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创新、创教融合中寻觅国际优势

2017-10-19王丹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创大学专业

王丹谊

[摘 要] 多元价值社会的到来构成这个商业挂帅时代的重要意义。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优势需要具备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一争长短,才会以此带动发展。艺术教育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台湾高校的艺术类教育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利用台湾本土“文创”发展优势,建立了卓越的国际对话平台。以对台湾七所大学及两所文化创意机构的访谈,探析其在艺术类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特色,以此为希望促进大陆艺术类教学的发展,开创教育新愿景。

[关 键 词] 台湾高校;艺术类;文创;跨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94-03

2016年年底,笔者有幸以高校学者身份去台湾进行专业考察及学术交流。从高雄到台北,走访了树德科技大学、南亚技术学院、中原大學、台湾艺术大学、台北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台北艺术大学七所台湾知名的公立和私立院校以及中原大学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台湾艺术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两所文创机构。从各高校艺术类办学模式、教育理念,到具体的课程设置、实践环境,再到校企结合产学研发展的路径和成果展示……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调研与体验,形成了对台湾艺术类高校较为全方位的认知,同时感受到与大陆同类院校对比中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当然,同样为艺术类教师的我,在授课模式和产学发展上受到更多启发,也分享了充满艺术创作与文化氛围的校园生活。此次台湾学术之旅可谓收获颇丰。

一、观台湾七大高校,探办学四大优势

(一)瞄准国際化办学模式,打造知名院校品牌

在走访的台湾七所院校中,第一印象也是最深的印象便是每所院校对自己的定位目标。无可厚非,每一所院校都希望成为具有国际化办学水准的高等学府,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师资,从愿景目标到实体绩效,均成为考评院校成绩和口碑的参照。在七所高校中,有创校已逾半世纪的台湾艺术大学、中原大学;有百年以上老校,如台北科技大学;也有正值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如台北艺术大学、龙华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无论是百年积淀,还是青春时尚,其高校的发展目标紧紧跟随当代社会的需求,以更为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开启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要想在国际化平台中享有一定知名度,并非口头的自我吹嘘,而以真正的实力展现,才可获得较高的认可度,享有知名高校品牌的美誉。从台湾这几所高校艺术类办学的宗旨和规划上,我们看到了每所院校以不同的特色指标深耕人才培育、强化教学与创作空间,链接国际网络,创建卓越成效的不同举措。举例来说,年轻的树德科技大学首先以“多元、开放、自主、自律”的办学经营理念呈现了一个国际化姿态,而国际化的视野和办学特色使树德科技大学也享有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以设计学院2015年参与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为例,学院甄选出16件校级优秀作品投稿,其中14件作品获奖,6件作品进入世界前100。短短几年间,该校获得此类国际奖项的作品数量达40件之多。专业学习加之国际设计氛围的感知与设计流程的体验与熟悉以及专业态度的综合历练,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教学成果和学院办学品质的提升。台北艺术大学作为只有38年建校历史的“青年才俊”,以前瞻性的视野,让北艺大在台湾的文化艺术界站稳脚步,推动全球化交流,与欧、美、澳、亚洲近71所国际知名艺术学府及机构缔结成姊妹校,密切往来与互动;延揽国际一流大师莅校开设讲座及工作坊;派送师生赴国外进行实地展演、教学研究及服务学习,以培育具国际视野及人文关怀之艺术专才,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在台湾的高校中,并非新锐学校更具国际化办学思想,百年老校同样不甘落后。台湾艺术大学以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和五大学院、14系所、3大独立研究所的均衡学科结构成为近代台湾艺术教育的重镇。扎实的双语教学和英文水准构成链接国际交流的基础条件。培养出不胜枚举的杰出校友——荣获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还有许多音乐家、设计家,他们所享有的较高声誉和丰硕成果成为台艺大在国际艺术教育舞台上获得引以为荣的骄傲。创建于1912年的台北科技大学,一百多年来培育了无数优秀人才投入工商产业,成为台湾经济起飞与发展的工业推手。“以科技为强项的国际知名大学”一直是该校的重要目标。与近200所世界大学结盟,为学生提供超过30个不同国家的交换学习机会。设计学院在2015年国际iF设计奖中荣获大学排名世界第8名,成绩斐然。国际奖项已然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目标。

访谈其间,笔者能够深刻感知台湾高校向国际化目标迈进的步伐日益加快,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各大高校利用各自的特点建立了独特优势,带动了全台湾教育水准的提升和国际化教育品牌的打造。在艺术类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和运行上,强调国际视野和地方深耕并重,架起国际化的桥梁,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水准,形成崭新的教育体系与学术文化风貌,展现国际引领之地位。

(二)跨界平台的成熟搭建,缔造学业丰硕成果

艺术涉及的主题已不仅是纯粹的艺术本体问题。当代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给艺术家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当代社会,“跨界”不仅在艺术实践领域日益兴盛并有着实验性的延展空间,在艺术教育领域同样发挥着巨大魅力。近年来,不论大陆,还是台湾,在跨界教学模式的创新举措上可谓费劲心思,努力挖掘本校教育之特色,搭建兼具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促进各专业领域的连结与融通。透过系科的跨界相容及专业通识互动,迈出领域学门,充分激荡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艺术的多样性。本次对台湾高校艺术类学科的调研,使我们看到这样一种“跨界”理念和模式所产出的丰硕成果,整合跨学科将是台湾未来学科发展方向之一。

树德科技大学打通五个学院间的分界,使分界模糊化。系科间的跨界合作,以垂直发展到横向融合使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达到最大化。“管理+设计+资讯”的“跨一加十”模式整合提升了学校的专业空间;以“杰出设计精英”进入教学综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及管理能力。横向融合层面就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举例,作为一个传统的艺术设计学科,全国各高校的视传专业都在探寻着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学科发展。树德利用跨系课程选修和项目合作的方式使教学活化而持续创新发展,并在国际知名大赛红点设计概念奖、金犊奖、iF概念奖等大赛中屡获佳绩。视传与表演的合作,使各自所擅长的专业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嫁接。视传的角色设计、舞美设计、场景规划等都会给予表演以完美的配合与支持;视传携手动画游戏,以项目串联起专业间的整合。从基础的色彩计划到动线设计,完成了跨领域的融合,让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得到强化。学生在设计之路上除了出色的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之外,如何经营、推广自己的设计,如何把设计产业化、社会化,做能够活化的设计、有价值的设计?那么,在树德科大垂直跨界路径上又与管理学院进行对接,加强“艺术设计管理”的课程教学和实践,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跨领域的教学不仅体现在系科间的合作平台上,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与教学,是艺术类学科扩展学习广度、丰富学生基础能力与素养,连结外在环境以建构全方位视野的关键之一。台北艺术大学致力发展跨领域、多元创新的核心课程,包括特别规划的整合性主题课程“关渡讲座”与跨领域艺术通识课程以及语文、人文史哲、个人与社会、科学与科技等领域的分类课程。在学校组织架构中,各学院均设立专门的研究所机构,进行各项事务与研究之整合发展。各机构的事务合作与独立研究及学术指导促进了符合时代跨域视野的艺术实践专才的培养。

(三)专业实践空间的打造,营造多元学习环境

在几所高校及文创园区的走访中,感受颇深也是为之震撼的一点就是学校以发展教学、研究创新、产业培育为主导打造的专业实践空间。对艺术类学科的实践空间的营造更具多元化。一为辅助教学研究的专业实验室、研究工坊的建设;二为学生提供的课下自主学习实践场所。

专业实验室和研究工坊的建设和运营,每所学校依据专业方向不同各具千秋,总体来讲,有共通的几大特点:(1)类别设置全面且硬件环境良好。艺术类学科的特殊性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系科设置需求所包含的实验室类型和硬件设施较全面而完备,如表演类除各类排演剧场外,配合专业教学的服装造型印染实验室、化妆摄影专业空间、声乐实验厅配备完整。多媒体艺术系科的专业影音实验室、数码操控实验室等具备了国内顶级水准,可以直接完成市场需要的专业设计作品。(2)专人负责,系科间资源共享。实验室的专管人员对其空间规划、耗材管理、课程组织、人才培养、既定项目评价目标都会进行系统规划。学生可以在教师许可下安排进入实验室和传习工坊学习工作。不同学科间相近或相同课程均可以在实验室共享中完成项目的执行。(3)高低年级跨界联合,利用实践空间完成项目。在专业实践环节和项目开展中,利用高低年级学生在实验能力和项目需求的差异化,常常可以看到在工坊工作的学生打破单一年级横向模式,形成高低穿插梯队互补的学习方式,有专业间的本硕联合、有跨领域跨专业合作等。总之,专业的实验空间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实践和交流的平台。

课内外的教辅机构、开放性实践空间的设立为学生又开辟了一块可以学习和交流的场域。中原大学的“乐学园”基地,以“自学厅、讨论坊、艺文厅、学用区、课辅室”几大板块为学生搭建起多功能学习空间,营造幸福乐学的氛围。台湾艺术大学建有专业美术馆和图书馆支持师生的教学与研究。图书馆的展区设计也别有用心,其中设有专业的影像专业研讨空间,定期针对热门话题及各项业界活动聘请专家进行主题沙龙和影片分享会,同时配备专门的研究小间提供给师生开展研究讨论,把每一个环节做到细化。

台艺大于1998年成立文创处,以文化创意产学园区运营为核心,强化学校与产业之连结,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台艺大借助临近闲置旧台北纸厂,创办了台湾首例唯一由大学设立及运营的文创园区,其空间运用主要为进驻文创厂商、艺术家工作室、教学研究中心和画廊卖店。A区主要为艺术教学空间,B区聚集金属、玻璃、陶瓷等各门类教学研究工坊及戏剧排练场,C区整合为文创企业,D区多为艺术家工作室。学生根据课程需要安排进驻不同的工坊进行实操学习,了解并体验全方面设计流程,所完成的作品亦可在园区的画廊进行展示并售卖,同时可以在园区中了解文创产品设计制作及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形。打造如此大规模的专业空间,不仅为学生从课堂学习到企业实践完成了一站式的完美规划,也促进了校内师生与产业的深度合作。

(四)产学研合作落地對接,助力学生未来发展

随着高校功能从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延伸,高等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多以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共建学术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完成成果孵化到转化的过程。实际运营中,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真正落地,如何培育具实操能力且与产业接轨的专门人才?在此次的台湾高校交流中成为我们需要了解的重点环节之一。

中原大学的山水品牌设计实验室、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是对接设计学院,以项目引进课堂、引国际赛事作为动力的一个实体文创机构。其扎根于本土文化和特色小镇的品牌整合管理、设计、运营为源头,延伸于大陆区域文化的品牌建设与打造,旗下项目在近三年获得3项红点设计大奖及3项IF设计大奖。优秀案例包括桃园大溪品牌的整体策划运营、漓江烟雨城市品牌规划等。在获得多项殊荣和社会认可的同时,我们了解到这不仅是一个创意机构的个体行为,而是沉浸于艺术设计教学的整合过程。文创中心的设计团队是中原大学的毕业生,并且以本科生居多。项目自规划的伊始,文创中心便紧密联系教学,实行“1+2+3模式”,即一个设计师带两个研究生和三个本科生组成一个团队,几个团队承载不同的实体项目,在课程进行及毕业设计的进行中,以绝对专业的态度和精神投入到工作中,系统性地完成从策划、设计、制作、推广运营的整个项目。这在本科生的教学和专业检验中亦能够得到更客观的评估。从另一个角度看,项目的成功成就了文创研究中心的品牌美誉度。在中原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研习室等公共场所,都可以见到学生参与项目并获得国际级别大奖的宣传公告,文创中心的品牌对外吸引了更多的眼球,对内把每一个项目做到扎扎实实,做真正落地和有内涵的设计开发。

龙华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着一套独特的规划。以文化创意与数位媒体系举例,其定位目标就是透过与地方产业结合,达到学习务实致用并促进地方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本科四年的发展计划上,订单式就业学程,定制化培育产业所需人才成为特色模式。学生自大三开始连结优质企业,修习两门到四门企业定制课程,聘请企业导师及国外师资导入贴近产业现状的课程,形成“专题制作+订单式就业学程+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四到企业进行半年至一年的就業导向式全学期实习,制定拔尖/典范式专题+就业学程计划,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现状,形成产学联盟,产学合作绩效卓越,学生毕业后出路宽广。

另外,树德科技大学的“百万筑梦计划”可以提供校友小型创业或参赛基金,以此资助学生的学习梦想;南亚科技大学设计学院的“就业接轨创新创业证能合一”目标,以业界专家协同教学、产业人力扎根计划、校外参访教学观摩、民间产学合作计划、学界关怀计划等为举措,落地于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并强化就业导向。台湾艺术大学设立产学合作发展中心,与近50家企业确立产学联盟关系,制订一整套完备的学生实习和产学合作方案。

二、台湾文创发展促进教学创新变革

台湾近些年文创产业的火热发展对本土的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台北故宫较为成功的文创产业到法蓝瓷、琉璃工坊在世界各地的行销活动,这些均被贴上了成功文创品牌代言的标签。“文创”,这个似乎由台湾衍生发明出的词汇,对台湾艺术类学科教学的转型创新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前文提到的台湾艺术大学直接设立文创处,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产学合作为运作机制,以教学实习、研发创新、行销推广及青创育成四大功能形成运作主轴,对内提供校内师生的产学合作,如设计学院的多媒体动画系原创动画影片《虎爷》正在塑造开发文创产品原型,希望借助动画衍生周边产品,进行更多路径的推广和宣传。对外引入社会团体参观体验,促进交流合作;树德科技大学以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发挥系所特色为目标,创办“横山创业基地”,以“横山59”文创品牌搭建师生文创产品的展示区和售卖场,所展示及出售的文创产品分为校园文化主题品牌文创产品、获得国际奖项的创新作品以及和大师工作坊合作的工艺衍生产品等。从课堂式教学到参与国际赛事,将原发创意形成的艺术作品经过通俗化的商业设计使之产品化,最终实现与产业對接。龙华科技大学的文化创意与数位设计系培养以“文化创意”为内容,具备数位媒体设计、商品设计、创意行销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以促进地方性文创发展为目标,提出“文化·创新·专业”口号,形成“视觉传达设计×商品设计×多媒体设计→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创教融合模式,文创专题设计贯穿在高年级课程及项目体系中,并与产业合作缔造出众多优秀作品,使“文创引领,创教融合”得以落地。

三、结语

通过走访与交流,对台湾高校艺术类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察有了综合的认知和评析。当然,深入的了解与解读还需长时间沉浸式的关注和体验。不虚此行之处便是深刻体会到台湾高校教育视野的开阔以及融入国际化需求速度之快捷。台湾与大陆的学术交流日渐频繁,互取所长、相互促进。优质的人文校园环境、卓越的教学与创作空间、丰富的育才成果都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期许的。有幸结识众多台湾艺术教育杰出精英,并受邀观摩两场重磅学生戏剧作品作为台湾学术之旅的完美收官,实感荣幸!

参考文献:

汉寶德.文化与文创[M].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

猜你喜欢

文创大学专业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至善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