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2001至2016年水质现状评价与趋势分析防治探讨
2017-10-19陈文波
陈文波
【摘要】根据茂名水文水资源分中心2001至2016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别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进行水质评价,对茂名市地区的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出防治建议。结合历史和现状资料分析茂名地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近几年的一系列保护措施上,茂名水质总体有所好转,由于茂名地区农作物较多灌溉化肥使用依然带来氮类偏高。
【关键词】茂名;现状评价;趋势分析;防治
1、流域概况
鉴江是粤西沿海最大的河流,发源于信宜市东镇里五大山,由北向南流经信宜、高州、化州三市至湛江吴川市黄坡注入南海。鉴江流域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0′~111°20′,北纬21°15′~22°30′,干流全长231km,总落差220米,平均坡降0.374‰。流域总面积9464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7亿m3,平均径流模数29.1 10-3m3/s.km2,在市境内的流域面积为8019 km2,约占全流域的85%,上游广西境内的集雨面积675km2,下游湛江吴川市集雨面积770km2。
鉴江流域支流众多,其中集雨面积大于500km2的有大井河、曹江、罗江和袂花江。
2、监测项目及评价方法
根据广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茂名分中心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2015)和水质趋势进行了分析(2001~2015)。
监测项目:pH值、电导率、水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总磷、氨氮、挥发酚、氰化物、铬(六价)、铁、锰、锌、铜、铅、镉、砷、硒、汞、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
检测分析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分析方法。
3、水质现状评价
⑴采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茂名市2016年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见表1)。
3.1 河流
鉴江干流:信宜、怀乡、高州、合江、新河、袂花断面水质类别为Ⅱ类。潭头、南盛、化州、江口门都达到了Ⅲ类水标准,超标项目主要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污染源主要是水口、镇隆、潭头的工业污染和信宜市的工业、生活污染。
袂花江:袂花江在茂名市境内总体水质较好,新河、袂花监测断面为Ⅱ类水。袂花汛期为Ⅲ类。
3.2 水库
高州水库除了总氮为Ⅲ类外其余项目均优于Ⅲ类标准,富营养状态评价为“中营养”状态。罗坑水库达到了Ⅱ类水标准,富营养状态评价为“中营养”状态。
由于小型水库、山塘,水是由水利部门管,而养殖则由当地发包。养殖业一般采取高密度放养,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大量残饵和排泄物直接进入水体,污染十分严重。而这些小水库、山塘是很多地方最重要的水源,所以当地有关部门和群众对小型水库山塘的污染问题反应非常强烈。
主要饮用水源地名湖水库和河西水厂总体水质良好。名湖水库除了总氮为Ⅲ类外,其余项目均达到Ⅰ类或者Ⅱ类水标准。
根据表2可见,水库易引起富营养化问题,而且一旦爆发“水华”治理难度非常大,所以高州水库还进行了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4、防治探讨
科学的管理体制能有效的对茂名地区水资源进行高效的优化配置,从而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针对鉴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導。依据评价结果,对管理体制提出以下设想:
(1)在立法方面,明确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地位、职责和职权。通过制定水事基本法,将流域管理机构从行政管理部门独立出来,成立具有权威性的科学的流域管理机构,赋予流域管理机构行政主体法律地位,明确流域机构的协调职责,确定流域管理机构对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调控权。做好流域水污染防治统一规划,加强沿城镇污水处理的力度。大力兴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积极推行废水“无害化”处理。严格选择好污水的排放地点和路径,禁止盲目排污
(2)在经济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并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布局,调节调度水资源水量,使水资源的环境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利用。通过建立由“政治民主协商制度”和“利益补偿机制”等辅助机制加以保障的“水市场”,可以协调地方利益分配,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现象和促进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
(3)在民众参与方面,提高民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染防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文条例》。公众参与到有关水问题的立法和管理过程中将提高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获取可靠而全面的流域信息数据以增加各方对问题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完善公众参与的实施机制,增强公众参与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