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让教育更广阔
2017-10-20王凤明
王凤明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把社会资源作为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必要补充,开发鲜活的地域资源,以基地资源为依托,以学科课程为切入点,构建特色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探究实践空间,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把校外实践活动纳入“博物教育”育人体系,即以课程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环境创设“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为支撑,把学生培养成博爱厚德(有爱心、有道德、有胸怀)、博学笃行(會学习、会生活、会实践)、博艺尚美(懂艺术、懂健体、懂欣赏)的博物少年。
每一个基地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资源内容。学校通过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研发、德育主题结合等途径,对区域内的特色资源,如北京(台湖)国际图书城、北京欢乐之都青少年职业体验馆、北京运河瓷画艺术馆、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等,进行深入探究、有效研发,多学科整合、多角度切入,打造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主题的活动序列,为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走进基地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拓宽了实施途径。
例如,北京韩美林艺术馆与学校仅一墙之隔,学校对于馆内资源的研发从最初的开发艺术类课程,逐步拓展到美术、语文、音乐、历史、地理、品德(政治)、劳技、综合实践等多个学科领域,初步完成了包括“走进大师的童趣世界”“聆听大师的艺术语言”“感受大师的艺术文化”“研习大师的艺术魅力”“践行大师的品格精神”五个主题二十几项内容,且具有浓郁特色的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
每项课程的研发与实施,都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先组织各年级相关学科教师前往基地进行资源考察,由各年级组、学科组分别确定活动主题,明确目标任务,做好相关教育。然后,指导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学生初步调查、了解馆内资源情况,确定研究主题,制定实施计划,并熟悉活动流程,模拟活动路径。活动前的充分准备改变了以往学生活动走马观花、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实践者、探究者和受益者。
此外,学校还依托韩美林艺术馆的艺术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研制了学生活动指导手册,利用馆内人力资源,培训学生志愿讲解员。现在,已有几十名学生志愿讲解员活跃在艺术馆内的各个展厅,并利用节假日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做志愿讲解,受到广大家长及社会的关注与好评。
一年多来,我们的校外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体现在艺术素养、文明素养、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多个方面;教师在全面育人理念的领悟与贯彻、教育资源的梳理与整合、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实际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丰富鲜明,“博物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课程更加丰富、氛围更加浓郁。
编辑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