生产环节分割的成本。最后,传统模式下,生产型企业重在生产,而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精确,决策滞后于环境变化。但信息化不只可以快速传递信息,极大避免了信息失真现象,且可以根据数据运算给出具体参考决策方案。这极大的降低了决策成本和信息成本。

2.优化成本结构

目前生产型企业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组成,而其中信息化带来最明显的就是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产量。现在生产型企业逐渐由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成本三分结构转变为以原材料成本和制造费用为主的二分结构。但信息化并不是对原材料、制造成本没有影响,而是相比人工直接成本,影响较小。首先,根据以往文献数据显示,材料成本在生产型企业中的成本占比在50%以上,这对企业利润的敏感度是极高的,材料成本变动10%,利润可能变动100%。且产品设计在80%比例上决定了材料成本高低。而企业信息化一方面更加科学的测量产品设计数据合理性,避免人工测量比例偏差,另一方面可以更合理的进行材料订单处理,降低材料库存,减少材料损失。其次,生产型企业的制造费用包含了包装、运输、折旧、修理、水电费、低值易耗、物料消耗等。企业信息化只能辅助降低该类费用的方法优化,例如预算控制优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优化等,而并不能直接导致成本比例降低。因此,企业信息化优化成本结构主要体现于人工直接成本和材料成本比例优化。

三、强化企业信息化与内控成本结合的措施

1.构建成本联动内控机制

生产型企业的独特特点之一就是三类岗位布局,即基层操作工人、中层行政人员与高层管理者,且管理基础薄弱,其中管理者与操作工人位于崗位金字塔的塔尖和塔座上,纵向信息传递时间过长,且还要经过中层岗位的信息过滤,导致信息成本与决策成本过高。为此,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成本联动监管机制。首先,企业对重大生产环节、生产项目实施特殊成本监管,不仅实行高中低层纵向监管,而且要在各层实行同级部门监管,建立基层生产、材料、销售部门间的成本相互反馈机制,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反馈于高中各层。其次,加大成本信息化建设,拓展计算机的使用层次,不仅应用于中高层办公室,而且应用于基层生产车间、材料出人库控制等,实现各纵向层次、横向各部门间的成本数据对接与传输,通过“成本数据+模型分析”确定成本内控范围和重点。最后,构建新型信息化成本监控机制,管理信息系统或者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均会设置财务风险预警功能,利用该功能指导生产企业中各个环节成本在预定标准界限内,若超出则会及时预警,并给出风险区域。

2.健全信息化下员工责任机制

生产型企业最显著特点就是人多,而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管理“人”则是其降低人员成本的关键问题。首先,成本内控有的放矢,以企业生产链条为主线,突出重点环节(如材料进出库)和重点部门(如生产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产品类别、不同管理级次、不同岗位性质、不同地域特点配以相应的具体成本内控内容和评价标准,强化成本管控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其次,以信息化系统促进成本管控人员责任追究,按照谁管控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成本管控违规或松懈的处理处罚。对一般性差错或遗漏,如由于自然原因,材料运输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或者材料出库人库方法选择不当等,要限期整改;对严重成本违规行为,如未取得固定设备增值税发票等,要严格给予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并定期在管理信息系统或OA平台上公开整改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严禁只惩罚成本管控人员,而不惩罚其管理人员;严禁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

四、结语

信息化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其已经成为去产能、降成本、减库存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以生产型企业为例,以信息化条件下内控成本的方法、程序为基础,归纳了信息化提升成本管控效能和优化成本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构建成本联动内控机制和健全信息化下员工责任机制两项措施。同时,建议后续研究可以以具体生产型企业案例深入探讨信息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广.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今传媒,2011(11):152-154.

[2]黄瑛.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

猜你喜欢

企业信息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三部曲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