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2017-10-19王金鹏
王金鹏
【摘要】学校课程是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只有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才能提高特色课程有效性,恰当丰富特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关键词】特色课程;核心素养;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80-01
特色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必须从学生的核心素养需求出发,科学安排特色课程内容,合理设置特色教学比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色课程。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特色课程基本现状
1.特色课程理论内涵
特色课程应当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注重把创新思维的理论纳入到特色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当中,具体应当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模型,从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不同的维度来构建特色课程的内容。特别是在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围绕着使学生具备且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需要,有效的构建个性化和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才能充分的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满足学生自主发展需求,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等基本的核心素养。只有充分研究我国新开发的课程标准,注重围绕适应性强的教材,充分利用现有特色教育资源,才能实现特色课程开发目标。从百满足学生适应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搭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总体发展目标,最终实现特色课程资源的构建。
2.特色课程构建问题
特色课程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体现学校教育品牌和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虽然学校普遍的重视特色课程的构建,但是特色课程的针对性与创新性不强,还没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现实需求。例如,在特色课程的设置目标没能充分的回答培养怎样的学生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特色课程的实践水平低,没能充分的从审美与文化价值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充分构建。还有特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与学生生活结合的不紧密,没能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对特色课程的兴趣。通过面向教师学生的实证调查可以发现,现代特色课程体系不仅要在内容上创新,还要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进行有效的创新,这样才能在提供丰富信息基础上,不断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启发与引导目标,使学生在接触新内容的同时不同提高创新能力,达到拓展学生思维和能力目的,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特色课程只有顺应课程改革的体系目标,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实现特色课程的独特价值,满足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特色课程设置原则
1.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创设
特色课程必须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创设,注重体现出特色课程的支撑性,通过特色课程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实现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综合培育作用。特色课程可以不贪大求全,可以围绕着一点进行精深讲解,但是必须丰富特色课程的种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现促进不同学生能力和特长发展的作用。特色课程的目标应当与学校教育目标保持适度衔接,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性的开展相关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充分的学习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研究社会现象,有效提升解决问题能力,达到打破传统教学格局,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共同协作,引导学生乐于学习的目标。
2.形成完善课程体系
现代特色课程的设置必须保持多样化,注重特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这样才能形成特色课程的体系,促进学生深入的认知和有效学习知识。特色课程是精细完整的课程系统,只有注重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才能丰富课程内容和体系,补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困惑和不足,只有注重形成关联性的特色课程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课程内容设置的过于独立,致使学生没能综合性的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实施与教学目标相距甚远,教师的教学行为时而开放、时而封闭,没能实现开发完整性和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目标,使用综合性和关联性较强的特色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围绕解决问题进行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对于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3.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实现特色课程的设置目标,通过特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注重进行个性化特色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特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成长保持同步,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进行设置,这样才能达到给学生提供发展机会,有效应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具体要求。现代特色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與新课程概念的应用上,必须真正的总结学生的成长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短板和特长进行特色课程的设置,既要注重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特长能力,同时注重特色课程补足学生的不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特色课程堂上都得到提高,达到特色课程内容与学生特长爱好保持一致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特色课程设置策略
1.灵活配置实践课程资源
开发特色课程必须注重科学的配置实践课程资源,注重开发实践性较强的特色课程,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真正的给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环境,解决学生实践成长中的不足。具体应当加强学校的硬件配置,开发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室、实验室等,给学生提供开发特色活动的必要条件。同时注重围绕地方特色开发以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内容的特色课程,不断增强特色课程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特色发展成长的需求,解决特色课程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不丰富,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极大的教学创新空间。
2.充分运用信息化方式
特色课程的开发还要注重使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增加信息化教学的比重,使用现代化信息教学的方法,不断满足学生对特色教学内容的需求,给学生提供拓展、创新、探究的空间。例如,教师应当注重使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全面运用多媒体的丰富信息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特色课程内容的设置还要通过网络环境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达到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提升特色课程适应性目标。
四、结论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完善特色课程的内容,更需要针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需求进行特色课程内容设置,实现丰富、创新特色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2]邵朝友,周文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14-22,30.
[3]佐慈.处理好课程、教学、考试改革的关系继续深化课程改革[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