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区域中快乐游戏、有效学习

2017-10-20谭杏芝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7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区域幼儿

谭杏芝

【摘要】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游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好的环境,能够引发幼儿自主的投入到游戏中来。区域活动不仅为幼儿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且是幼儿获习有益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重视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通过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探索的、变化的环境,来引发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建构。本文通过对区域的布局设置、以及对幼儿活动的参与、游戏、创作、挑战等方面的支持入手,对区域环境创设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有效地区域环境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快乐游戏、有效学习的场所。

【关键词】幼儿 区域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12-01

一、区域环境创设的现状

现状一:教师动手多,幼儿参与少

教师在创设环境时,为了追求环境的美观性,通常会使用一些色彩鲜艳的卡纸、不干胶等材料,更多的体现装饰、美化的目的;同时为了尽快的完成任务,教师加班加点、一手包办,从最初的构思,到材料的制作,再到整体的布置,所有的过程中都没有幼儿参与的痕迹。既忽视了材料选取的便捷性又无法体现环境与主题的呼应及环境本身的教育作用,其欣赏价值远远超过其教育价值。

现状二:区域环境固定化,幼儿缺乏兴趣

每学期开学初,教师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创设区域环境,但一旦创设完成,往往不再进行調整与跟进,不管当下进行的主题是什么?有没有跟上教学目标,甚至不管材料的破损和适宜性,区域环境固定化,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区域活动失去了兴趣。

二、我的思考

1.教师层面:太辛苦!这样的环境创设,大大的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不管是幼儿可以完成的,还是幼儿不能完成的,全都一手包办,加上平时的教学工作、家长工作及文案工作等,老师能不累吗?

2.幼儿层面:得不到锻炼!幼儿没有参与创设,失去了很多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的机会,能力也会因此被削弱,同时没有幼儿参与的环境,也无法体现和满足幼儿自身的游戏需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大打折扣。

三、实践与探究

(一)合理布局,拓展无限空间

活动室的场地有限,区域创设的数量要达到5个及以上,那么,如何布局是老师们创设区域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区域布局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到区域本身的特性,做到动静分离,避免区域间的相互干扰,影响到幼儿的游戏。如语言区、数学区这一类比较安静的区域活动,应该与生活区、表演区这些热闹的区域间隔一定的距离。

(二)动态调整,满足活动需求

区域环境的创设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和主题的进程随时调整,主要体现在位置和大小及内容与材料的动态性。如,在“轱辘轱辘”主题中,“汽车展销会”原本与美工区没有多大的关联,所以两个区域一开始并没有设置在一起,但随着主题的开展,孩子们需要用汽车轮子印画、需要用纸盒制作“汽车”等,这时两个区域有了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老师将两个区域的位置进行调整,让它们彼此相邻。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自然而然的让两个区域产生了联动,活动材料也更为丰富,游戏过程中,美工区的幼儿会把制作好的“汽车”投放到“汽车展销会”进行展示,也会将“汽车展销会”的汽车拿到美工区作为作画工具。

区域的动态调整还体现在空间大小的调整上,如某些区域是幼儿所喜爱的,所以很多幼儿都会选择这个区域进行活动,这时,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空间的需要,教师需要将区域空间扩大;同样有些区域,幼儿并不是那么的感兴趣,每一次在这个区域活动的幼儿很少甚至被遗忘时,教师可以将区域的空间进行压缩甚至取消。所以,区域环境的创设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应灵活调整。

(三)多维支持,助推幼儿游戏发展

区域是为幼儿学习和游戏创设的空间,区域环境是幼儿的环境,幼儿有权力和义务参与到环境中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幼儿经验的建构。在创设区域环境时,应尽可能的让幼儿主导,幼儿可以完成的交给幼儿完成,幼儿不能完成的,引导幼儿一起完成。

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收拾整理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需要老师的再次整理。一次小班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发现图书架上的书摆放得很乱,在点评环节,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你们看!书架上的书宝宝们,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帮他们排排整齐吧!”于是孩子们开始讨论,用什么方式可以让它们排得更加整齐呢?有的孩子说:“那就大的放一排,小的放一排吧。”有的说:“高的放在一起,矮的放在一起。”还有的说:“小老鼠的放一起,小熊的放一起,恐龙的放一起”……孩子们的想法很多。“那我要怎样才知道它们的位置呢?”老师问。于是孩子们又开始了第二轮的讨论,有的孩子说:“就像我们做早操,给它们贴个点点好了。”“都贴上点点吗?”“都贴点点还是分不清啊,还可以贴花、苹果”“我觉得还是用形状好了,我们都认识好多形状”……最后,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想法,将各种图书按内容分别贴上孩子们常见的图形,这样以后每一次区域结束后,孩子们都能自己根据图形,将书架的书摆放整齐了。这样让幼儿参与解决问题,远比老师一次一次的提醒,反反复复的强调,效果要好得多。

四、我们的收获

(一)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有兴趣自愿参与区域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里是否能够获得个体的自主的发展。通过此次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究,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有了更强的主人翁意识,他们更愿意主动投入到区域游戏中并乐在其中。

(二)教师的收获

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们收获不少,特别是对区域环境的跟进调整有了不少启发。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幼儿自主的投入到游戏中去,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游戏,有效学习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秦元东,陈芳主编.《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区域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