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访:一场说走就走的师爱之旅

2017-10-20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师爱山路考验

“只要是有学生居住的地方,再难走的山路上都有王老师留下的足迹。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王老师拖着重病的身体,艰难地翻过一座座山峦,把蹒跚的背影留在崎岖的山路上。有一次,王老师在家访回来的路上头痛发作,连人带车一起摔倒在地。至今,他的右胳膊和右腿上还留有几块伤疤。”

“有一次他去家访,学生给他写了一个假地址,让他饿着肚子在深秋的寒风中苦苦奔波了3个小时。当第二天他找到这个学生询问情况时,学生的回答是:‘我只是想考验考验您,看您是不是真的有耐心。李明新问:‘你觉得我经受住考验了吗?‘至少您到现在还没发火。讲到这里,李明新竟然笑了,说:‘这个学生多聪明啊,他说我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发火,这话里边是有潜台词的……”

以上兩段文字均来自《北京教育》杂志的人物报道,两位主人公,一位是50后,一位是60后。在他们那个时代甚至再往前,家访是很多负责任的老师的“必选任务”,也几乎是每一位追求高尚师德的教师成长的必修课。

近几年,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有人也提出:教师奔波太辛苦,家长接待太麻烦,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有什么事电话、QQ、微信、微信群都可以说,没必要再家访了。然而,在这次征文中,很多一线教师用亲身经历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虽然现代化的通信方式可以让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便捷,可是却没有办法让教师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而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走进学生的生活,你会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他,而他的生活细节中,很可能就隐藏着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也就是恰当的教育契机。

今年是本刊教师节特别策划“寻找飞翔的轨迹”选题开设的第五年,这一期我们为大家呈现了 7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工作的地域不同:有的在北京,有的在边疆;有的在城里,有的在郊区。工作的学段不同:有的在小学,有的在中学。这些文章的作者年龄跨度很大,有90后、80后、60后,还有一位早已退休的30后——出生于1933年。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师爱之旅。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爱山路考验
山路弯弯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山路弯弯
眼力大考验
以师爱诠释教育
你的阅读量经得起考验吗
山路乾坤
考验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