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2017-10-17王汉英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课标新知教材

王汉英

有效课堂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花的时间和精力越少,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等越多,课堂有效成份就越高。怎样构建有效课堂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课前有效准备,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础

课前准备时要有效的研究课标和教材。准备一节课,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标,搞清基本理念和思想方法后,找准课标对这一节课内容的具体要求:哪些知识是了解层次,哪些是理解层次,哪些是运用层次,有哪些活动建议。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题、目题,以及子目之间的关系,重大史实之间的关系,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确定教学重点。把课标和教材相结合,把准课标对教材知识点的准确要求,充分挖掘教材,把教材当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课前准备还有重要一环就是要有效把准学情。了解学情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出发。通过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学生已具备了哪些能力,哪些能力还有待加强培养,学生已有了哪些情感认识,对哪些知识或话题感兴趣。根据学情和课标整合教材,制定三维目标,确定教学难点。

在把准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教学流程,也就是让各个环节有效。设计时有以下几个环节要注意。

(一)导入设计要有效

导入是一节课的关键,导入要直击教学重点,一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比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用赤壁古战场图片导入,学生边观察图片边思考:在这里发生过一场大战,这场大战对东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你知道是哪场战役吗?你知道这场战役对当时的社会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学生在小学语文中了解了赤壁之战,但对赤壁之战的影响是未知的,是感兴趣的,一下子提起学生的兴致,教师就势打乱教材顺序先学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最后再去追溯官渡之战,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有效

问题是一切思考活动的源泉,是开启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用问题引领课堂、引领新知是常用的方法。但不需要每个知识点都设问,主要是在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处设问,才问的有价值。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易到难,让学生思维一步一个台阶,最终达到预期目的,才能有效的引领学生思维。问题指向要明确,不能含混不清让学生无从下手。

(三)老师预备讲授的知识要有效

这需要很准确地了解学情,学生知道的、会的不讲,学生相互学习能知道的、能学会的也不讲,讲了学生也接受不了的不讲。老师只讲学生不知道的知识、不会的方法,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用心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才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多讲、常讲通用方法、常用方法,比如在七年级学习《大变革的时代》一课时,判断商鞅变法成功与否时,教师就要介绍判断一场改革或革命成功的依据是看改革或革命的目标是否达到,达到了就成功了,没达到就不是成功的。学生若掌握了,以后自然就会判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明治维新等是否成功了。

(四)练习题的设计要有效

历史学习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根本,应用是目的,课堂反馈练习也是重要一环节。设计课堂练习题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要围绕考点设计。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学会对新知的运用,暴露问题才使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有效地指导。

总之,老师课前准备充实有效,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一览众山小,才能高屋建瓴。

二、课堂上有效组织过程,有效落实各个环节

课前有效准备是基础,课中有效落实是关键。只有让课堂各个环节有效落实,才能构建有效课堂,进而收到高效的效果,在实践中,我认为有效组织课堂,落实各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学法指导,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对某一方法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在评价拿破仑的时候,就要回顾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观点客观公正、功过分明、一分为二,语言组织采用总分式,先说功后说过。学生用此方法评价拿破仑之后,再让他们用此方法评价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华盛顿等历史人物,经历這一次学习活动,学生就学会了评价历史人物。

(二)加强对课堂活动管理,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效

新课程倡导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活动是落实学习任务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知、得到发展。活动的开展是为学习服务的,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不能为热闹而活动,不能为形式而活动,活动中“形”可以散,但“神”一定要高度集中在学习上。比如:学生在欣赏视频、图片的时要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小组讨论时、班级交流时有不同观点一定要发表,思想撞击思想就撞出了新思想,听取不同声音完善自己的主张,形成新的观点,不同观点就是有效课程资源;展示是常用课堂活动,一般展示重点问题、核心问题、易错问题,展示要形成众人集体参与效应,有展示就有修正、评价等互动活动,要杜绝个别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课本剧表演也是常用课堂活动,最好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前做准备,学生毕竟能力有限,课堂现场表演容易出岔子,耽误课堂时间,收不到预期效果。

(三)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有效利用学生

学生是独立的人,独特的人,每个学生以及他们的思想观点都不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每个学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够思考时间,回答不完善的让学生相互补充,若回答错了,让学生自己改正,课堂上凡是学生能做的,都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能向同伴学会做的,都要让学生自己向同伴学会做,老师只是在大家都困惑的地方出手,一举让学生柳暗花明,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树下等枣,枣随风而去。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努力让各个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有效,进而构建有效历史课堂。

猜你喜欢

课标新知教材
教材精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新知
新知速递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