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最好的状态:内心丰富而安静
——有很多内心的积累,是丰富;摆脱了功利的诱惑,是平静

2017-10-18周国平

公务员文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功利智力内心

◎周国平

人生最好的状态:内心丰富而安静
——有很多内心的积累,是丰富;摆脱了功利的诱惑,是平静

◎周国平

现在这个时代,人应该怎样生活?一方面有很多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诱惑。当人们完全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外在的生活,如何保留自己的内在生活?

成功靠机遇,优秀靠自己

人的精神能力有哪几种?柏拉图的分类比较准确:智、情、意。

首先,是智——人是理性的、有智力的,人有头脑,能认识事物,这种能力需要发展。第二,是情——人是有情感的,不光是要用头脑去思考事物,而且对世界、对人生是有感受的,有感情,有精神上的痛苦和快乐,这种东西,一般被称为审美能力。还有意——意志是人有追求好的生活、正当的生活的能力,就是人能为自己立法,建立道德规则。所以,按柏拉图的说法,人的内在生活,就是智力生活、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大体上,人有这三种大的精神能力,这三种能力发展、生长起来了,才能作为人来生活。

成功和优秀之间,首先去争取什么?我认为首先应该去争取优秀,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什么是优秀?我觉得就是这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生长、实现、满足。一个人外在世界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机遇的,但是一个人优秀不优秀,他自己是能掌握的。

一个人,只有是优秀的人,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一个平庸的人,也许在社会上吃得开,但那只是日子混得好一点罢了。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励志书,教人怎样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获得财富、搞好人际关系、讨上司欢心、得到晋升等,这些都不正常。这些所谓的励志书,励的不是志,是欲!

智力的两个要素:好奇心和独立思考

人是天生就有潜在的智性能力的,这种能力在我看来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好奇心。

好奇心在孩子童年时期是最旺盛的,但也是最脆弱的,很容易被摧残的。事实上,我觉得大部分人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被摧残得越来越少。现代教育制度,完全是和好奇心作对的——无用的书,就不让你读;有用的唯一标准,就是对考试有用。以至于爱因斯坦感叹道:“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好奇心——这是智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人的智力生活的开端,一个永恒的要素。看一个学生的智力高不高,第一个尺度就看他有没有兴趣。

智力的另一个要素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人的内在自由。头脑是自由的,你就不会盲从别人。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育这种内在的自由,而不在于灌输特殊的知识,不在于培养专家。

我很赞成一句话:学生在学校里主要就是要学会学习。你学会了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笔终生的财富。有成就的人都是终身自学者,永远在学习,不需要老师。

很多人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太实用,什么东西都要问有没有用。如果一个国家中,凭兴趣学习的人越多,那个国家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最容易出大师。

珍惜内心的财富

第二个问题,我就讲讲情感生活。人不但要有活跃自由的智力生活也应该有情感生活。我讲的情感是广义的,不光指爱情、亲情、友情等具体的情感,也是人对世界的审美体验,这是人的情感生活。

审美必然是和情感联系的,有情感就有审美。理性是要去认识事物是什么,力求客观,但情感是比较主观的,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情感和审美有密切联系——并不是说一个事物客观是美的所以你喜欢它,而是因为你爱它,所以美。

审美和功利是两种相反的生活态度。审美,就是真性情。看重不是事物的功利,而是对你心灵的意义,能否让你心灵感到愉快。这种态度就是审美态度。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丰富的安静。你有很多内心的积累,是丰富的,但又摆脱了功利的诱惑,是平静的。最可怕的是贫乏的热闹,看着很热闹,但里面空无一物。我想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心灵的丰富是一种精神的幸福。

做精神的贵族

人要有智慧生活,情感生活,还要有善良高贵的道德生活。真正的道德,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善良,高贵。英国哲学家强调,道德基础是同情心;德国理性哲学家,如康德,强调道德的基础是尊严。

亚当·斯密,他是经济学家也是哲学家,他写过一本《道德情操论》,书中明确说,人类所有的道德都是从同情心发端的,从这里面发展出了两个最基本的道德:一个是正义,就是不损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一个基本道德就是仁慈。所有的其他道德都是从正义、仁慈发展而来的。如果说正义是消极的道德,那么仁慈就是积极的道德;如果正义是不损人的话,仁慈就是助人。

道德的高级基础,是人的尊严。尊严,就是做一个人要高贵,高贵就是意识到尊严,并在做人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关于人的尊严,讲得最好的是康德。他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人是目的,在任何情况下,不能把人当作手段。

这话什么意思?康德说,人有两个方面,身体属于现象界,是不自由的;人还有一个,是灵魂,属于本体界,是自由的。自然界是趋利避害的,是利己的,但道德可以对抗这样的东西,是自由的。所以每一个人要清楚,精神性的存在是目的,而肉体的存在是手段,是为了使灵魂生活得更好,不能颠倒过来。一个人如果为了物质的利益,而不要人格,他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当手段了。

一个高尚的人,是把别人当人的,体会到别人精神的存在。往往不把别人当人的人,他自己也不把自己当人。所以我赞成一个人做精神贵族,不要做精神的贱民,尤其不要做有权有势有钱的精神贱民。

(摘自《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猜你喜欢

功利智力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欢乐智力谷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