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和声写作中副属和弦的运用与实践
2017-10-20苏骏文
苏骏文
摘 要:在传统和声写作中,离调、半音体系的运用十分常见,它给调式带来了新的倾向性,丰富了调式的和弦,使作品拥有了新的表现上的可能性。本文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三十二章习题一为例,通过四部和声写作来剖析离调和弦中副属和弦的具体运用方法。
关键词:传统和声;离调;副属和弦
一、离调
书中对于离调的定义为短时间的离开——经过的或终止的——一个调到另一个调叫做离调。离调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用来巩固新调调性的结束终止,所以仍然保留着自己在主调内的调式功能。[1]这里可以解释为,短时间的进入到一个新调,但并没有真正转凋,仍然保留调内的调式功能。而副属和弦则是在离调中充当副属和弦的和弦。
二、习题讲解
(一)方法一
在方法一中,没有刻意做特别丰富的离调和弦,主要根据旋律的特点来进行四部和声写作。该作品为带弱起的降E大调三句体乐段。根据旋律特点,第一乐句的终止式发生在第四小节,第二乐句的终止式发生在第七小节。纵观该旋律,在第五小节和第八小节处出现了非降E大调的变化音,因此这里可以做离调和弦的处理。在构建离调属七和弦时要遵循以下方法和步骤:确定临时的主和弦;在临时主音的上方纯五度构建临时的属音;在临时的属音上构成大小七和弦。在构建离调导七和弦时要遵循以下方法和步骤:确定临时的主和弦;在临时的主音下方小二度构建临时的导音;在临时的导音上构建减七和弦(大调时也可能是减小七和弦)。首先看第五小节的变化音降D以及下一小节第一拍的C,由于降D到C是一个下行级进,那么可以确定的是降D一定是我们要构建的属七或导七和弦的五音或七音,(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解决方法为根根音解决到根音,三音上行级进,五音与七音下行级进)综合考虑我把此和弦确定为二级上的导五六和弦,随后解决到二级六和弦上。再看第八小节的变化音还原E,由于下一小节的第一拍的旋律音为F,所以可以确定这里的还原E一定是属七或导七和弦的三音,综合考虑我把此和弦确定为二级上的属二和弦,随后解决到二级六和弦。
在前三小节的写作中,由于在旋律部位出现了调式的V、IV、III级以及调式的III、II、I级旋律音,因此在这里可以运用经过的属三四以及经过的属四六和弦的写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经过的四六和弦写作时,当六和弦重复根音时不保持声部只出现二度,当重复五音时不保持的声部先上行三度再上行二度。在第三小节的第二拍处,为了使和声能够顺利进行,在此处选择了离调和弦。由于旋律音为D,第三拍的旋律音为E,由此可以判断出该音一定为离调和弦的三音,而不是五音或七音,综合考虑写成六级上的属二和弦,这样低音便形成了G-F-E的级进进行,随后解决到六级六和弦。为了使旋律丰富多變,在第二乐句的终止式后选择了阻碍进行,这使得旋律没有直接结束,而是作更加优美的行进,在进行阻碍进行时VI和弦一定重复三音,以此来加强主功能色彩。在最后两小节的写作中,如果直接以主和弦终止该乐段,那么必然会产生持续六拍的音响想过,因此为了使旋律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倒数第二小节的结束处又加入了辅助的下属四六和弦,使得旋律更加变化多样。
(二)方法二
为了凸显离调、半音体系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笔者根据该乐段的旋律特点完成了第二种四部和声写作。在第一小节处为了使低音作更为流畅的级进进行,在第二拍加入了IV级上的D2和弦。由于第三拍旋律音为A,那么可以确定第二拍上的B音一定是离调和弦的五音或者是七音,为了使低音更为流畅悦耳,最终确定该和弦为IV级上的D2和弦,这样低音就形成了降E-降D-C的级进进行。在对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和第三小节的第一拍进行写作时,用了VI级上的导七和弦解决到VI级的和声进行,在进行解决时没有直接用根音到根音,三音上行,五音、七音下行的写作方法,因为当三音上行时,那么D音必定要解决到下一小节的E音上。由于第三小节的第二拍的旋律音为D,因此会出现女低音声部超于下一小节的女高声部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这里采取了三音下行的解决方法。这种解决方法只有满足了导七和弦的三音处于七音的上方时才可以使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平行五度的产生。离调和弦的D音便解决到了C音,从而避免了声部超越的现象。后面的旋律除终止式外,只要旋律出现了级进进行,笔者都尽量做了离调和弦的处理,方法同谱例一和上述的方法相同,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在倒数第三小节处笔者运用了省略五音的不完全的属七和弦解决到完全的主和弦,随后在进行辅助的下属四六和弦连接时,为了使旋律更加变化多样,笔者运用了和声大调的降VI级音的形式丰富了结尾的和声连接。
方法一的和声写作主要凸显和声的丰富性以及流畅性,而在方法二中,笔者则注重的是突出离调、半音体系这一章节的特点。当然笔者还处于不断的学习阶段,本题的写作方法也不只有这两种。通过该例题对传统和声写作中离调、半音体系这一写作手法作更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三、结语
通过对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三十二章习题一离调、半音体系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离调这一手法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和声语言,还可以使我们的旋律音突破原调“枷锁”的束缚,无论在日后的教学还是写作中我们都可以以此为借鉴,把这些方法灵活的运用到创作之中,使得作品更具生机。
[参考文献]
[1] 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