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递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实证研究

2017-10-18浩,洪

物流技术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历物流绿色

张 浩,洪 琼

(1.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2.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快递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实证研究

张 浩1,洪 琼2

(1.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2.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在当今低碳、绿色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绿色创新已成为应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淮安市6家快递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快递类物流企业绿色创新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研究,建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影响快递企业绿色创新的具体因素,并从政府、快递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快递物流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快递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对策

1 引言

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人数激增,给我国快递类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我国快递业务量从2012年的近57亿件,到2016年的312.8亿件,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5年保持了平均50%以上的增速,市场规模自2014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虽然快递企业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但其对环境仍然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如燃料消耗、包装废物、尾气排放等)。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以2015年全年约200亿件快递业务量为基数,预计需要消耗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避免撞击的缓冲物29.7亿个[1],如此大量的包装废弃物,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过度包装以及回收再利用不当,也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在此背景下大力开展快递企业的绿色物流与绿色创新管理,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当今物流业发展的主题。绿色物流是以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为目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物流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物流作业环节包括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绿色装卸等。另外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管理也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3]。关于绿色创新,从微观层面是指企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不断地推出、实施旨在节能、降耗、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绿色创新项目,并不断实现创新经济效益的过程。在宏观层面上绿色创新则指人类社会关注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创造性活动[4]。

本文以快递企业为研究对象,把绿色物流的理念融入到快递企业的绿色创新管理实践中,将快递类物流企业绿色创新管理分为绿色创新态度、绿色创新知识、绿色创新行为和绿色创新意愿四个维度来进行研究,设计测量问卷并进行调查与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快递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对策。

2 快递企业绿色创新管理的实证分析

2.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以快递企业的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主要考察企业的绿色创新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将绿色创新管理划分为四个维度,包括绿色创新态度、绿色创新知识、绿色创新行为与绿色创新意愿,并在问卷中分别对这四个维度设计了相应的测量项目,具体测量项目见表1。研究所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2017年5月至8月对淮安地区6家快递企业绿色创新管理的调查,发出问卷160份,回收156份,共计156份有效数据,回收率97.5%,并借助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表1 各维度测量项目表

2.2 调查数据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分析。本次问卷随访的人群基本特征统计结果如下:男性人数占60.9%,女性人数占39.1%;从事物流时间的统计结果显示,工作在1年以下以及3-5年区间的人数相对较多,分别有33.33%人与29.49%人,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人数仅占2.57%;职务的统计结果可见,大部分员工属于普通员工,占比例为74.4%,其次是中层管理者,而高层人员相对较少,累计有8.33%人;家庭背景的考察结果发现,农村员工的人数稍多,比例为60.3%;企业性质的考察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员工最多,占比超过了50%,国有企业其次,而外资企业的员工人数相对较少,占比21.2%。

(2)被调查者对于绿色物流与绿色创新的认知情况统计数据分析。被调查的企业员工对绿色创新知道一点的人数最多,占50%,其次是完全不知道,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员工对于认为绿色创新对于环保作用很大,占40%,其次是认为一般作用的占30.1%,以及较大的人群占21.2%,而认为无作用的占8.3%。对于绿色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了解情况方面,员工观点中,倾向发展一般情况的人数较多,占比41%,持很差或者是不好观点的人数占比21.15%,而认为发展较好的占比14.74%,由以上结果反映的现状可以发现,员工普遍对于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不是很看好。对绿色创新对于物流环境改善影响的认知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员工的观点是认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物流环境,所有被调查群体中累计60.26%选择该项,由此可以发现,员工对于绿色创新的作用趋向积极方面。

绿色创新知识的来源渠道调查方面,超过57%比例来自互联网,工作单位自身的宣传仅占17.3%,教育宣传渠道的占13.46%,报刊杂志渠道的比例相对较小,占11.5%,可见互联网是员工认知绿色创新的主要渠道方式,单位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对于绿色创新现存主要问题方面,员工普遍认为企业和消费者的观念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点,其次是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技术落后、企业间缺少合作以及物流企业经验与技能不足。对于绿色物流发展障碍的认识结果方面,可以发现,政策支持以及观念的缺失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员工对于成本以及技术障碍的问题不是特别看重。

2.3 绿色创新管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对于绿色创新管理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企业员工的一些个人特征,是否会对绿色创新管理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重点考察员工的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从事物流行业时间、职位、家庭背景、以及企业性质,所有因素中,只有企业性质属于无序多分类变量,故在模型检验中,需要设置亚变量,具体做法就是将最后一类外资企业作为参照项目,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为对比,若某企业属于国有或者是民营性质,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外资企业则全部赋值为0。为避免完全共线性,外资企业不纳入模型分析,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模型中的检验结果都是与外资企业参照之后的结果。具体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绿色创新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

表2是员工个体特征对于绿色创新管理影响的模型分析结果,以上5个模型中,所有自变量都一样,模型主要是根据因变量加以区分,以上的检验结果中,F值是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结果,用的是方差分析,若该指标显著,则说明模型整体显著,观察5个模型的结果发现,全部都在1%水平高度显著,说明5个模型整体都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模型的R方是反应模型效果的指标,该指标数值越高,表明能够解释的因变量的变异程度越高,进而说明模型效果越好,可见5个模型处于0.148-0.263之间,相差幅度不大,在正常范围之内。VIF指标是最为常用的检验自变量多重共线性的指标,由于5个模型中存在多个自变量,很可能会存在共线性这类重大异常,针对以上5个模型检验之后发现,VIF指标处于1.094-3.248之间,处于很低的水平,可以判断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这类重大异常。这意味着提出的假设均是成立的。

观察5个模型之中,各个自变量的参数检验结果可以发现:模型1中,学历与国有企业这2个指标全部高度显著,观察回归系数值可以发现,学历的回归系数值为0.340为正向影响,由此可以判断员工的学历越高,绿色创新态度越高;国有企业的回归系数值为-0.491,为负值,由此可以得知外资企业相对与国有企业,绿色创新态度更高。模型2中,同样是学历与国有企业这2项具有显著意义,由此可以判断,员工的学历越高,绿色创新知识越高,而外资企业比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知识更高。模型3中,年龄与学历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观察回归系数值发现,年龄为-0.320,由此可以判断,年轻人的绿色创新行为更高;学历的检验结果表明,学历越高,绿色创新行为越高。模型4中,学历与从事物流行业时间高度显著,2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值都是正值,由此可以得知,员工的学历越高,绿色创新意愿越高,从事物流行业时间越长,绿色创新意愿越高。模型5中,学历高度显著,回归系数值为0.317正数,由此可以得知,员工的学历越高,绿色创新意识越高。

3 快递企业绿色创新发展对策

目前,我国的绿色物流与绿色创新发展尚处于“低层次”的阶段,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物流产业发展策略任重道远,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提出促进我国快递物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1)政府要积极引领和科学导向,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促进节能减排。为此从政府层面可以对社会物流活动进行科学的引导和管制,严格管控物流作业活动中的污染源,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大力支持共同配送模式的发展,优化交通网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建立促进物流业绿色创新的相关规章制度,如环境立法、建立许可准入制度、细化绿色物流创新管理标准等。采取有效的绿色物流创新激励政策,如设立专项补贴和引导建设资金、减免税收、政府购买服务等。

(2)快递企业经营者应该审时度势,努力缩短与绿色物流作业的差距,积极使用健康环保性物流设备,对物流作业环节进行绿色再造。投入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绿色创新激励,加强绿色物流、绿色创新宣传,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培养员工的绿色物流与绿色创新意识。加大对企业的绿色创新发展投入,在信息化建设和物流作业环节方面,引入先进的绿色经营理念,大力加强企业绿色化、创新化建设。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联盟体系,充分发挥供应链企业的整体协作优势,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入手,采纳先进的绿色创新技术与产品,促进节能减排。

(3)消费者积极倡导绿色需要、绿色消费。绿色需求是绿色物流发展、创新的源动力,消费者在绿色物流、绿色创新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绿色物流、绿色创新的全面有效的开展,还需要全民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消费者通过绿色消费行为刺激物流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加强绿色创新。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也会最终倒逼企业和行业管理进行转型升级与相关引导政策的制定。构建绿色消费模式,也将有利于促进物流领域内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促进物流供给侧的改革,对我国发展现代绿色物流、降低能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王时芬,胡新凯,陈新光.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6,(8):62-68.

[2]张焕梅.发展绿色物流创建节约型社会[J].中国市场,2007,32(8):24-25.

[3]张翠英,傅锦霞,冯梦醒.绿色物流发展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7,36(5):8-11.

[4]刘薇.国内外绿色创新与发展研究动态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5):17-20.

[5]许笑平.国外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综合运输,2010,(2):41-43.

[6]宋丽娟.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物流发展策略—构建绿色物流系统[J].中国市场,2010,(10):22-24.

Empirical Study on Gree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s

Zhang Hao1,Hong Qiong2
(1.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3;2.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aian 223003,China)

In this paper,with six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s based in Huaian as the object and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regression analysis,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green innovativ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se enterprises and their working mechanism,built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 to study the factors specifically,and at the end,propos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gree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uch enterprises on the levels of government,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 and consumer.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green innovation;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F224.0;F252.24

A

1005-152X(2017)09-0081-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9.018

2017-08-07

江苏省社科基金(15EYC004);淮安市科技局项目(HAR201603,HAR201608);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17KJB580001)

张浩(1982-),男,安徽五河人,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洪琼(1983-),女,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学历物流绿色
绿色低碳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知识无力感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