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西峪煤矿地质环境特征及保护措施
2017-10-17马腾
马腾
摘要:近年来,采矿引起的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矿山地质环境变异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于有效地防治这些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影响预测;保护与治理
1.矿井基本概況
太原西峪煤矿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太原市西南边山。第一类地形单元为井田的北部和东部黄土组成的丘陵,为太原断陷盆地的组成部分,地面向盆地方向倾斜。冲沟宽而稀疏,冲沟的向源侵蚀作用明显。第二类地形单元为局部黄土覆盖的砂泥岩低山丘陵,剥蚀、侵蚀作用为主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是西峪煤矿主要采煤区。
2.地面塌陷变形预测
矿区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矿界开状呈正多边形。从全矿区分布稳定的3#煤层底板高线来看,煤层埋深为西部深、东部浅,西部埋深约70m-90m,东部埋深约19m-45m。煤层埋深最深点位于矿区西南部(A点),埋深约96.54m,最浅点位于矿区东北部沟谷中(F点),煤层埋深约19.54m。矿区开采3#煤层,厚度平均6.46m。在井田内选取典型地段进行采深采厚比计算,各计算点煤层埋深及采深采厚比见表1。
经计算,煤矿开采3#煤层采深采厚比介于3.03~14.94之间。矿区内,大部分地区,采深采厚比小于30。国内外采矿经验认为,当煤层采深采厚比小于30时,煤采出一定面积后,会引起岩层移动并波及地表,其地表沉陷和变形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有明显的不连续特征,地表变形剧烈,煤矿采空区上方会形成较大的裂缝或塌陷坑。
为定量评价煤矿开采3#煤层后地表变形特征,下面依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的经验公式,对煤层开采后地表最大移动、变形和倾斜值进行预测。公式如下:
根据矿区煤层储存稳定的特点,煤矿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工作面宽度130m,工作面年平均推进长度900m,属充分采动。由于煤矿过去小煤窑开采过程中没有积累地表下沉参数,本次评价中根据覆岩性质及顶板单向抗压强度在《规程》中选择经验参数进行研究。选取3#煤层覆岩类型为中硬。
下沉系数取q=0.7;水平移动系数取b=0.25;煤层近似水平,取煤层移动角8=Y=β=70°
按上述公式,计算煤矿开采3#煤层后煤层典型地段地表产生的最大变形值列于表2。
将表2与《规程》中规定的地表变形对地面建筑物破坏程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3#煤层采空后,矿区范围内地表不同部位地表水平变形、地表曲率变形及倾斜变形值均很大,变形值等级均为Ⅳ级。由此可见,地面变形对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程.严重。
3.开采引起的矿界外地表移动范围计算
该煤矿矿区为一多边形,矿界由14个拐点组成,3#煤层平均厚度6.46m。矿区边界各拐点采深列于表3。
矿区内大部分地区煤层2-3°,近似水平,取煤层移动角β=Y=8=70°。地表覆盖黄土,黄土厚度平均20m。地表移动边界的计算公式采用:
3#煤层采空后,矿区地表变形严重,对建筑物影响为Ⅳ级,从采矿对土地资源影响情况来看,现有的地表会产生大量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使土利用功能降低,造成减产,矿山型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严重;从采矿对岩土环境来看,采空后的荒坡中地表裂缝与塌陷较为发育,地表岩土变得疏松,土壤含水量大降低,会使土壤沙化,加剧水土流失程度,地表自然植被的存活与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地表自然植被覆盖率会降低;因此,采矿对土地资源和岩土环境影响严重。
4.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煤矿应成立专门的地质环境管理机构,有专人负责,建立规范的测量体系,定期对地面裂缝及采空区的时、空关系进行专门测量;建立滑坡、崩塌灾害点及隐患点监测网络,建立雨季汛期巡查制度。
(1)对矿区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面裂缝及时进行填埋,进行植树造林。应沟坡兼治,防治并重,工程、林草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对矿区沟谷两旁采矿诱发的滑坡、崩塌堆积物及时清理,预防阻塞河道形成泥石流。并对滑坡、崩塌采取适当治理措施,进行削坡减荷,降低监空面,减小崩塌、滑坡发生的可能。
(3)改进顶板管理方法:在采区边部试行半充填式开采方法,可减少拉伸区的移动变形值,大大降低地表破坏范围。也可采用条带式开采、限厚开采等方法,减少地表变形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