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保十五年 重塑新运河

2017-10-18娄仲良张伟平

杭州 2017年9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文化遗产

文 娄仲良 张伟平

综保十五年 重塑新运河

文 娄仲良 张伟平

↑ 新晴野旷/摄

大运河不仅是“世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系列工程自2002年启动至今,已实施15年,始终紧紧围绕“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领,建立制度,加大投入,创新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运河品位,为参与大运河文化带(浙江)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生态优先,大力实施运河生态发展轴

自然生态环境是运河文化赖以存在的基底,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大运河(杭州段)综保工程时就指出,要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

15年来,杭州坚持清淤与截污、引水与排水、净化与绿化结合,并率先推行“河长制”,运河(杭州段)各断面水质达到Ⅱ-Ⅳ类水体。沟通河网水系,建设滨河通道,逐步构建起运河沿岸以“水”与“绿”为主元素的沿河开放生态空间廊道,使运河成为纵贯杭城的“生态轴”。实施景观整治,加强“一馆、两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运河景观建设,运河沿岸呈现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充分展现了杭州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运河文化、运河生活和运河水乡特色。

G20峰会期间,大运河成为首条启动的国际媒体采风线路,赢得了国内外嘉宾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

尊重历史,多措并举开展遗产保护工作

2014年,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第一个全国共同申遗项目。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遗产保护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美国建立遗产廊道,意大利成立了“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协会”,德国将古迹保护的内容列入联邦建筑基本法的框架中,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15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充分保护和恢复广济桥、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富义仓、凤山水城门遗址和浙东运河的永兴闸、西兴古镇、西兴过塘行码头等古建筑的历史原貌,营建具有杭州特点、运河特色“似曾相识”的传统住宅建筑,再现运河“水上人家”。同时,根据现有居住生活格局,开辟沿河绿带、设置小型公园、设计运河两岸步行通道,让居民能自由进入运河公共绿带,散步休憩、赏河观景、品味运河古文化,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运河环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同时,杭州积极推行大运河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和相关规划。2017年3月30日,《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获批,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保护京杭大运河的第一部地方性立法,《条例》为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作出了制度安排、提供了制度保障。杭州先后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5A创建规划》《京杭运河杭州段两岸城市景观提升工程规划》等多个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此外,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开展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建设,加强重要遗产专项监测,提高动态视频监控覆盖面。

古为今用,破译运河文化遗传密码

古代“一带一路”的大发展,与运河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密不可分,具有不可分割的地理和历史联系。大运河所承载的古代中华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特征,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衡量文化先进性的核心标准。研究和弘扬大运河文化,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的重要途径。

15年来,杭州始终秉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政绩”理念,大力实施“城市记忆”工程,运河沿岸集聚了中国运河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根脉得以延续。同时,引入杭州书画社、杭州画院、浙江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使得沿河区域已经成为讲好“杭州故事”、充分地展示区域文化个性的主要阵地。

杭州坚持以理论研究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大力宣传和推广杭州“运河学文化”,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后申遗时代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研究》《大运河杭州段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研究》《杭州运河漕运史》《杭州运河船民》等运河文化课题研究。同时,联合专家学者,研究出版了《杭州河道社区》《杭州运河旧影》《运河上的杭州》等27本运河丛书。举办了“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杭州对话活动”“杭州大运河遗产保护宣传周”等重大活动,通过漂流书亭、运河庙会、中国城市学年会等平台,运河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公众对运河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进一步提高。

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运河蕴含的经济价值

纵观国内外发现,很多国家把沿江沿河流域的经济开发作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打造具有一定规模、互补互给的产业密集带,从而带动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两千多年来,大运河对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带来了沿线城镇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运河经济带。

15年来,杭州依托运河的交通和航运功能,整合沿线资源要素,沿河区域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杭州以文化创意产业为突破口,促进沿河区域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沿河经济”已成为拉动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吴山宋韵小镇、西湖文化广场、运河文化广场、大兜路历史街区、桥西直街等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推进,使得大运河两岸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仅拱墅区沿河区域,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就达百亿元以上。武林商圈成为杭州中央商务核心区、最具影响力的市级商业中心,2012年首度出现超10亿元楼宇,如今,税收超亿元楼宇超40幢,商贸收入近2000亿元。运河财富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已吸引省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绿地全球企业服务平台、阿里系创投联盟等5个专业平台和70余家国内外著名金融企业。

整合提升,打造大运河水上黄金旅游线

哥本哈根商学院的Lise Lyck教授在2015年提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全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所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化功能,还可以产生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集中体现在其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

15年来,杭州以城市有机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为契机,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先后实施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台州路商业街区、桥西民居保护区、康乾下江南文化遗址、富义仓遗址等重点项目和工程。开发运河旅游产品,丰富运河旅游内容,开设水上、岸上、晚上旅游观光线,形成运河商贸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黄金线,为杭州“加快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重塑运河两岸的13条道路和21座桥梁的风韵,运河河网与两岸路网、陆地公交与水上公交、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集散广场与游步走廊有机衔接,形成了便捷畅通的运河交通网。水上巴士作为缓解城区交通的辅助手段,使运河成为观赏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都市风貌的旅游交通线。同时,开拓钱塘江水上旅游线,下一步将整合三江两岸周边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带动三江两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新晴野旷/摄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文化遗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银河哪比运河乡——《诗咏运河》读后感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Tough Nut to Crack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