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野战军对国民党军少数民族俘虏的教育改造

2017-10-17刘子君

党史文苑 2017年18期
关键词:俘虏少数民族

刘子君

[摘要]第一野战军在向西北进军的过程中,遭遇了主要由回族等少数民族组成的马家军,开始出现许多少数民族成分的国民党军俘虏。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导下,第一野战军针对少数民族俘虏的特点,对俘兵采取“即俘、即训、即放”的政策,重点加强对俘官的教育改造,帮助其实现思想转变,为党和军队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

[关键词]第一野战军 少数民族 俘虏 教育改造

兰州、宁夏战役后,第一野战军歼灭了马步芳、马鸿逵的马家军(亦称青宁二马)主力,解放了甘肃、青海、宁夏。兰州战役歼敌2.7万人,其中俘虏1.37万余人;宁夏战役歼敌3.3万余人,其中俘虏1.8万余人,争取起义1.2万人。如何教育改造这些少数民族成分的俘虏成为摆在第一野战军面前的新题、难题。

(一)

为教育和改造这些被俘的马家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除认真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统一制定的优待俘虏政策外,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对少数民族俘虏的特殊政策,为教育改造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

早在1948年,中共西北局就根据中央工委敌工会议精神,下发了《关于敌军工作的指示》,其中对于如何处理回族地方军阀及土顽作出明确规定。《指示》强调:“对于马匪之俘虏除罪大恶极之首要分子外,仍一律坚持宽大、优待与释放的政策,应很好的给以优待及进行瓦解与教育,以分化其士兵与军官之关系和一般军官与首要军阀之关系,以便于我们分化敌人后彻底消灭马匪,坚决避免狭隘造成民族对立。对于土顽部队应采取分化消灭,避免造成赤白的对立状态。在三边与陇东地区,更应积极进行回民工作,争取回族人民自决与解放。并培养与派遣回族干部打入回军进行情报与瓦解工作。”

1949年7月,随着战事的推进,第一野战军即将进入回民较多的地区与以回民为主的敌军进行作战。针对马家军中不少回族官兵深受马步芳、马鸿逵的反动欺骗宣传,对人民解放军优待俘虏政策了解较少的情况,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根据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拟定了《切实优待回民战俘的守则》。《守则》除要求执行优待俘虏的政策外,对待回民俘虏,还须切实遵守六项守则:(1)对回民俘虏要耐心说服教育,宣传我党我军主张民族自治、信教自由政策,提高其政治觉悟;(2)不要把回民俘虏叫“回子”或“小教”,可称“回回弟兄”或“回教弟兄”;(3)不要问回民俘虏为什么不吃猪肉,或用猪肉故意开玩笑;(4)对回民俘虏吃饭,可以组织他们另起伙食,人少时可发给粮菜,让其自做自吃;(5)在回民俘虜集训时,不反对他们进行做礼拜念经等宗教活动;(6)回民俘虏有死亡时,不要反对俘虏中的阿訇举行念经送埋体等仪式。

8月1日,针对部队在对待回民俘虏时发生的一些违反政策的行为和口号,第一野战军政治部发出《关于优待马匪回民俘虏的补充指示》,要求全体同志充分认识到争取回兵俘虏,对于开展西北回民工作和消灭马匪军的重大政治意义。各级政治机关必须严格区别马匪军的上层少数统治者与广大回民士兵以及参加马匪军的武装敌人和广大回民群众;在战斗中绝对禁止枪杀放下武器的回民官兵,如发现故意杀害俘虏者,应给予适当的处分;战场上对于解除武装的马匪伤员,应进行救护,重者给予包扎后运走,轻者运回医院医疗,以争取改造;对被俘之马匪回民官兵,应特别优待,另起火灶,尊重其回民习惯,不得侮辱。

此外,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还加大了对马家军的政治攻势,通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口号和宣言书,着重宣传党和军队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宽俘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欺骗、压迫、侮辱回族人民的罪恶,唤醒广大回族人民团结起来,拥护共产党,支援解放军。

(二)

到1949年下半年,经过3年多的摸索和实践,第一野战军在教育和改造俘虏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改造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大西北的逐步解放,俘虏中出现了大量回族官兵,对他们的教育改造除遵循一般做法外,还需充分考虑到民族和宗教因素,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教育改造的目的。

坚决执行优待俘虏政策。第一野战军各部队组织指战员们反复学习《对回民俘虏的各项守则》《优待回民俘虏的补充指示》等政策性文件,不断提高部队执行优待俘虏政策的自觉性。为尊重回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第一军军长贺炳炎在青海解放军官训练处成立大会上,专门强调一定要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要聘请回族炊事员,办清真灶。兰州回民解放官兵训练大队专门设立清真灶,请阿訇按宗教仪式宰杀牛羊;允许回民俘官在教育改造期间进行宗教活动;设立回民医疗所,收容、治疗回民官兵伤员;所有俘官的生活标准超过在职干部。

对回民俘兵实行“即俘、即训、即放”的原则。与对其他国民党军俘虏实行“即俘、即训、即补”原则不同,第一野战军对回民俘兵实行“即俘、即训、即放”的原则,在组织他们学习宽待俘虏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后,将负伤人员送往野战医院医治,士兵均发给路费及遣散证释放回家从事劳动生产。例如,1949年7月28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陕西陇县固关镇歼灭青马骑兵第十四旅,俘官兵1000余人。这些俘虏多系甘肃省临夏回族青年,在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政策之后,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还亲自向他们讲话,很快即给他们发放路费,全部释放。这些被释放的回俘,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到哪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当时,马步芳新扩充的“新编骑兵军”约1.1万余人,分驻甘肃临洮、临夏等地欲阻止解放军西进,保护兰州左翼安全,在这些释俘的宣传下,新编骑兵军“携械潜逃,不战溃散”。

成立回民解放官兵训练大队。兰州战役后,经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的联络部和兰州军管会联络处登记、收容的起义、投诚人员共3007人,其中校级以上军官655人。解放西宁后,又先后接收了来降的校级以上军官359人。遵照一野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关于马匪军投降军官召集受训,给以优待,并进行政策教育”的指示,联络部专门成立了回民解放官兵训练大队,主要训练兰州战役后收容登记的解放军官。第一军则在青海西宁设立解放军官训练处,负责集训向解放军缴械投降,向军管会和各地政府缴械登记,以及在战斗中被俘得到宽大处理的青马校级以上军官,实行教育开导,争取他们重新做人。endprint

重点加强思想改造。对回民俘官的教育改造首要的是改造思想,这是比较困难的工作。这些回民俘官长期受封建军阀思想的荼毒,思想尤其反动,对旧军队生活非常留恋,对我军存有仇恨。同时,这些俘官对我党我军的政策不够了解,普遍存在怕杀头、怕活埋等种种思想顾虑和畏惧情绪,抱着“不乱讲,放谨慎些,训练一段时间就出去了,出去以后再看”的态度。因此,改造这些人,必须用革命的真理打垮其思想武装,打消其各种顾虑,改变其反动立场。为此,训练大队采取自我教育方式,以讨论为主,上课为辅,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学习了《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土地法大纲》等重要理论和法规。学习之后,不少人坦白说,开始有假投降、对马步芳报恩的思想;有的则坦白,起初想结成一条战线,对共产党不讲任何问题。通过集中学习,绝大多数回民俘官普遍认清了国际国内形势和蒋介石、马步芳的反动派本质,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和改造自己,争取人民宽恕,回到人民一边。

开展群众性的控诉马步芳活动。开展群众性的控诉活动是人民解放军教育改造俘虏的重要手段。控诉活动采取先由个人思考,寻找材料,相互交谈,然后在小组会上讲,最后进行大会控诉的方式。在控诉大会上,大家群情激愤,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对马步芳怎样搞封建统治,怎样以各种苛捐杂税、抽丁、差役等压榨青海各族人民,怎样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怎样反共反人民、屠杀被俘红军西路军战士等等,进行了揭发控诉。控诉活动点亮了群众的眼睛,使他们认识到马步芳喊的“拼命保命、破产保产”口号,实际上是拼别人的命、保他自己的命,破别人的产、保他自己的产。控诉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不少被俘人员开始交代自己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弃旧图新、改邪归正。

(三)

第一野战军对少数民族战俘的教育和改造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已接近最后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宣告成立的大好形势下进行的。到1950年2月,基本训练、处理完毕这些少数民族俘官。

迅速释放回民俘虏,打破了马氏家族的欺骗愚昧,有助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第一野战军向西北地区的推进,引起了各民族反动势力的恐慌。他们到处散布解放军要“杀回灭教”“烧寺院杀喇嘛”“强迫维族人吃猪肉”之类谣言,把自己美化成“保族保教”的仁义军,欺骗、蒙蔽、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随其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为此,第一野战军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对俘虏不仅不打不杀不侮辱,也不没收私人财物,回家還发给路费,并高度重视对回民伤兵的医治,事先安排力量迅速给伤俘上药、喝水,吃东西时还特别注意回民的风俗习惯,允许其进行宗教活动,这些举措使被俘的回民官兵深受感动,打破了敌人的欺骗和蒙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做好民族工作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从俘虏中培养一批回民干部是重要的,有助于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1949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及西北军的信中,就做好民族工作提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第一野战军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经教育改造后的回民俘虏进行了分别处理。例如,兰州回民解放军官训练大队对3000余马家军俘虏分别进行处理。主要的去向有:资遣,介绍工作和学习,联络部留用,继续学习改造。据统计,由联络部介绍工作和学习的500余人,资遣350余人,联络部留用58人。1950年3月,联络部创办共和企业公司,还从训练大队选用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到公司工作。筹建西北西藏工委,准备进军西藏时,又从经过训练的人员中严格按条件选用500余人,从1951年2月开始,进行紧张的进藏准备工作,后进军西藏。青海军官训练处从1949年9月到1950年下半年,共开办了3期,集训人员359人,其中少将18人、校官293人、尉官12人、其他36人。根据学员的思想、专业等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安置:有的动员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军队做教员和医务工作;有的到青海军区参议室编外工作;有的安排到政府部门工作;年大体弱、要求回家的,允许回家。

组织“劝降团”,进行宣传和劝降活动,成效显著。通过马家军的军官家属,开展宣传和劝降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尤以王震率领的第一兵团最为突出。临夏是回民聚居之地,马步芳、马步青部属的许多重要军官都是临夏籍,他们的家属也多居住在此地。王震率第一兵团攻占临夏后,坚决执行各项纪律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对放下武器的敌军官兵和家属均十分优待,使他们深受感动。青马军的军官家属,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写信和劝亲访友的方式,劝说他们的亲友归顺人民,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效力。第一兵团接受了他们的要求,将他们中有声望的人士组成了一个“劝降团”,跟随部队进行宣传和劝降活动。1949年8月30日,第二军第五师行至青海循化甘都草滩坝,黄河对岸青马新编步兵军军长马全义率部依托战壕,企图抵抗。“劝降团”成员马丕烈写信劝马全义撤退,信中介绍了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民族政策的情况,“吾侄见信后,千万莫阻止大军,立即放弃阵地撤退,弃暗投明,不要让各族子弟再为国民党反动派当炮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马丕烈还向敌军官兵喊话,促使敌军放弃阵地撤退。翌日,第五师部队抢搭浮桥,顺利过河。9月4日,马丕烈到达上五庄,与马步芳残部第八十二军副军长赵遂、参谋长马文鼎商谈,劝其投降。8日,赵遂、马文鼎以及第一〇〇师师长谭成祥、第二四八师师长韩有录、第三五七师师长杨修戎等300余人在上五庄向我投诚。16日,集中在西宁的投诚将校马振武、赵遂、谭成祥等联名致电新疆国民党军骑兵第五军官兵,告以人民解放军政策及各项主张,希望他们毅然举义,归顺人民。“劝降团”不仅有力地揭露了马步芳长期以来的反共欺骗宣传,还主动带路和向人民群众宣传人民解放军的政治主张,在我军执行任务时,积极协助部队动员人力物力,确保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第一野战军战史编审委员会.第一野战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2]兰州军区政治部联络部.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敌军工作史[M].北京:总政治部联络部内部版,1996.

责任编辑/梁发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俘虏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俘虏了一“位”自行车
狄斯雷利“俘虏”将军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没有俘虏的胜仗
一句话俘虏一位将军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宽待俘虏 瓦解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