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黑土地里打造出来的农业品牌
2017-10-18
梨树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地是梨树县农业生产的重要武器。梨树品牌孕育于黑土地中,也发展于这片黑土地当中。梨树将依托黑土地论坛,加快推进农业三大体系的建立,促进梨树农业现代化进程,争做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梨树模式”——十载坚守开启生产方式变革
从2007年起,梨树县陆续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院地合作,致力于加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技术研究工作。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张旭东研究员牵头,在分析总结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彻底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精耕细作”传统理念。多年监测结果证明,此项技术不仅实现了节本增效和培肥地力,还有效地解决了水土流失和因秸秆焚烧引发的环保问题,为东北地区耕作制度改革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被誉为非“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
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关义新研究员牵头,会同梨树县康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出我国首台免耕播种机,满足了秸秆覆盖还田和不整地作业的要求。目前,梨树县玉米免耕播种面积达18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1/2以上,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1500台。
随着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与配套工具的问世,梨树尝到了院地合作的甜头,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可传播的宝贵经验,积淀了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充沛底氣。
“梨树样本”——“九月之约”面向世界打造平台
为了进一步放大院地合作优势,在全国推进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中率先破题,为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由梨树县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主办,梨树黑土地论坛执委会承办,四平日报社协办的“梨树黑土地论坛”肩负重大使命应运而生,相约每年9月举办一次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论坛以面向世界、立足黑土、服务三农为宗旨,努力打造高端论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服务“三农”五大平台,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经贸合作的重要渠道、领军人才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梨树对外展示推介的重要窗口。“我们通过持续举办梨树黑土地论坛,努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支撑、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撑;依托科研院所、高校的研发实力,实现农业科技产业化,形成县域经济跃升的强劲引擎;发挥论坛的双向承载功能,推动地方与科研机构良性互动,加快梨树农业创新步伐,最终实现农民持续致富、县域经济强势崛起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梨树县委副书记、县长郭志勇说。
2015年9月6日,以“加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为期3天的首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开幕,旨在引起全社会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这一历史课题的广泛关注。论坛邀请到包括3位院士在内的27位专家学者,围绕黑土地经营管理、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和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等课题,举行了20场含金量极高的学术报告。中国著名土壤学家石元春院士表示:“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黑土地这个主题分量很重,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更是全国人民的饭碗。我们不要为了保护而保护,而应该在利用中保护,只有在农民不断得到实惠和提高收入前提下保护,才是可持续性的。”
2016年9月1日,以“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为主题,为期3天的“梨树黑土地论坛2016”开幕,旨在不断提升论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中国农业高层决策者乃至世界农业精英的高度关注。论坛邀请到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专家参加,包括4位院士、3位外籍专家在内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推测、产业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黑土地保护与绿色发展,举行了23场学术报告和专家论坛,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东北百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同年10月,梨树黑土地论坛走进博鳌,站在世界高端论坛举办地,发布了《“梨树模式”绿皮书》,并被授予“黑土地保护示范县”,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投向梨树和黑土地。
今年9月2日,以“创新、融合、绿色”为主题,为期3天的“梨树黑土地论坛2017”开幕,旨在推进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的全面对接,促进院、地、企三方多元合作,不断延伸服务三农“触角”,让论坛更“接地气”。论坛邀请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中科院院士武维华和原农业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副主席路明等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黑土地经营管理、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和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等,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并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技人员和农民交流探讨。论坛期间,梨树县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和松平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与绿能量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绿能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创建产业孵化基地合作协议。同时,举办校地企三方对接研讨会,专家们纷纷为梨树创新转型出谋划策。梨树县国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管占国感慨道:“论坛让顶尖的农业专家来到我们身边,把绿色高效的发展方向和操作技巧说得一清二楚,提出了很多我们从没听说过的新鲜意见,太受启发了!”
“梨树品牌”——五大支撑延伸科技触角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梨树通过做强五大支撑,为黑土地插上“科技翅膀”,使“梨树黑土地文化”底蕴愈加厚重,脉络愈加清晰,品牌愈加凸显。
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由梨树县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出资7000万元,打造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示范基地,集农业科研、技术转化、推广应用、科技培训诸功能于一体,成为中国农业大学辐射东北三省一区的全方位活动平台,以解决该地区持续高产、高效面临的重大科技难题,探讨适应当地条件的作物生产技术体系和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示范窗口和技术依托。目前,实验站在东北4省区设立工作站10个,带动高产示范户100户,面积达5000公顷。endprint
建立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2015年9月7日,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在梨树揭牌。以中国农大石元春院士为核心的专家团队,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动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破解土地退化的技术难题,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机制途径。截至目前,院士工作站已在东北4省区设立示范基地38个,试验田面积达到1000公顷,成为中国黑土区的第一品牌。
创建“科技小院”。采用“科技小院+技术推广站+科技示范户”的三位一体模式,“科技小院”让科技人员扎根农村,把农民的种粮难题解决在田间地头,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10年来,在中国农大的支持下,科技小院已发展到10个,每年在梨树进行科研实践的教授、学生达200余人次,在全县20个乡(镇)培训种粮能手5000人次,培养出100多名优秀科技农民,推广农业技术10余项,直接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
建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重点打造了包括1000亩专家试验田、10万亩多功能示范区和42公里“精品环线”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加快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使其成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成立“黑土区免耕农作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联合东北4省区的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农机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通过长效、严格的联盟机制,使科研、生产、经销与推广单位联合起来,形成技术攻关联盟,既各司其职、各展其能,又高度统一、协作互动,不断推进新产品研发创新,促进黑土地健康发展。
“梨树力量”——六大效应释放可持续能量
梨树黑土地论坛,犹如一粒神奇的种子,根植于广袤的黑土之中,孕育生发,散播能量,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应声而开,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更有活力、创意的梨树正渐行渐近。
效应一:高端论坛聚焦“世界目光”。黑土有边界,科技无国界。梨树将论坛作为“第一品牌”来锻造,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梨树黑土地声音、讲好梨树黑土地故事、传播梨树黑土地经验,营造出良好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氛围,不断提升梨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梨树的一张“最亮名片”,让世界了解梨树,让梨树走向世界。
效应二:开启“柔性引才”新篇章。以高端论坛为平台,梨树引进“外脑”补“短板”,3年举办60余场学术报告,共同破解发展难题;秉承“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理念,建立院士工作站,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
效应三:让“梨树模式”扎根黑土地。以论坛为载体,中国黑土区和省内其他地区农业工作者纷纷到梨树参观学习,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各地不断推广。目前,以“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为主的一系列免耕农作技术,在东北4省区的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亩。
效应四:做大做强“泛论坛产业”。借助黑土地论坛的影响力,梨树强化了与国家各部委的沟通与对接,争取到一批项目、资金和政策,包括从2016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投资3150万元的黑土地保护项目、每年投资近千万元的中国农大科研项目、1000万元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50万英镑的牛顿基金项目、1000万元的互联网+精准农业等项目;借助论坛促进多元合作,梨树分别与加拿大农业食品部、美国金伯利农场、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大北农集团、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化现代农业公司、江西济民可信集团等企业签约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梨树农业节本增效、转型升级,为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跃升提供了坚强支撑。
效应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通过梨树黑土地论坛,形成了与农业部、国土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部委、院校的紧密合作,搭建起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顶天立地”:国家顶级的科研成果通过科技联盟、科技小院和科技示范户落地生根,应用到田间地头,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效应六:初步形成农业现代化雏形。以梨树黑土地论坛为依托,形成完整的科技研发、应用、推广体系,建设起高标准农业示范区,加快了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出智慧农业、可视农业、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农业,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逐步由蓝图变为现实。
十年的默默坚守,十年的上下求索,让“梨树模式”“梨树样本”“梨树品牌”“梨树力量”沉淀为厚重的“梨树黑土地文化”,与澎湃的时代结伴前行,在北纬43°这片热土上不断升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