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

2017-10-19罗洪

东方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技巧阅读教学语文

罗洪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这一环节。我认为朗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多读 会读 乐读”。

一、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唤。这就是说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可是,时间哪儿挤呢? 著名特级教学李吉林说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主张读得多一些,讲得少一些,练得多一些。”因此,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二、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会读。

朗读,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见字发声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需要调动声音、情感和众多技巧的艺术性的创造活动,朗读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而且需要经常的反复训练。在引导学生朗读时,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注重范读,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有体验;要使学生被感动,教师首先要被感动。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榜样。朗读并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复述,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比如: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等。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读的技巧。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受教师感染的成分最高,所以,我把每堂新授课当作舞台,充满激情地表演,特别是范读时,声情并茂,有时加上自创的动作,以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这样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致,让他们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了。

2、运用技巧,揣摩朗读。

学生朗读不能为读而读,读正确、读流利并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基础上揣摩着读,使朗读指导不再停留在硬性地规定学生朗读声音的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上,也不再是笼统地要求学生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或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要使学生朗读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消极模仿和朗读技巧的机械运用上,而是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感而发,练习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既把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到的感情运用朗读表现出来,又要通过感情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读出真情实感,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读之前为学生朗读做好必要的铺垫。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五册中《秋天的雨》一文里有这样的句子:“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这两句话之前,要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知道“秋雨”是“轻轻”地往下落。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这两处“轻轻地”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又理解了这种技巧怎样具体运用。从而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会读了。

三、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表演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表演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然表演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富于趣味性、形象性,更易激发学生兴趣。针对学生的表演欲望,何不让学生投入于此呢?因为学生可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朗读表演是真正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更好地领悟文章中心。因此,表演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小孩子的好胜心很强,在一些表演欲较强的孩子心中,他十分渴望有个天地能让他发挥一下。所以,我除课堂教学注重朗读外,还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竞争氛围,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如,朗读竞赛,读书演讲活动,故事会等,建立朗读竞争机制,激励学生参与朗读,比一比,赛一赛,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和鉴赏水平,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乐读。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可布置学生提前准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得文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完毕。评委根据朗读要求打分。另外,可抽签决定规定朗读的篇目,从而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考察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这种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我们都能够重视朗读教学这一环节,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作好朗读评价,取长补短。

1.教师评价。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2.自评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评纠正。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視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已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评价中反思纠正,从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能力。

总之,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巧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