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思考

2017-10-19陈晓清

东方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知识点学科融合

陈晓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这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2]中有多处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方面的表述,蕴涵了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之必需。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简而言之,就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此前,笔者曾于2016年5月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一堂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主的课堂《临死前的严监生》,以下将以这一教学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1、查漏补缺。在课前检测环节,笔者利用hiteaching教学系统、IRS反馈系统检测学生对课文出处、作者、字词读音、课文理解的预习状况。学生可以运用手中的IRS反馈器迅速地选中答案。此举能够实现全面的检测,通过平台呈现出来的数据结果,从而决定要不要详讲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当正确率达到80%的的数据时,意味着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略讲;当正确率低于80%的数据时,就意味着大多数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就要进行知识点的详讲了。通过这一做法,教师能够较好地查漏补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检测与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创建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相互议论,选个学生作为小组长代表看图说话,然后鼓励一些同学大胆地自由发言,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说话和感悟性的能力,为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可以引出课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提高自身认识,听文本声音,悟出作者情感,进而学习课文内容。如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动画展示,强调了严监生临死前一直伸着的“两根指头”,带给学生更多的视觉冲击,也能鼓励学生进行说话。

3、增强“任务驱动”实效性。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一系列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习中。[3]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优势的网络信息资源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与同学协同完成一些合作目标,学会运用网络工具。[4]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熟练的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笔者在交流预学的教学环节中,就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临死前的严监生》的课文内容制作鱼骨图,并通过hilearning这一学习系统进行截图上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学会了整理材料的能力。笔者再通过hiteaching教学系统中的筛选功能抽选出一个小组作为代表,上台根据组内鱼骨图进行讲解。筛选功能的选用,也能够达到公平的效果。

4、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库搜索课堂教学所需的资料,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或音频等资料动态、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课文中未能重现的场景再现在学生的视野内。如在拓展练习环节中,笔者在进行课堂小测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课外积累,引导学生课堂分享课前阅读的名著。这一教学环节就体现了拓展教学空间的特点。

5、增強学生的体验。现代信息技术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官来体验学习内容,从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它更注重从广阔的领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师课件内容,开拓学生思维,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在电子白板上呈现文中的重点文段,引导学生去品读、感受、理解,以及说话,就能体现这一特点。

二、思考及建议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但由于一些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处理得也不够稳妥,较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在处理人与技术关系时,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定位课堂教学中心时,以课件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片面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忽视甚至排斥其他教学手段;过分加大知识或信息的容量。

在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时,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只有这样的融合才是有效率的。既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又能达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水平是前提和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和学校在不同学段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的深浅程度进行分类分析,制定合理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合理地采取相应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法和策略,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不同内容,去寻找其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学科更是如此。

总之,现代化技术正在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何有效、适时、适度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 学科教育,2001,(07):1-5.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3]王颖.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59-61.

[4]蒋莉. 浅析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N]. 山西日报,2016-10-14(014).

[5]罗华妮.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1):56-57.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点学科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超学科”来啦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