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守着沧海桑田的诺言,看浮世繁华

2017-10-20槑槑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戏院九龙电车

槑槑

离开祖国怀抱155年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终于回归祖国。今年对于香港人来说是不平凡的,因为他们将迎来回归20周年。

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那里有迷人的海滩、清幽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香港”的由来与回归

明神宗万历元年以前,香港一带还是一个小渔村,属于广东省的东莞县,是莞香的著名产地,香市贸易十分红火。多数香产品先运送到九龙的尖沙咀,再运至石排湾(也就是今天的香港仔)集中,然后转运到中国内地、南洋,甚至阿拉伯国家,所以尖沙咀在古代又被称为“香埠头”,石排湾也被称为“香港”。久而久之,附近一带的村庄也被称为“香港村”,最后,“香港”成了全岛的名字。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在南京长江的英舰上签署《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84年9月18日,中英两国达成协议,于同年12月19日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开始在香港行使主权。

最复古的浪漫情怀

1930年,巴金去香港旅行时写过一篇随笔,特别提到了电车:我安静地坐在窗旁,像个旁观者那样,把眼睛埋下去看下面的世界。我的眼睛看见的景象不停地变动:热闹的街市、花园、学校、树木……

如今,在香港花两元钱登上电车仍能找到那份感觉。电车横穿整个繁华的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没有),车厢内靠近司机的门板上用中英文印着“老人、小童一元,成人两元”的字样。如此美妙的行车路线,如此经济的车费,是外地人游览香港城市风情的最佳交通工具。

100年来,香港电车走着相同的路线,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坐在上个世纪的电车里,却欣赏着窗外21世纪的都市街头风景,时尚耀眼的广告,装束新潮的行人,一掠而过的豪华,难免让人有种时空交错、往事如梦的感觉。

司机的老式方向盘、油漆斑驳的投币铁箱子、窄窄的木车门,门窗、座椅、通向二层的楼梯都是木质的,在现代城市里都是如此罕见。有的电车“额头”上印有“1903”的字样,100多岁了,就像美人迟暮,却依然雍容华贵,风采不减当年。

香港电车路线全长13千米,路轨总长30千米。电车现在经营6条部份重叠的路线连接坚尼地城至筲箕湾,每天早上6时至深夜12时运行,平均每1分50秒就有一趟电车到达车站。

市井生活,港味庙街

若想看最有味道的香港本土文化,建议你到庙街,不要错过每一条小巷。郑伊健和吴倩莲演绎的《庙街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曾经听起来危机四伏,但眼前的庙街一点都没有电影里浩南和山鸡争地盘的影子,倒显得宁静安逸。如果晚上10点后来到这里,那就是另一个天堂了。

庙街在九龙油麻地,因街上的天后庙而命名。以庙前的榕树头花园为界,分成南北两段。榕树头东面有城隍庙、天后庙、观音庙,榕树下还有一排社坛和书院。这里的小天后庙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成了江湖人物和各色闲杂人等的落脚地。

庙街的知名度一半是被香港电影炒热的,像《食神》《庙街故事》《庙街皇后》《庙街十二少》《庙街·妈·兄弟》等电影,都是以此地为背景。

入夜的庙街热闹非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琳琅满目的摊档挤满了人,还有不少老外也来凑热闹,看货物的、讲价钱的、聊天的……声音不绝于耳。街边大排档的小吃不可不尝,艇仔粥、鱼骨、清汤牛腩河粉等都鼎鼎有名。单是一个车仔面,可供选的料就有鱼蛋、牛丸、肠仔、牛腩、油菜等。

这里还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街头粤剧,一大帮人又弹又唱,为游人献上粤味十足的粤曲,可以跟国外的街头艺术家相媲美。

东方好莱坞

香港最小资也最有特色的地方似乎总与某部电影脱不了干系,其影响力恐怕是香港制造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

这个弹丸之地的戏院竟多达60多家,几乎每个大型的购物广场内都设有电影院。如果你在九龙的海港城逛,海运戏院就是首选;如果在又一城,AMC等着你,那里有11个放映厅;在铜锣湾流连,MCL JP铜锣湾戏院和时代广场UA戏院一定不能错过;在高档商品云集的太古广场,也有设施一流的UA金钟戏院;就算是到了深夜,还有位于尖东的华懋广场戏院。

去香港看电影最大的诱惑在于这是一个开放的电影环境。欧洲、北美影片大量同步上映,如果能遇上电影节,不少华语新影片都会在这里亮相,而这次亮相有可能就是这些华语片唯一一次亮相。

星光大道位于梳士巴利花园南端至新世界中,之间有一段海滨长廊,全长440米,坐拥壮丽的维多利亚港风光及香港岛的繁华都会景致,漫步其中,可把无敌海景尽收眼底,更是欣赏“幻彩咏香江”多媒体灯光音乐汇演的最佳地点。

在九龙老城区看见许多故事

说起香港,也许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中央商业区的花天锦地、维多利亚港的流光溢彩、玻璃之城的晶莹璀璨……但在我心中,处于香港背面的九龙老城区虽然不像港岛那样绚丽夺目、咄咄逼人,却别有风情。

搭乘充满浪漫复古情怀的有轨电车,迎着夹杂丝丝咸味的海风,透过香港九龙老城区温润的夜色,可以看见许多故事。

空气中飘着浓重的海鲜味儿。九龙的街头巷尾,卖海鲜干货的铺子随处可见,小小的店面装潢简单得只有四面白墙和一盏昏暗的日光灯,店内摆放的海鲜干货纸盒一字排开,用繁体字标注着名称和价格。无人光顾时,中年男人坐在门口的板凳上,面色颓唐,沾着油渍的白背心散发着汗味。他脚旁的黄狗一动不动地躺着,也不叫,任身边的路人行色匆匆。九龍老城区的街道,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市井气。

游人总是默契地对这座城市经历的风雨闭口不谈。历史如洪流呼啸而过,留下满目疮痍,也留下万物新生。杂糅的文化渗透在九龙的街角,被时间的文火慢慢熬煮,最终融化在生活里。不同肤色、不同年龄、不同神情……活像是人生百态的集中陈列。

再一次穿过香港灯红酒绿的都市繁华,触手可及的是烟火十足的市井生活,一种历史的交割和穿越之感瞬间在心头油然而生……

(本栏目编辑 王燕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戏院九龙电车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基于Baja电车点线面动态仿真转向设计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小电车,大问题
寻找“九龙子”
最早的电车用马来牵引
终结“九龙治水”
辛苦的电车售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