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基层技术在城市排水中的应用研究

2017-10-19徐科凤

水能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市排水技术应用

徐科凤

【摘要】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进程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又带动了城市经济增长。随着城市化观念的逐步深入,树立和提高城市形像化成为城市的发展目标,但目前我国较多城市的形象化建设力度和进展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城市的排水问题尤为严重,限制着城市面积及提高城市形象化。由于气候的不规律导致暴雨不断,而各大城市在遭遇较大暴雨时多次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事故,严重造成了居民人身和财产的损失,也破坏了人们的日常秩序。在城市排水中应用海绵基层技术,对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排水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城市所面临如何排水防涝,分析海绵基层技术在城市排水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海绵基层技术;城市排水;技术应用

引言

由于中国城市化工程的快速发展,从而,造成了城市扩张和城市地面面积硬化的迅速加大,导致暴雨灾害成为每个城市的通病,连续的暴雨对城市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造成不可预算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确保交通安全,避免路面损害,在道路排水設计中利用海绵基层技术来设计,以快速地排出城市积水,而传统的城市排水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有效的适应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海绵基层技术为城市建设解决了排水设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1、造成我国城市排水的现状

随着城市不断的扩张,现状的城市排水系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多数城市都发生过内涝现象,一方面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极大压力,使本来压力巨大的交通情况更为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化水平,暴露出市政府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1.1城市道路路面的渗水能力差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城市的道路建设是一座城市的交通道路,不仅承载着城市人们日常需求和工作的交通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出行密不可分,还担负着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通道捷径,为提高城市道路形象和延长城市道路实际使用年限,目前城市道路多为钢筋混泥土及沥青路面,同时路基厚度一般较厚,与地面土壤相距较远,导致雨水多积流在路面,无法及时渗透到地下,一但雨水积流较多,就会造成洪涝成灾,为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城市排水设计不规范

在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城市建设工程中,主要偏重于地面以上的市政建设工程,城市形象化建设较偏重于人们所认为可以,较为常见的地表建筑,对与城市地下排水设计上,严重缺乏较大关注和资金的投入,城市排水系统多为上世纪城市建设中所遗留的,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整改和整修,并没有根据实际降水和排水方面做出较大工作改进。另外,城市的排水系统中还存在一些管道的破损和管道的堵塞情况,也严重降低了城市排水的效率和排水能力。

1.3城市的环境卫生

城市路面汇集的雨水径流多包括多种交通垃圾、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染物,如路面的砂砾、树叶纸屑、建筑废物、建筑污泥等有机物和无机废物,这些污染随着雨水排入水体,造成严重水体和土壤面源污染。

1.4城市化建设影响局域降雨量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大部分都是具有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物,占比较大的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这种城市化建设的特点也逐步形成一种城市热岛环境,具有较为强烈的热岛反应,不仅影响夏季的降雨量,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物群带来的滞留力,致使降雨时间延长,增大城市总体降雨量,也是引起城市内涝的原因之一。

2、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备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储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化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海绵城市的建设概念在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思路,把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改变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以往在城市道路排水上,主要设计原则是快速排水和末端集水,现在海绵城市的主要设计,建设原则是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从而达到城市降水的有效控制及积极利用,做到城市人和水“相处”到和谐的地步,现在全国各地正在大力开展和推进城市以海绵基层技术为目的的建设。

3、海绵基层技术在城市排水中的应用

建立以海绵基层技术为核心的城市,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排水设计都来源于海绵技术,不仅成为当前城市正常通行的急切要求,更是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对市政建设工程提出的进一步要求,2014,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中国城市排水的建设原理将发生彻底改变,近期我国中央财政部就“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发出告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排水设计成为我国当今的首要任务,加强城市排水能力和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3.1 以海绵基层技术建设交通道路(图1所示)

城市的交通面积占到城市总面积的16-25%,是实现整体城市海绵基层技术建设需要克服和面对的主要区域。也是实现建设和实现海绵基层技术城市的主要措施:

3.1.1 在机动车道和公交车道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为避免雨水损害路基,降低道路强度,选用透水铺装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车道道路路面时,在路面上层选用透水雷沥青混凝土材料,在中下层和基层采用排水透气类材料,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车道与人行到相接时,通过埋设基层排水管,达到纵向收集雨水的目的。

3.1.2 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的透水铺装,是指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或透水砖铺装,在以往的道路建设中,人行道铺砌透水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人行道路路面产生积水,从而起到防溢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渗透的水排向无法控制,有浸湿和损害路基的风险,基于海绵基层技术的透水路面安装,需在道路人行道路透水砖下设置HDPE透水盲管,并设置防渗膜。降雨时,路面水渗入地下并进入透水盲管,最终引至雨水口中,防渗膜有效的防止了路基被浸坏的可能性。

3.1.3 海绵基层技术在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交通道路主干、小区、公共场所等城市区域的主要区域,都建设有一定规模的绿化带,

目前绿化带的建设大多都是为了改善城市空气环境及提高视觉空间搭配,并没有和海绵基层技术相结合。生物滞留,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常用于雨水口道路排水设计中,绿化带设置中,雨水口的高度介于路面高程和下沉式绿地的最低点高程之间,路面径流雨水进入截污雨水口过滤,被植被吸收或渗入绿化带内,当植被充分吸收,土壤含水饱和后,多出来的雨水从溢流口流进市政道路雨水管排走。

3.2 其它措施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措施还有渗井、生态堤岸、渗透沟渠、生态浮床、雨水过滤池等。

结论

通过对城市排水现状分析,总结当前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城市不合理的建设造成较大暴雨来时的内涝,严重缩小了城市的形象,对城市的经济有着较大的损失。对现状的道路问题引入海绵基层技术的相关技术措施,简要研究了城市以海绵技术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基层技术城市的应用是对现行道路排水设计的“减负”和“补充”,道路排水系统统筹排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及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形成相互保障,相互补充的完整体系,为城市建设道路设计提供新思路。海绵基层技术是在城市建设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践而来,建设海绵城市道路排水是实现自然生态与城市道路平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田佳磊,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典型结构储水排水设施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5(5):56-58

[2]杨昆,王立,浅谈“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015,9(9):43-44

[3]周迪,海绵城市下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6(6):102-103

[4]徐佩,李明,“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城市建设,2015,10(10):20-20

猜你喜欢

城市排水技术应用
关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治理的研究
GB/T 51187—2016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
城市排水应急管理研究
痕迹检验技术在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市政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工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