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2017-10-20郭正红倪国
郭正红 倪国
摘要:一直以来,数学除了是对学生智力进行开发的主要科目之外,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加以培养的重要方法以及途径,在素质教育当中,数学教学变得愈发重要。如今,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计算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伴随年级逐渐增长,计算教学整体难度逐渐增加。这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对计算教学的策略加以调整。本文旨在探究小学阶段计算教学当中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加以提高的策略,希望可以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6-0253-01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not only the main subject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llig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and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mong the qualities of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Nowadays, in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calculation teach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with the grade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calculation teaching overall difficulty gradually increases. This requires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to adjust the calculation teaching strategy unceasingl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 the calculation teaching a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n the hope of helping the actual teaching.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Thinking ability
前言:在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计算教学属于一个必修科目,并且一直贯穿于教学始末。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对学生发散性以及逻辑性数学思维加以培养,并且对提高其思維能力有较大好处。然而,因为受到不少原因影响,致使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低,再加上过去不科学的计算教学手段,致使计算教学偏向理论知识教学,常常忽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此,数学教师需要对以往教学策略加以改变。
1 更新当前教学观念
在以往数学教学当中,主要把教材、教室以及教师当作中心,实施计算教学期间一味给学生灌输相关的理论知识,然而并未给学生预留充足时间对知识加以巩固以及消化,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之上的主体性,这样就让学生学习失去了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对于此,数学教师需要对现有教学方法加以改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计算 12×23+12×24之时,教师可借助谈话法实施教学,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期间是否可以找到简便算法?进而引导学生借助分配率进行计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以及计算兴趣,并且促使其自学意识得以提高,同时逐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教学期间,教师都必须对培养学生兴趣加以重视。学生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对题目内涵进行提前感知,清除相应的计算障碍,并且打消畏难情绪,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当作趣事。因为学生思维较为简单,并且缺少知识储备,如果直接进行学习,多数学生都很难适应。特别是针对数学学习而言,教师需在课前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让其带着兴趣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学“加减法的运算”之时,教师可借多媒体实施教学,大屏幕上开始有10只蝴蝶,之后飞走了4只,问还剩多少只?之后又飞来了6只,一共有多少只蝴蝶?这样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目光,调动其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3 创新课堂导入环节
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如果教师在课上直接对知识加以教学,很多学生都感到无法适应。对于此,教师需对导入环节加以重视。例如,教学“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之时,数学教师可借助周围资源进行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当中的常见图形,同时制作有关图形模型,进而让学生近距离的对图形特征以及差异进行观察,借助特定问题把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知识引出来,这样便于学生对周长定义进行理解,并且对图像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加以掌握。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并且调动其学习兴趣。
4 展开情境化的教学
当前,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可见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教学期间,教师可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的意识,同时鼓励其进行计算。比如,教学“连乘方面应用题”之时,数学教师可借助学校已有设置实施教学。如办公室当中现存在六个四层高的书架,且每层可以存放30本书,据此能对哪些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学生思考以及反馈,针对不同问题要进行不同计算。如此一来,不仅符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解题能力。再如,数学教师可结合身边事物实施计算教学。如大家数一数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少层?在每层当中拥有多少间教室?且每间教室当中各有多少张书桌?大家是怎样数的?经过学生反馈,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层有多少间教室?拥有多少张书桌?通过这种与学生紧密相连的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密感,并且激发其计算兴趣。
5 组织课堂实践活动
实际上,学生对知识加以获取的途径除了教材以及教师之外,其还能在生活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实践得到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
例如,教学“圆柱认识及侧面积的计算”时,数学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圆柱和若干长方形的简单图形,借此来让学生集中精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进行提问:大家把长方形沿着长边卷起来,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之后让学生观察该圆柱底面周长与长方形长边存在怎样的关系,而圆柱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存在怎样的联系。借此引导学生与教师一同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引出之后的教学内容。通过动手实践这样的计算教学,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并且将学生引入到良好学习状态,紧跟教师教学步伐。同时还能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加以提高。
综上可知,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当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计算教学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然而,在以往计算教学当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教学,而且教学手段并不科学,这都会教学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此,数学教师需更新当前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创新课堂导入环节,同时展开情境化的教学,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进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涂传银.亚太教育.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