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20于景荥
于景荥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深入落实了新课程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开始被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微型实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的,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型实验;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初中化学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传统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微型实验有效弥补了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缺陷,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同时各种形式的微型实验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全面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重要性
1.1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微型实验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将化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自主参与微型实验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化学现象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合理应用微型实验对于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引入各种微型实验,给予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能够促使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初中生在自主参与微型实验中的过程中,会对所产生的化学现象进行深入观察与记忆,因此能够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在微型实验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将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知转化成直观理解,因此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展开化学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合理应用微型实验对于提升初中生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验性较强是化学知识的主要特点,传统以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原理以及具體的化学变化产生深刻认知,因此无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培养。而在对微型实验进行充分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例如,在NaOH遇水放热原理教学中,根据教师的讲解和描述,学生很难对知识产生深刻认知。而在对微型实验进行合理应用的背景下,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一简单的实验活动中来,对整个化学原理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微型实验,不仅可以构建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微型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应用微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初中化学知识要想将微型实验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酸碱盐物质属性探究的微型实验中,教师可以利用点滴板取代试管,有效规避实验药品过量问题。在对盐酸溶液中H+、H20分子以及CI+特性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取白色点滴板,并将硫酸、盐酸、NaCl溶液和水分别滴入孔中,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液体的变化,最终可以确定导致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是H+。由此可见,只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才能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微型实验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2利用微型实验激发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知识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初中化学知识在利用微型实验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家庭小实验,这一趣味性实验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在利用家庭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工具和原料展开微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会明确化学知识的特点,并通过观察生动的化学现象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展开“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这一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鸡蛋壳与醋进行实验,并对整个实验过程、反应现象以及结果等进行全面记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对于激发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初中生的化学知识学习热情,应对微型实验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为不断激发初中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兴趣而进行微型实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为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