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捕捉灵感轶事

2017-10-18刘凯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人墨客南村李贺

刘凯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的这句诗真实地道出了创作灵感的特点及重要性。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创作灵感确如雨后的第一缕阳光,初春的第一声惊雷,弥足珍贵。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不绞尽脑汁地捕捉灵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诗成癖,有“诗魔”之称,他一生创作诗歌近3000首。白居易平时捕捉灵感有一个绝招:随时随地把灵感装进陶罐里。白居易的书房中,放有很多陶罐,每个陶罐上面都分门别类地贴有标签。创作灵感光顾时,他便立即写下来,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分类投进身边的陶罐中,待空闲的时候从陶罐中拿出草稿来,细细斟酌,加以修改而成诗。白居易对这些陶罐很看重,从不允许家人碰一下。他外出时,还专门带上一个精美的陶罐,将沿途捕捉到的“灵感”随时投入其中——这个陶罐,实际上成了白居易的“文件夹”和电子U盘。正是靠着这些陶罐,白居易把日常生活中鳞片一样的灵感串成了一袭精美华贵的“金缕玉衣”——《白氏长庆集》,成为后世文学宝库中熠熠闪光的著作。

“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诗人柳贯的这两句诗是对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代表——“诗鬼”李贺时时刻刻捕捉灵感的真实写照。李贺爱诗如魔,且才华横溢,诗情馥郁,他经常骑马出游,身背一破锦囊,每每触景生情而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其母郑夫人见状感叹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成语“呕心沥血”便典发于此。正是靠着这种方式,李贺笔下流淌出了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银浦流云学水声”“玉轮轧露湿团光”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毛先舒在《诗辨坻》中评价李贺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无独有偶,宋代诗人梅尧臣也和李贺有同样的爱好:他每次交友出行,也都背个布袋,然后将沿途记下的点点滴滴“集藏”起来——这些点点滴滴便是弥足珍贵的创作灵感。空闲时,诗人便在灯下将布袋中的“点点滴滴”一一摊开,然后整理成一首精彩的诗作。“满腹珠玑,实为血汗凝成”,后人对梅尧臣的赞誉可谓实至名归。

同白居易、李贺、梅尧臣比起来,元末文人陶宗仪捕捉灵感的方式就显得朴素了些,他既无陶罐,也无布袋,用的是一片片寻常可见的树叶。元末,陶宗仪避乱隐居松江农村躬耕陇亩时,随身带着笔、砚。在田间地头休息时,他把劳动过程中突然而至的灵感一一记下来——因身边无纸,便随手从地头的树上扯下一片叶子来,匆匆将感悟记在上面,稍稍晾一晾,便埋在树下。如此日积月累,陶宗儀的“灵感”竟然埋了整整一坑。积攒到坑满时,便将“灵感”挖出来,一一整理,这便是流传后世的《南村辍耕录》的雏形。“遇事肯綮,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测焉。如是者十载,遂累盎至十数。萃而录之,得凡若干条,合三十卷。”《南村辍耕录》记载了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文物及天文历算、地理气象、社会风俗、小说诗词等,“凡六合之内,朝野之间,天理人事,有关于风化者,皆采而录之”,共20余万字。

其实,不管古人捕捉灵感的方式、途径有多少种,都体现了两种创作精神:留心与勤奋。

(编辑 一昕)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人墨客南村李贺
山东一社区免费送适婚青年婚房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用树叶辑成的书
李贺 “宅”出千古绝句
绑架准女婿同伤共悲: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桐南村以北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