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7-10-20陈宏伟

知识文库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理论

陈宏伟

为提高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一系列改革,成果丰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课堂吸引力不足,教学形式单一,社会、学校重视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本文认为应在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拓展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新空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学校—學院-教师”多层次互动体系等方面做努力,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效果,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有效性成为衡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新形势下,面对多元化思想文化冲击,应对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反映,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便成为摆在国家、学校及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研究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党中央历来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宣部、教育部先后发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指导性意见,强调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创新增强思政课程教育有效性。近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极大的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一)课堂教学吸引力有待继续提高

大学本科四门思政课各有特点,又一脉相承,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的理论性相对更强,尽管各高校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以增进课堂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效果,但总体而言马原课程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

1.課程与实际的结合度仍需提高。马原课程体系庞大,理论性较强,很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只注重理论的讲述,而忽略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使得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已经脱节,很多理论已经是过去时,而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更没有找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的切合点,没有发现马克思主义与自身的相关性,从而出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认同,缺乏上课积极性等抵触情绪,而使得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马原课程与现实结合的力度仍需提高,应结合社会生活实例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惑,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融入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性有待提高。为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有效性,各高校对课堂教学组织组织形式进行创新,增加师生互动、抛出问题学生回答等多种方式倡导学生参与课堂。并探索采用学生小组讲解专题、主题辩论,设定主题让学生利用所学原理结合实际进行作品设计,并利用网络展播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努力拉近课堂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距离,对于增强课程有效性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为互动而互动,没有真正的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并且由于马原课程本身内容较多但课时有限,导致师生互动的时间并不充足,很多师生互动环节进行的比较仓促导致互动效果减半,从而使得课程教学有效性提高程度有限。所以很有必要探讨思政课课堂教学组织新形式,提高师生互动的多样性。

3.教师综合素质存在提升空间。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马原的教学难度很高。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实现马原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对于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极高的。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思想信念,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自身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入脑入心,实现马原课程的本质目标;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对思政教育抱有极大的热情,爱岗敬业,用热情感染人,用理论说服人,让学生从马原课堂中感受到教师及课程本身散发的正能量,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正面情绪,达成理想教学目标。但学生、学校、社会给予思政课教师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在长期从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不配合以及学校、社会等给予的不公正的评价,使得一些思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丧失,出现职业懈怠,教学热情逐渐流失,从而对思政课程教学效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其次,要将理论性很强的马原讲好、讲透,并让学生乐于接受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要求马原教师必须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同时有很好的教学艺术。马原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性,对于马原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要求极高,而从事马原教学活动的教师有些来自于哲学相关专业,有些是具有经济学相关背景,所以马原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之外必须加强学习,从而提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增强自身理论修养,为讲好、讲透马原课程做好准备。但同时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智慧,体现教学艺术,这样才能将理论性的东西,以更生动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展现给诸位同学,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学有所获,增强马原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形式单一

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形式,灌输式教育为主。随着社会发展,思政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教学有效融合的方式,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学生参与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有一定提高。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由于受到设施、成本等的限制导致实践教学受限,网络教学设计不完善,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成型。在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促进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方面仍然有极大的空间。

(三)学校、学院及社会等重视不足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键,直接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所以有效的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也是学院、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事情。但现在往往是社会将全部的责任归于学校,而学校将全部的责任推给思政课教师,而又缺乏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足够重视,并且还可能出现在有的学院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拆台”行为,甚至有些学校领导也持有有思政课无意义的观点,使得整个社会、学校并没有形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体制机制。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但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没有充分发挥,从问题出发,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1.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习理论也是为了应用理论解释并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同度,必须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实效性。首先,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相關理论的讲述当中,比如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及“五大发展”新理念等相关内容融入马原相关章节的学习当中,交代清楚理论提出的背景,厘清理论新发展背后的基本逻辑和原理,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打破“马克思过时”的论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次,将理论与大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理论阐释过后,对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社会现实及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案例进行剖析,让同学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用于分析和解决身边的问题,打破“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的错误认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增强马原课程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改善思政课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教化成人,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理论品质,可以看到思政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大学生,所以思政课更应贯彻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思政课教学组织方式,给予学生更多有效参与课堂的机会和时间,继续丰富师生有效互动的形式和方式。当然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即其思想教育性和意识形态工作特点,必须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完全将课堂交于学生随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传递正能量。

3.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展现教师魅力。要想上好思政课,思政教师必须有坚定的理论信仰,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文化涵养,丰富的教学手段,强烈的教学热情。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创造更多机会让思政教师进修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塑造思政课教师良好形象。通过培训,增强理论功底、文化底蕴,增强学理内涵;通过交流,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通过示范,增强职业自豪、职业自信,提升教学热情等等,从而最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思政课堂上充分展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理论魅力和教学魅力,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的认同度,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多種教学方式相互配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发挥思政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但并非全部。余双好(2011)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以理论为中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大学生思想理论武装为特征的理论教学活动,一种以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验为特点的特殊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认识世界的方法,为我们提供理论价值引导,但真正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为人处事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本质上具有实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配合,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基层调查、红色实践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得更多学生可以有效参与,在实践中应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理论品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体现时代性与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知识传播、舆论导向、价值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也要求我们必须开拓网络教学阵地,在课堂教学之外应用好网络教育教学手段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知识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平台、学生正能量作品展示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借助网络教学,搜集信息,发布信息,作为实践教学的有力指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三)构建学校-学院-教师多层次互动体系,增强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唯一渠道,也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学就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参与和配合,所以首先必须打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等观念,拓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渠道,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思政教育平台与体系,改变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也给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落实到学校教育,应积极构建学校-学院-教师多层面互动体制。首先,从学校层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扭转在高校内思政课被边缘化,不被重视的状况。从政策、资金到设施等各个方面支持思政课教学改革探讨,营造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的学校大环境;其次,对于学校各个学院也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专业课教师体会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杜绝“拆台”现象,并号召学院专业课教师也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最后,思政教师必须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学校各种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在多维度,多层面的互动体系中,增强思政课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理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