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熨治疗中风卧床便秘患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2017-10-19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510370徐丽珍吴玉玲王红霞陈国健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510370)徐丽珍 吴玉玲 王红霞 陈国健
中药药熨法是中医学的外治疗法,对于某些内服药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疾病有独特功效[1]。本文主要是通过观察中药药熨外治法配合腹部按摩对中风-气虚血瘀型卧床患者便秘情况的影响,从而探讨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及护理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内科选择住院患者80例。(2)伦理审查: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2],方案获得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3)随机分组:纳入病例按抛硬币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4)纳入标准:①年龄范围(53~78)岁,男、女各半。②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5)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孕妇、哺乳期、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6)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纳入不良反映统计)、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退出/脱落病例按退出/脱落时疗效纳入疗效判定[3]。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 参照《实用内科学》[4]中关于脑血管意外疾病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同时符合罗马Ⅲ有关便秘诊断标准[5]。
附表1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n,±s)
附表1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n,±s)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病程/月 平均病程/月治疗组 40 20/20 53~77 65.5±8.6 0.5~8 2.3±1.5对照组 40 20/20 53~78 66.3±9.2 0.5~7 2.4±1.6组间比较 χ2=0.0002 t=1.325 t=0.323 P值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2.2 中医诊断 中风的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6]脑卒中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同时符合罗马Ⅲ有关便秘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5d为1疗程。日饮水量≥1500mL,增加粗纤维的摄入,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加强沟通,提供心理支持;认真倾听,耐心解答,以了解心理状态,对情绪障碍及时给予疏导和语言安慰,消除不良情绪;加强运动,如收复鼓腹、提肛等运动。
1.3.1 对照组 腹部按摩:仰卧位,两膝屈曲,按摩腹部:脐周→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直肠,指导放松情绪,呼吸均匀缓慢,5min/次,2次/d。
1.3.2 治疗组 药熨包:火麻仁、杏仁、桃仁、郁李仁、冬瓜仁、柏子仁、颗粒剂陈皮、积实、肉苁蓉各50g,装布袋微波炉高火加热2min~3min(微波炉中放一杯清水,防止药物被烤焦,可反复加热15次)。仰卧位,腹部按摩(同对照组)5min后,药包置腹部并按按摩方向熨烫,用力均匀反复熨烫腹部15min,2次/d,治疗应防止烫伤。
1.4 观测指标 临床症状、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 治疗1疗程(5d),判定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1d产生便意感,肠鸣音次数增加,2d内排便1次,质软成形,1月内无复发。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d以上,或便质转软,腹胀减轻,其他腹部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相关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纳入样本80例均为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内科2015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见附表1。两组观察期间无退出病例和脱落病例。
2.2 临床疗效 治疗1疗程(5d),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半身不遂,生活不便,悲伤忧虑,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气内滞而畅不行”,使大肠传化功能失调形成便秘。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脏腑功能渐衰,发病后气血大亏,形成气血津枯之体,津枯肠道干涩,泻下功能减弱。气虚则大肠推助无力。糟粕滞留于肠中。正如宋代医家张锐所说“气弱传导不利——皆令大便秘滞”。中风后便秘可因浊气上熏加重,气血逆乱,气机升降失常,心神受蒙发生危候,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西医学在此问题的认识上与中医相似,脑血管意外病人因其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腹壁肌、膈肌、盆底肌和肠平滑肌等功能减退,肌张力下降,胃肠蠕动减慢,再加上反应迟钝,便意淡漠,部分病人合并大脑神经支配的障碍,导致便秘的发生。便秘后又导致肠道分解出来的胺类物质大量积聚,被吸收入血液,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害,影响大脑功能恢复,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尤为重要,一旦出现便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予以清除[7]。
腹部按摩作用于腹部穴位,气随经络行至胃肠,可攻下逐瘀、行气通便,依靠刺激自身植物神经系统实现自我调节,以达到治疗腹胀及便秘的目的。中药药熨法是采用药物和适当的辅料经过加热处理后,敷于患部或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是中医独特、有效的外治法之一。本文药熨组中药组方中,火麻仁性味甘、平,归脾经、大肠经,郁李仁性味辛、甘、平,归大肠经,小肠经,核桃仁性味甘、温,归肾经、肺经、大肠经,肉苁蓉性味甘、咸、温,归肾经、大肠经,冬瓜仁甘,微寒,归肺,小肠经,积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诸药合用共奏起到温肾导滞、润肠通便的作用,较单纯的腹部按摩治疗效果更明显而确切,且方法简单易掌握,适合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