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规划设计一体化方法研究及应用
2017-10-19杨万伦周炎黄刘春虎金涛
杨万伦+周炎黄+刘春虎+金涛
摘 要:配电网规划设计一体化方法研究及应用是以中长期电网发展规划和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为蓝图,以满足经济社会和电网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实现计划与规划的有机衔接,提升电网项目规划可研设计质量、实现可研管理集约化并促进客户接入与公共电网发展的协调性。通过实现规划设计一体化,可以将规划-可研-设计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规划引领可研和设计,实现三者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10kV配电网;重要性;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7-0120-02
配电网规划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用电的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性,我们要以合理地利用资金、保障安全运行为前提,努力节约电网规划成本,提高其运行可靠性。
另外,配电网作为输配电系统的末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直接因素是网架的结构。本文提出了在配网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配网规划设计的一体化流程,科学的梳理网架结构,合理的建设,从而达到优化网络结构,使线路分段合理、科学联络、运行灵活,最终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1 研究目的
1.1 统一规划城乡配电网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界面不清、条块分割等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实行城乡配电网统一规划。
1.2 将城乡配电网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
以国民经济和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以配电网规划为基础,统筹考虑电源、用户,以及土地、环境、站址廊道等公共资源,合理布局配电网设施,依法依规保护配电网站址路径,促进配电网项目落实,建立电网与市政规划相衔接的管理机制。
2 现阶段10kV配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网架的布局和结构,网架的布局和结构直接影响供电能力以及负荷的转供能力,进而影响供电可靠性。目前各地区配电网网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配网管理不规范
目前配网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电网建设的重心已经转向配网,投资力度骤然加大,导致原有的投资力度与业主项目建设单位的承受能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各单位为了完成投资任务而建设,项目的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又缺乏相应的管控措施,导致真正影响供电可靠性的网架结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2 网架凌乱,接线模式不明确,负荷转供能力差,可靠性低
以丽江古城区为例,古城区城网现状61回10kV公用线路中仅有3回单环网型接线,9回多分段单联络接线,1回多分段两联络接线,48回辐射型接线。
古城区现状公用中压线路共有13回轻载线路,所占比例为21.31%。
古城区现状公用线路共有2回可转供线路,可转供电率3.28%。
2.3 设备布局不合理
古城区现状中压配电网共有21座户内开关站,主要集中在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内。由于古城的特殊性以及电网建设的无序性,缺乏系统规划,开关站的布局不合理,导致部分区块负荷无电源接入点。例如古城区光义街,现状有1座1250kVA配电房,该配电房供电区域计划为大研古城光义街忠义巷、光碧巷,主要负荷为居民用电和商业用电,由于通道问题,目前配电房处于轻载状态,而相邻台区目前高峰负载率均超过95%。
2.4 “供区”混乱
配电网前期规划一旦不明确,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 “供区混乱”,同一片区由几条10kV线路分别供电,出现这种情况给线路的运行及运维管理增加难度和运维成本。
2.5 配电线路负荷不均衡
配电线路负荷不均衡,个别10kV线路出现轻载或者重过载问题,供区内大用户的迁入或者迁出等会导致这种问题出现,但根本原因在于前期规划不到位,可研和设计阶段没有进一步校验负荷的真实度。
因此,前期规划对于配网后续的可研及后期的建设有引领作用,只有将三者联系起来,各环节严格把关,各环节的工作才有意义,才能真正指导电网的建设。
3 10kV配电网建设总体原则
3.1 网架优先原则
传统的电网建设思路是按照“负荷中心”选择电源点,但是按照这种思路形成的网架往往不易形成环网供电或双电源供电,造成后续线路走廊和电源点选址困难。网架优先原则的思路是:规划长期稳定、可扩展、线路长度合理的配电网网架,预留线路走廊,未来的变电站落点选在走廊附近。
3.2 统筹考虑网架的建设
网架结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的统筹、规划、建设相结合,在确定了既定的接线模式和可靠性目标基础上,针对网架建设提出符合电网建设和发展规律的目标网架,确定规划蓝图,然后根据目标网架规划出过渡方案。
规划蓝图一旦确定,尽可能避免大规模改动,同时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国家的发展政策,对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每年滚动修编。
3.3 网架建设时序确定的原则
规划设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网架的梳理及网架的建设时序,网架的建设時序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建设必要性、整体网架的可靠性等,但建设时序应以建设必要性为主导。
4 规划设计一体化主要做法
4.1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配电网规划设计一体化方法主要包含四大流程,如图1所示。
4.2 主要流程说明
4.2.1 前期需求调研
前期需求调研主要包括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发展的需求两部分。
(1)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电力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调研的对象主要为各级开发区、镇政府、管委会等,调研的内容为建设项目建设年份、占地面积、位置、类别等。(2)电网发展需求.精细化的调研同样也应用于对电网发展需求的调研中。同时,对现状问题的轻重缓急评定、对重过载问题的预控、敏感性分析以及不断修正年度网架向目标网架靠拢,并将该思想和理念有效贯彻到可研设计流程中。endprint
4.2.2 基于空间布局的配电网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作为该方法的重要环节,起着“衔接中长期规划、指导可研设计”的关键作用,是“规划-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核心环节。主要做法在于两点:
(1)衔接中长期规划,修正目标网架,细化年度规划。(2)现场勘踏,保证项目可行性,修正详细规划。
为确保详细规划拟定年度项目库的可实施性,奠定可研和设计的基础,对年度详规项目库进行路径方案初选,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需要对详细规划方案进行修正。
4.2.3 提取详规成果,编制可研并落地
(1)提取详规项目库,确定年度可研项目。“规划”对电网建设的管控和引领作用主要在于实现规划项目库、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并量化体现相关指标值的提升情况。(2)编制可研方案,绘制控制红线并审批、预控。开展可研过程中,将配电网构建在卫星图上,使现状电网和可研项目得以形象展示,并结合现场勘查情况,编制可研方案,编制完成后,将模拟走廊通道绘制为红线图,由此延伸到配电网路径预留和保护上,与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形成定期衔接机制,促进配电网建设朝着目标网架推进。
4.2.4 制定通道保护机制,推进日常巡视和关注的常态化
一方面通过局“内部”安全运检部日常线路巡视,对计划建设项目廊道予以关注、保护;同时,通过与地方政府规划部门的衔接,做到配电网建设的合法性,共同保证配电网建设目标的实现。
5 效果分析
5.1 效益最大化方面
(1)以目标网架为蓝图引领电网建设,避免无序建设、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经济性和合理性;(2)践行规划-设计一体化的理念,强化规划对电网建设的全过程引领作用;(3)通过规划设计一体化,实现以规划引领可研,指导施工建设,三者实现无缝对接。
5.2 人员最精化方面
(1)规划-设计一体化理念的贯彻,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2)规划-设计一体化机制,压缩了规划计划管理层级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
5.3 服务最优化方面
全方位的调研,使得项目建设能够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走廊通道的预控、电网综合水平的有效提升,也将有效实现政府、社会和企业多方的共赢。
5.4 再造标准化流程方面
形成基于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一体化流程,形成了完整的规划计划组织体系,提升规划精益化,提升了配网项目设计质量,实现了计划与规划的有机衔接。
5.5 再造信息化流程方面
(1)实现中长期规划、年度详细规划各级规划信息的有机衔接,实现规划-设计流程的有机衔接。(2)政企联动流程。实现政府、供电企业在用电需求、廊道保护方面的信息联动,共同推动电网健康发展。
5.6 构建文化平台方面
配电网规划设計一体化方法最终形成以规划为管控的全过程管理平台,构建了包含各专业、贯穿各层级,内容完整、信息全面、集约高效的体系,形成新的电网规划设计管理体制机制,实现“三强化”(强化规划统筹、强化计划管控、强化技术支撑)“三提升”(提升发展质量、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综合效益)“四个一”(规划一个本、计划一条线、管理一个口、信息一平台)。
6 结语
通过实施配网规划设计一体化,可以将配电网规划-可研-设计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规划引领可研和设计,并通过可研以及配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对规划网架进行修正,实现规划、可研与设计的无缝对接,解决现状配网建设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投资重复、浪费等现象,由此有效执行电网发展规划成果。
参考文献
[1]本社.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J].农村电气化,2011(3):12-16.
[3]刘国平,王聪,赵杰等.基于服务城市行政区域拓展的高效配电网规划管理体系研究[J].河北电力技术,2016,35(1):1-3,7.
[4]黄荔莘.探索配电网运维、检修、施工一体化管理实现配电网一张网模式[J].科技与创新,2016(11):76-76,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