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美声怎样冲出围城(三)

2017-10-20葛方清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葛方清

摘 要:人类有六大感官系统,声音作为听觉的辨别最为敏感。歌唱作为最高级别的听觉艺术,有时因为技术上的缘故会呈现错误的效果。实际上歌者本人最为感同身受,因为听觉与视觉一样不会被欺骗,除非是充耳不闻,亦或是另有隐情。所以声音的错误,定是听觉扭曲人为因素作祟。人声被视为顶级的乐器,歌唱家作为携带这一乐器的人,有着最高级别的待遇,三大男高音所到之处,乃是人声鼎沸,演唱会人山人海,享受国宾级礼遇,这种辉煌其他音乐人无法比拟。在榜样的力量驱使之下,世界性的模仿拉开序幕,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既然是模仿必然有其弊病,也为今后的纠错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拟从多围度解读三大男高的演唱技法,同时对比传统发声分析其利弊,以正视听。

关键词:前后基音对比;起音坐气技巧;声音气质的补充

一、前后基音的对比

笔者在围城(一、二)(见本刊2017年第16期、21期)简要的列举过优劣。可以负责任的说,就目前世界范围(除三大男高音;俄罗斯女高音安娜·尤利耶芙娜;廖昌永外)无人可以驾轻就熟的使用后背基音(包括维拉宗;安德烈·波切利),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下具体分析:先从共鸣角度出发,声音的直线传送歌唱时最重要,不论是音色还是通透度都为最佳。传统唱法的共鸣走向是:胸前第二个纽扣;咽壁;眉心。通道有一个转角过程<。这一唱法弊病有五:1.胸前基音——给共鸣有向下牵扯之力,扩大后沉重,呆滞(三大男高的唱法里没有胸腔概念,只有后背基音扩大);2.这弯转不好就会出现喉音(使用传统方法演唱的歌手,听众可第一时间辨别出某某人的声音,也就是说多少带有喉音,这便是转角在作祟,另外传统唱法时常还会感觉声音发扁,则乃是超高位达不到,共鸣竖立不够。);3.音色上也会难于把握。4.将直接影响共鸣通透;5.增加了训练的困难度。上述有些问题是致命的,在胸腹式唱法上根本无药可救。三大男高的共鸣走向:后背基音直接上超高位置,唱响后背基音的同时咽璧已涵盖其中,所以通道基本上是直线(动作做的到位其歌聲会感觉换了一个人,这就是纯咽璧与后背基音共振产生的独特效果)。另外后背基音与后脑高位置垂直,且距离最短,又位于人体后面,不存在教科书所说变换通道的繁琐手续。这一垂直对共鸣的通透;高音上行都有很大提升。后背基音定位,在演唱第一句就是高音的歌曲很有帮助(很多歌手都有开口难问题),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后背唱法则行之有效。吸气到达后背,再由后背直接上高位置发出,其过程不会产生卡顿,很容易的解决了开口难的问题。综上对比优劣一目了然。也就是后背基音的定位,掀开了声乐革命的历史新篇章。也为后面突破更高难度技巧铺平了道路,这一发现纠正了传统唱法所有的弊病。亦并开启了三大男高音个人演唱生涯的辉煌之旅。

二、起音坐气技巧

这一技巧即为解决端气的毛病而设置,亦即养成了后背运用的好习惯。传统唱法“端”的现象普遍存在,就是老歌手也不能幸免。所以在攻克这一问题时,注意力的转移尤为重要,此乃是纠错的最好帮手,把注意力转移到后背,则前面的感受将分散减轻,无形当中压力得以缓解,加之起音坐气技巧的一并运用,此毛病将根除。传统方法放不下来主要是:起音的一刹那胸腹肌肉相互之间有牵扯,可控肌肉的放松很难,这里不单单是意念的调控,还需要身体前面肌肉的协调放松动作,所以不容易做到。而后背起音则没那么多讲究,只须意念放在后背就大功告成。起音坐气技巧的要领:1.用口鼻向后背吸气,2.后腰扩张;3.身体前面放松;4.起音的一刹那,感觉有人用双手在你后腰扩张处轻拍一下,发声的同时拍打的双手立刻向上翻起,直到歌唱完毕。这一套动作反复训练一段时间,会彻底根治端唱的毛病。

三、声音气质的补充

在演唱高音或超高音时声音气质可逐渐收小(避免气息的浪费),在中低声区则渐次打开,使共鸣保持一定的宽度,达到应有的气势。(这就是不论我们怎样努力,音量;气势达不到三大男高的秘密)。这里需要注意四点,1.声音气质向上翻起时当结合后背基音的同时扩大,2.意念之中的共鸣尽量远送;3.其耗气量将翻倍于传统唱法;4.高位置点越高越集中则泛音,穿透力越加强烈,且越发显得年轻有活力。(近80岁的多明戈声音保持魅力的秘诀也就在于此)。

四、三围总结

至此,破解的三大男高秘要基本告一段落。则在第一时间向全国的声乐爱好者,公开我的发现,定有不成熟或不周全之处,望同行们给与谅解。今后会不断的加以修正,趋于完善。笔者将就三大男高的秘要串联成体系,以便于声乐爱好者更加方便学习。世间没有永远的秘密,正如攻克疑难杂症,只是早晚的事。之后就是认同度的问题,长期被禁锢的思想,来个180度急转(前苏联唱法:重炮也似的;沉重的;轮番轰炸般的中声区(男高音),早就应该给于摒弃),凭心而论一下子让人接受很难。认同过后还有个学习过程,这一时间会更加慢长,牵扯老歌手改变方法,导师改变观念,学习新技巧的过程,只有自己灵活的掌握,方可授教他人。

五、结语

笔者重申无意一棍子打死传统美声,19世纪80年代本人曾师从于两位著名教授学习的也是传统唱法。三大男高的演唱仍没有摆脱这一痕迹,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创新发展。笔者文章的宗旨是敦促传统美声应该赶上形势,给与变通。引用世界建筑大师的话:“保守派的错误在于它是一方小冰块且人手相传,结果越来越小,最终融化殆尽”。传统美声不改革免不了会遭遇如此境地,创新发展乃是硬道理。中国美声想要走向世界,则必需让世界美声率先走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