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浅谈

2017-10-20张琴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方法研究小学

张琴

摘 要:如何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呢?以教材信息为基点,促进课内外衔接迁移;以单元主题为触点,深化课内外衔接迁移;以教学内容为拐点,延伸课内外衔接迁移;以文章作者为原点,衍化课内外衔接迁移;以学生兴趣为散点,优化课内外衔接迁移。引领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小学;课内外阅读;衔接迁移;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15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93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阅读能力才会提高,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而对于逐渐接触课外阅读的小学生来说,又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的广度,逐步扩展阅读的深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课标的要求和目标,使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呢?

一、以教材信息为基点,促进课内外衔接迁移

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课内外联系紧密的重要信息,如果教师课内外衔接迁移的意识不强烈,不敏感,往往会稍纵即逝,与有效的衔接拓展失之交臂。因而,教师必须及时抓住这些信息,以此为契机,促进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迁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六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为例,学生对于诗人听到官军失地收复的消息时欣喜欲狂的心情理解总是不到位,不够深刻,觉得模棱两可。这种情形下,教师适时将“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及作者的生活背景穿插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既深入理解古诗的含义又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课外适当补充拓展相关阅读材料,诸如《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单元主题为触点,深化课内外衔接迁移

现行教材的编排,大多以单元主题的框架展开,编者这样设置的意图,旨在让学生通过主题相近形式不同教材的阅读、理解、体悟,陶冶情操,提升人文情怀,进而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阅读教学中,在学生把握课内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有意引导他们对教材当中出现的一些特定知识点、文化点进行延伸、重组、升华,让教材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课内教材就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教材的例子作用由此彰显。例如六年级有一个单元是以“走进鲁迅”为主题进行编排的,课本中涉及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和鲁迅相关的文章,“资料袋”“日积月累”中还介绍了鲁迅和鲁迅相关的作品和名言,整个单元学习完之后,学生对鲁迅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个时候推荐阅读《朝花夕拾》《野草》《故事新编》等书籍就会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学生也会兴趣十足,课内外阅读衔接自然水到渠成。

三、以教学内容为拐点,延伸课内外衔接迁移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更深入全面地体会人物特点以及与之联系紧密的知识,可以适时引入相关文章或書籍作为补充材料,拓展课堂容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的教学中,课堂上在讲到严监生吝啬小气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将《临死前的葛朗台》这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之后可以出示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学生的理解就会得以升华。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果戈理的《死魂灵》、莫里哀《悭吝人》(《吝啬鬼》)等,认识了解“世界四大吝啬鬼”,并且加以比较,学生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幅度可想而知。学了《将相和》,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其他故事;学了《草船借箭》,让看过的学生讲讲其他体现诸葛亮才智过人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四、以文章作者为原点,衍化课内外衔接迁移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材教学中,由一篇精彩的课文走进一个作家作品的阅读元素有很多,如果教师能掌握这个元素,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并由一篇文本顺利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需要,乃至于散射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阅读。如四年级《蟋蟀的住宅》一文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学完此文后学生对虫子的世界充满了新奇,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沈石溪动物系列小说,乃至于著名作家刘亮程的乡土系列作品,也可以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教节目《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如此,学生课内外阅读不但有效衔接,而且阅读广度得以大面积的开拓。

五、以学生兴趣为散点,优化课内外衔接迁移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调查表明,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以漫画为主,因为漫画书风趣、诙谐,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有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结合课内外内容加以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五年级《草船借箭》为例,通过课堂学习,学生都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深深折服,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阅读漫画本《三国演义》进一步深入了解诸葛亮,学生自然兴趣盎然,自然也就避免了沉浸于其他浅俗漫画书的现象。学习过五年级《猴王出世》,引导学生阅读漫画本《西游记》,诸如此类,从而扩大学生阅读面,感受文学名著的魅力。

总之,只有语文教师强化意识,在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上下真功夫,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和习惯上的科学引导,课外阅读开阔课内阅读的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的长度,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语文教材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那么,这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表里,一定能引领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让他们的生命因阅读而充实丰盈,因阅读而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

[ 责任编辑 谷会巧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方法研究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书海无涯“读”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