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所在
2017-10-20李晓灵
李晓灵
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一书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让我看到了学生学习的幸福所在。
1.基于接纳与尊重的倾听,让学生感受被接纳的幸福
书中谈到,教师在课堂上的倾听有两个原理,一是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二是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
这样的叙述让我很快厘清了“听”与“倾听”的本质区别。“听”关注的是发言者发言的内容与信息,而“倾听”关注的是该儿童的发言是由文本中的哪些话语、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以及发言儿童自身先前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弄清了这些,我们就看清了一个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不会再拘泥于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而当我们不再拘泥于这一点,学生就会从心里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接纳,感受到被接纳的幸福。
同时,如果教师不只寻求“好的教学”,不再陷入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的结果,而去更多关注那些“奇趣”“古怪”的发言,那么,每个孩子发言的价值都将被彰显和认可。而当所有的孩子都感到自己的想法被认可时,那种“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幸福感将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
2.基于自然质疑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安心学习的幸福
书中说:“我们观摩的课堂众多,但‘不懂的时候能够直言不讳的课堂并不多见。的确,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时候以‘好的学生和‘好的發言为中心和结果,对于那些边缘化的学生和发言基本忽视。”事实上,很多看似非边缘化的学生同样存在着各种“不懂”,可是,他们没有人敢大胆提出来,仿佛“不懂”就是一种耻辱。而学习共同体倡导把边缘化儿童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让“不懂”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提法令我茅塞顿开。
我依据佐藤学先生的说法进行了课堂尝试,赋予边缘化儿童发言优先权和责任,他们逐步开始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他们的问题居然经常能够带动全班学生的思考和深层次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安心提问、真正弄懂问题的快乐。可见,让学生们大胆说出“我不懂”,绝不是对边缘化儿童的照顾,而是让更多的学生安心地、深入地学习的保证。
3.基于协同学习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互学共进的幸福
佐藤学先生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倡导“协同学习”的理念,我从中感受到,“协同学习”不等于“合作学习”,不是把学习任务进行简单的分配和加减法,而是让不同的学生能够在一起安静地倾听彼此,能够在小组里共同研究和解决一个问题,能够享受彼此带给对方的启发和促进。学困生能够真正提出和解决问题,优质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耐心地对待他人,学会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真正发生所带来的幸福。
编辑 李刚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