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2017-10-20王素芬
王素芬
在这个暑假里,我以崇拜的心情捧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对照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这面大镜子,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感到非常惭愧,感触也颇多。下面就我个人的感受谈几点:
一、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内容在他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总之,好生活是好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宽广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陶先生的爱心教育思想具有號召性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先生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被人所同钦,世所共仰。这正是“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的境界,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正是号召当今所有教师用爱心来教育学生、温暖学生的一面旗帜。在学生中,无论高智商的,还是低智商的;无论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一般的、学习差的;无论是活泼的,还是文静踏实的,内向拘谨的;无论是“金凤凰”,还是“丑小鸭”;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点点烛光,是教育的“润滑剂”,要全面、公平。有了教师的爱心,有创伤的学生才能得以抚平,有缺陷的学生才能得以弥补,家庭贫寒的学生才能自信。教师无微不至关心、体贴和爱护,学生们才可能健康做人,健康发展,健康成长。陶老先生做到了,而且做得特别好: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真是一位近代史上的天纵之圣!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当今,党和人民非常尊重教育者,提高了老师们的待遇,杜甫的担心“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已得到妥善解决,我们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因此,我们选择了教育,就理所应当选择奉献并终生无悔!
三、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具有指导性
陶先生在教学观里明确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的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他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样高水准的教学模式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启发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教人学,还要教人学做事。作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则应该是行动、观察、看书、讨论和思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二,他提出的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之总要求,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的意思要我们把书看成是一个社会,社会包罗万象,是随时随地变化的,是动的,是真实的,这就指导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正确地运用书。总之,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继续研读、思考,我们会将他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让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灵活,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好老师。
四、陶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具有鼓舞性
陶先生说:“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他还说:“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将来。……一切为了创造”。我觉得这是一种呐喊。的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中,在新课程不断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分明听到了陶先生的呐喊声。当然他所倡导的创造:“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的发展。现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语文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正与陶先生的提法一致。他高瞻远瞩地提出创造教育对我们新时期的老师具有很强的鼓舞性,鼓舞我们教育要有创造性,鼓舞我们更加发奋学习,因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有创造教育,就必須广泛地持之以恒地从书本上学习,从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学习——“学无止境”,只有自己有了“长流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只有自己知识丰富,脑子才灵活,教学才可能具有创造性,学生长期的学习、受老师的熏陶,才具有创造性。
暑假里,我们教师是闲暇的,但我们的学习是忙碌的。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专著后,我感受到《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内容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又像春天里柔柔的细雨。我又一次得到阳光的沐浴,又一次得到春雨的滋润。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土壤中牢固扎根。也像陶先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做合一并有创造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黄土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