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当容错是一种担当

2017-10-18申国华

公务员文萃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华干事问责

◎申国华

恰当容错是一种担当

◎申国华

近日,贵州铜仁市出台 《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办法》以鼓励干事创业、区别对待过错、坚持依纪依法为基本原则,明确了容错纠错的具体条件和9种情形。对于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或符合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精神,出于公心,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没有为个人、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依照程序上报并获得同意,并未造成重大损失等行为,可以申请容错免于问责。对符合免于问责条件的党员干部,其个人绩效目标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先选优不受影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现实工作中,一些部门对待犯过错误、有过失误的干部却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只要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几年的功劳“一笔勾销”不算,后面几年的工作也是“白干”。

事实上,错误常常不可避免。改革创新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谁又能保证百分之百正确?倘若只能有功而不能有过,否则,不问青红皂白给予纪律处分,难免人心惶惶。结果很可能一方面导致过失者本人容易产生消极对抗情绪,造成人才流失或浪费,另一方面容易形成“不作为”心态,大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这种为官不为的风气一旦形成,对组织和事业的损害更大。

要做事就难免不犯错,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错误进行区别、分辨、评估,以不同的方式应对不同类型的错误。比如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是为公过失,还是为己犯错;是违反纪律,还是触犯法律;是合乎程序,还是违背程序;是可以补救,还是无可挽回;是影响轻微,还是影响恶劣,这些都必须分别对待,对待前者和对待后者,当有所不同。

对于一些初念良善、影响轻微的犯错,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其进行一看二帮,“团结—批评—团结”,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言,“要给他出路,要准许改正错误”。陈云建议,在少戴“大帽子”的同时,还需用机制给犯错的同志多“穿衣服”。党的统一战线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正确对待他人的过错,才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对工作中出现的过错,不是匆忙下结论、扣帽子,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积极作为又主动补救的给予容错甚至免责,不仅体现胆量和胸怀,更需要一种担当精神。容人之过,最需要的是担当,最难做到的也是担当。特别是敢于力排众议,据理力争,给犯错者“戴罪立功”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的确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很高的识见。这就需要胸中有大局,眼中有识断,还需要以成倍的责任心加以监督和掌控,鼓励和推动。其实,这就是考验领导能力的试金石。

高明的领导不但不轻易指责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过错,而且还鼓励大胆尝试,把开拓中的失误作为一种投资,用自己的肩膀为下属干事创业遮风挡雨。经过摔打磨炼甚至失败的干部,不仅更容易积累实践经验,也能更加感激组织培养,并将其转化为干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善莫大于恕”。容错,对常人而言是一种修养、一种行善,对领导来说,则是一种可贵的担当。

(摘自《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国华干事问责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Tetrapartite entanglement measures of generalized GHZ state in the noninertial frames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让事故问责生威
甘为艺术付平生
世相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