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10-20吕显艳
吕显艳
【摘要】 目的 分析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 采用随机序列发生法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牙周冠延长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7,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 P<0.05)。结论 在针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治疗中, 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对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生几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牙体牙髓;正畸牵引;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47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是口腔科临床治疗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牙齿创伤疾病。当冠根折断位处于牙龈下的较深部位时 , 往往会因为生物学宽度不足而导致余留的牙根组织面无法紧密结合于牙周结缔组织, 导致牙周组织炎等牙科疾病的出现[1]。有研究表明, 正畸牵引能使患者治疗后保留更多的断端与牙周组织, 加强治疗效果[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 采用随机序列发生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6例, 患者年龄最大51岁, 最小17岁, 平均年龄(29.67±7.1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4例, 患者年龄最大52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28.91±7.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牙周冠延长术治疗。治疗前对患者牙周与断端周围进行清理, 治疗过程中修整牙槽骨使患者牙槽嵴顶距离牙齿断端至少4 mm, 最后利用桩核冠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 在患者确诊为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疾病时, 对其进行根管治疗, 在对患者实施牙根管治疗并观察2周后, 确认无不良症状出现的情况下, 对处于治疗中的患者采用正畸牵引治疗[2]。使用0.8 mm不锈钢丝制作牵引钩, 钢丝的顶端钩长约为根长的一半, 磷酸锌水门汀粘固于根管中, 选取牙根健康的邻牙作为支持牙, 并采用0.6~0.8 mm的钢丝作为牵引弓, 钢丝弧度应与牙唇面吻合并直接粘固, 对于唇弓, 选取0.45 mm钢丝并弯制特殊曲, 从而保证患牙的牙长轴与牵引方向保持一致, 牵引唇弓与牵引桩之间应采用结扎丝进行牵引, 注意牵引力量在20~30 g。每隔1周进行1次复诊, 并重点观察加力装置, 需要时可进行细微调整。当患牙牵引力已经达到修复的要求时, 采用结扎丝将患牙进行固定。保持8~10周以避免牙根出现回缩, 当完成这一治疗过后, 可开始进行修整牙龈外形以及施行牙冠的延长术, 在5~6周过后进行永久性修复, 并最终完成整个的桩核冠修复过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患牙X线片显示修复体完好, 根尖周组织正常, 切缘与同名牙切缘平齐, 龈缘与同名牙龈缘较对称, 且牙龈健康、牙周与断端周围炎症完全消失, 牙齿未出现松动现象, 即痊愈;患者的患牙X线片显示患牙修复体完好, 根尖周组织正常, 且未出现松动现象, 切缘相对同名牙切缘短1 mm左右, 牙周与断端周围有轻度炎症, 龈缘与同名龈缘的位置偏于冠方, 即有效;X线片下显示牙根尖周组织中存在病变, 牙齿并出现松动的现象, 切缘相对同名切缘短2 mm及以上, 且牙龈出现炎症, 此为无效[3]。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痊愈15例(45.45%), 有效16例(48.48%), 无效2例(6.06%), 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中, 痊愈8例(25.00%), 有效10例(31.25%), 无效14例(43.75%), 总有效率为56.2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7, 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治疗后出现牙周炎1例(3.03%), 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对照组患者中, 治疗后出现牙周炎4例(12.50%), 牙冠偏向2例(6.25%), 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 P<0.05)。
3 讨论
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疗法能有效的对牙周组织及邻牙进行协调, 促进了牙周组织健康, 从而保证了其与修复体良好的接触, 确保了修复体的质量, 并使牙齿在修复过后显得更加美观[4, 5]。针对牙低位冠根折以及根折, 通常采用的传统方法为拔除残根后进行义齿修复, 但这种治疗方法会使患者疼痛程度增加, 且患牙为前牙时, 其修复手段也会影响牙齿的美观程度[6-8]。一方面, 这会造成治疗周期的延长。另一方面, 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且会对患者的牙齿美观度及面部美观程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极容易造成患者的满意度下降, 并会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9, 10]。
且在研究这一治疗方法的过程中, 对其中的细节部分或关键之处有了更确切更具体的认识。
综上所述, 在针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治疗中, 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方法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保持了牙周组织的健康并保留了牙体组织, 使修复体固位得到增强, 修复体外观美观程度得到保证, 并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洁, 邓辉, 刘亦洪, 等.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冠根折的临床观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2, 16(5):444-446.
[2] 姬永科. 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中的应用.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4):315-316.
[3] 洪切木·米吉提. 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2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7):1634-1635.
[4] 汪映泉.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2011, 17(33):70.
[5] 阳桂香.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的观察.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5):539-540.
[6] 刘万松.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预后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21):21-22.
[7] 馬建薇, 沈绍莹, 何红.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0):15-17.
[8] 邓斌. 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12):82-83.
[9] 秦春梅, 吴鹏. 分析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7):113-114.
[10] 董斌, 张兵.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2):3100-3102.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