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记巴蜀中学课改处教科处主任张学忠
2017-10-19王松受访者提供
文/本刊记者 王松 图/受访者提供
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记巴蜀中学课改处教科处主任张学忠
文/本刊记者 王松 图/受访者提供
俗语有云: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好的老师是人生路上的指示牌,他可以用自己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本文将要介绍的这位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好老师——张学忠。初见张老师是在巴蜀中学他的办公室里,没有想象中名师的冷傲,倒颇有几分老友重逢的感觉。采访张老师一点也不严肃紧张,泡上一壶茶,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
教学——三尺讲台,一片丹心育桃李
参加“学生生涯规划”培训
韩愈在《师说》里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张老师曾先后就职于渝北中学、两江育才中学、江北中学、兼善中学等知名学校,现在是巴蜀中学的课改处、教科处双处主任。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自己的经验、学识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带到那里,为学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带市、区名师工作室学员赴无锡学习
在张老师的职业生涯里,虽然作为管理者身份的时间要长于他站在讲台上的时间,但是他却更喜欢站在三尺讲台教学。“与学生打交道,传授知识技能、感受师生间的情谊、帮助学生成长是一种莫大的欣慰。”张老师主讲的科目是语文,他说:“语文老师要会侃,所谓侃并不是天南海北吹得天花乱坠,而是巧妙的结合相关故事将所要讲的知识蕴含其中,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其实是很难的。你的知识面必须很广、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也得很好。有的知识能让学生明白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担任重庆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在张老师的课上,从来没有学生开小差,他总能有办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他开设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四大名著与多彩人生”等选修课上,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记着笔记,记录他每一次的精彩讲评。学生还说:“老师,你讲得这么好,不去百家讲坛真的是可惜了。”张老师连说:“岂敢!岂敢!”但其实,张老师在私下开了无数次“百家讲坛”,每当朋友聚会,他的“歪评三国”“戏说水浒”,总会引来诧异目光以及笑声、掌声。就连重庆市教科院专家、重庆名师曹雷老师,也逢人便说:“我以前没觉得学忠怎么样,有次听他‘歪评三国’,我算是服了。”
张老师对于学生的管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管”和“理”应该分开来看待,“管”是制度的约束,“理”是要让学生有理想。比如在班级规章制度上,大家可以提出自己的管理办法,也可以参照其他的管理条例,选择适合本班级的。在理想方面,老师跟学生要统一思想、共同奋斗,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民主、活泼的管理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拥护。学生们跟他的关系特别密切,据张老师说,94届一位叫杨舟的毕业生走进大学,第一个教师节,寄来的贺卡上写的不是传统尊师重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是“一日为师,终身为兄”。这对于几千年的传统来说确实是比较另类的。其实,还有更另类的,现在学生们并不称呼他为“张老师”,连“忠哥”都不叫,直接称呼“学忠”。这样的称呼可见张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是何其特殊。
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左四)莅临巴蜀解读《红楼梦》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张老师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他们分散到全国各行各业,许多都成了行业精英。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三尺讲台挥洒甘露、播下希望的种子,终于都开花结果了,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回报。
与来访的山东、河北等教育考察团交流
管理——各级岗位,统一思想树榜样
张老师除了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团队管理者。从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分管北碚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课改工作;到重庆市兼善中学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科研、课改、初三(课改首届毕业年级)工作;再到现在担任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课改处主任,协助校长负责巴蜀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工作;再到担任重庆市教委评聘的重庆市高中语文张学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重庆市教委立项的重庆市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负责人,每一个岗位张老师处理工作时都做得有条不紊,工作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和业界的好评。
与中小学教师、大学音乐美术教授共议诗歌教学
张主任对于自己管理的团队成员要求非常严格,每一名进入他团队的成员都是经过他严格的考验和筛选的,都是行业精英。他要求自己的团队成员必须有理想和目标,大家同舟共济,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张主任说:“我的工作室学员来自重庆一中、南开中学、巴蜀中学、万盛经开区进修校等,他们都非常优秀。作为导师的我,也一样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水平。否则,怎么与他们交流。”张主任有一个独特的习惯——“不午睡”,所以,他从来不浪费自己的空闲时间,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他几乎把别人用于休息的时间尤其睡午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为团队成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作为教科室主任,他多次利用暑期时间,带领大家到外地考察学习。通过学习、交流提升队员的实力。他还经常组织包括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参加的学术沙龙,共同探讨语文教学活动应该如何开展。为了发挥名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青年才俊通过团队合作和专项研究得到快速发展,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打造巴蜀知名教师群体,张主任担任了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市级课程创新基地负责人。他希望名师工作室、课程创新基地,在未来的建设中,各参研人员多请教专家、多借鉴他人,多加强理论性学习,多开展创新性探索,在“善雅志”育人理念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把巴蜀中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而不懈努力。
新学期开学之后,张主任将作为巴蜀中学名师专家,到合川北新巴蜀中学做副校长。相信在新的领导岗位上,张校长也能带领团队统一思想,朝着既定目标继续前进。
指导市、区名师工作室学员开展课题研究
科研——求是创新,勇于探索著述丰
作为教师,张老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课堂艺术,培育了一大批人材。作为管理者,张主任(张校长)率先垂范、知人善任,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培养做出了贡献。当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作为学者,张教授为课程改革贡献了力量。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也是张教授的学术生涯,他的成就可以说是著作等身,在课程改革方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更是研究深入、颇有心得。
从2001年,任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开始,张教授就分管北碚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课改工作;2003年,他又出任重庆市兼善中学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科研、课改、初三(课改首届毕业年级)工作,参与北碚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代表北碚区在教育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研讨会上做经验介绍。2010年至今,担任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课改处主任,协助校长负责巴蜀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工作。
张教授先后在《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发表《语文教学改革应遵循“三个面向”原则》《书面评价:公平性与差异性如何兼顾》《校本教研:特点、内容与方式》《浅论教育的功能与终极目标》《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实践与反思》《读写同步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校本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策略——以巴蜀中学为例》《适应重庆地区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研究》等20余篇课改研究论文;参与“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等4项国家级、市级课改科研课题研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八·上)》等多本地方教材和相关课程资源建设的专著编写工作;应邀到西藏、四川、江西,应邀到西南大学、川师大等高校,为西部地区和来自广州等地的教师、管理者开展“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等课改专题讲座,受培人员3万余人次。创造性提出“131校本课程体系”并组织实施,创造性设计学生的假期作业,特别是开先河地为高三毕业生设计“人生指南”,引领学生终身发展。学校的课改工作,尤其是师生全员参与的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及培养男子汉的“俊朗少年训练营”、培养完美女生的“优雅少女俱乐部”等7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多次被媒体报道,得到社会、家长、学生、专家一致好评。
世界上有多少完美的词语赞美教师职业的崇高,有多少动听的诗篇歌颂教师职业的伟大,歌颂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教师是伟大的园丁,祖国的花朵在教师手中培育,祖国的栋梁从教师手中输送;教师又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与其他工作不一样,肩负着社会赋予的重任,教育咱们的孩子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人物简介:张学忠,男,中共党员、重庆名师、正高级语文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中国课改优秀教师、重庆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西南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巴蜀中学课改处主任、教科处主任、重庆北新巴蜀中学副校长,担任过13届高中语文毕业班教学工作,数十篇教育科研论文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主持或参与过10余项国家级、市级课题(或子课题)研究,有10余万字的研究文章在《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2013年出版教育专著《在教育改革中前行》。参与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建设,撰稿50余万字。为西部地区约3万名骨干教师、管理者,进行过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建设策略与方法》等相关专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