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对教学的启示
2017-10-17许兴军
许兴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相比国家层面的“”机会公平“资源公平”,课堂的“公平”更能被学生所感受到、更有意义。而在课堂中的许多不公平现象是存在的!“马太效应” 就是其中之一。
《圣經》“马太福音” 第25 章有这样几句话:“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已有的也被夺过来。”20世纪6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首次将这种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爱因斯坦曾调侃地说:“我每每小声咕唧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相反,一旦失败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会产生更大更多的挫败感,甚至对所从事的活动、工作、事业等感到绝望!这就是“马太效应”对“优”“劣”的放大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运用这一效应呢?
首先,正确认识“马太效应”的几个主要观点:1.“马太效应”是一种社会规律,无处不在;2.强者越强,将会继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荣誉;3.相反,弱者将会更弱,不仅变本加厉的受到惩罚,甚至促使其加速消亡;4.“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现象更能激发奋斗,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更高;5.“马太效应”存在是暂时的,事情都会物极必反,甚至会出现“安乐死”。
也就是说,“马太效应”对教学既有积极的一方面,也有消极可怕的一方面!广大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并科学的运用这一“效应”,扬长避短,积极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既然马太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就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进行研究。要正确对待、科学运用。要利用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更多孩子的优点,积极鼓励引导,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扬,把更多的孩子纳入到被表扬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孩子做到“优者更优”!多进行“大拇指”教育!把“尊重”和“欣赏”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往往会对那些成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各种显性与隐性的表扬、鼓励暗示、期待(“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多余。”)等的教学行为,这些学生越优秀越容易得到重视与关爱,这当然能很大程度上让这些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与信心,促使他们走向成功!这就是利用了“马太效应”的积极的心理功能,这样做是好的,也是我们所积极倡导的,也是广大教师运用的较为“得心应手”的教学方法。
对于“后进”生,一些教师的做法显然是使得“马太效应”的负面效应得到了放大!。一些教师对于那些不善于表现、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给予隐性的(甚至是显性的)不满与批评(“没有的,连他已有的也被夺过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气质类型,比如成长的环境,比如所受到的教育等。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能发挥自己职业的特长,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进行科学的施教,使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凭自己的感情好恶对学生分出三六九等,不恰当的使用“马太效应”。
其次,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素质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都是发展中的人,都有其尊严,他们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理念中,应该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牵挂”!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周围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每个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都是独特的。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生活、学习、成绩等。用冷静的思维智慧地去为孩子们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做他们的指路人、朋友、伙伴、倾听者、亲人……而不仅仅是评判者!
新的教师职业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欣赏,教师对学生的“冷漠”恰恰就是无情的杀手!课堂上没有“差生”,“差”是差在我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上,抑或是差在我们对“教学成绩”的焦虑上!所以,我们绝不能使那些“差生”成为福音书中“没有的,连他已有的也被夺过来”的那一类人。我们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工作中行动起来。
第三,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广大一线教师要有公平的意识。实现《规划纲要》中的目标,一线教师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系统的工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目标。习主席说“公平如阳光、空气,是每个人生存的必需!”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广大教师一定要有担当意识,把“公平”的意识用教学行动体现出来,把公平的意志播散在学生的心田里,使之生根、发芽,也必将孕育一个“公平春天”的到来!要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观,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另外,我们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能合理的控制教学情绪,少受到外界的情绪的干扰。要禁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不但要有强烈的法制意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信念坚守。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愿我们每位教师深深地反思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