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7-10-19王素丹朱磊冯薇

消费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供给侧创新创业

王素丹 朱磊 冯薇

摘要: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经济理论和建设理论的重心逐渐转移,这个过程需要大批的人才进行推动。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而“创新”要素,是高等教育领域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供给侧 创新创业 教育研究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转型升级,化解经济下行矛盾,保持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经济理论和建设理论的重心转移至供给、生产一方,生产、供给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会逐渐提高,生产、劳动、劳动大众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将会逐渐恢复和提高,这个过程需要大批的人才进行推动。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有义务为“供给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及智力支持,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义务服务于“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创新”要素,是高等教育领域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

“供给侧”改革的四个要素中,“劳动力、土地、资本”三个要素是解决当前经济下行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创新”要素则是推动“供给侧”改革更深层次的要素,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以“创新”要素作为研究“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有助于为“供给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而面对刚刚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的支持,以便保障改革的方向,把握改革的进度,加快改革取得实效。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点——创新

(一)创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变革的大势所趋

新科技革命加速到来将引发人类社会深刻改变!能源革命不断推进,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生物技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制造业形态改变。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三者叠加,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

(二)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形势所迫

我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后,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经济风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过于倚重投资驱动、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经验表明只有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劲动力。

(三)创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所系

国家的强大与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和经济结构的优劣有很大关系。解决當前突出矛盾,维持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都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引领。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一再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真理。

(四)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关键支撑

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我国战略高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有力提升了国家竞争力。基础研究涌现一批世界前沿成果。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网等。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机遇新空间,我国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因此,以“创新”要素作为研究“供给侧”改革的切入点,有助于为”供给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而面对提出的“供给侧”改革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的支持,以便保障改革的方向,把握改革的进度,加快改革取得实效。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提出: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我发展的精神在群众中蔚然成风,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高校肩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面对当前“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现实需要,如何加快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努力实现政府需求、产业发展与高校发展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更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效益最大化;政府的要求获得满足,执政水平获得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提高这一发展目标,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2015年以来,从发展众创空间到打造规范统一的共享共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到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不断清除创新创业的束缚和羁绊,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方式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创业创新。

可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流,高校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

2015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时强调,2016届全国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65万人,就业创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袁贵仁强调,要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当然,途径之一就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大力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不断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意识不到位

中国孩子年幼的时候就被教育什么事情都要听话,按照规矩办事等,这就造成教育结果的差距,总体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很多80后、90后的娇生惯养、好高骜远、怕失败、怕竞争、享乐成为追求的恶习使得其更倾向于到机关或者收人稳定的单位去上班。endprint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高

1.应试教育理念陈旧

目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依然沿用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优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更为重视教而非学,而非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这种应试教育及狭窄的专业教育,并未将学生视作教学主体,而是把学生捆绑在教材上,围绕着老师转,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热情,还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长此以往,高校培养的将是“专才”而非“通才”,而社会更需要的人才是通才而非专才。

2.教学管理不完善

从高校教学管理现状来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这一种教学管理模式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认可和采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灵活性和可伸缩性,这就使学生在智力、个性以及创造力方面拥有最大限度发展的组合型,这是完全符合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要求。但是其总体实施情况却不理想,也可以说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和选课制。高校每年虽然都有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各个跨学科课程,但是在实际学科的时候往往受限于师资力量不足,或者教学计划安排不妥当等原因,限制很多课程开设。

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其实施和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指导。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还没有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准备,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由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承担,多是宣传一些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有专业、专职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创业指导。而在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里,师资多缺乏创业经历,纯理论知识讲授难免陷人“纸上谈兵”。

4.高校创业教育尚未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很多高校尚未形成将培养创业精神与开展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只在MBA课程中开设系统创业教育课程,显然与需求相比严重不足。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十分有限,而且社会投人也因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长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而积极性不高。创业教育模式封闭、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不成体系,缺乏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5.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力度不够。

(三)创新创业教育扶持、监管政策不足

目前,在高校要求推广创业教育,并纳入学分,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但是将创业教育单独作为专项政策来制定的还不多,支持力度还不够。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很少,除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其他地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较少开展创业教育。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仅仅是偶尔发放宣传资料、培训技能技术,基本处于盲区。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让教师体会到改革的意义所在,鼓励教师主动跨界,改变以往以学科来进行系部设计、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多链条网状结构。在教育供给驱动上,以教师为核心,教师全面考虑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与优质资源提供商一起联手为学生提供新供给。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成为网状结构的交叉点,能够在其所对应的领域有所发展。

其次,从备课模块、上课模块、考核评定模块、统计模块各环节为教师提供供给。可根据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的观点,形成配置性评定、形成性评定和总结性评定3个阶段的评定分类。配置性评定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智能的等级与受教育程度:形成性评定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學的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总结性评定一般是在学期末进行,其目的是了解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此得出较全面的总结评定。

最后,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一方面,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及专业改造与发展计划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持续发展潜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创业教育方面,由专业通选课程、专业核心课和创业教育课程构成,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创业能力。应用实践教育方面,由实践活动课程(包括课外实践、实习基地实习)实验教学以及专业工作室课程组成,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软硬环境。为广大学生提供更优质适用的创业教育资源,努力改善教育供给结构,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为目前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举措。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供给侧创新创业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