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国标”助力电池回收

2017-10-17

汽车观察 2017年8期
关键词:梯次蓄电池动力电池

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312项国家标准的公告,其中有3项国标涉及汽车动力电池,它们是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 34014-2017《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5-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据悉,这3项国家标准将于2018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汽车观察》记者发现,这3项标准对于动力电池回收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年初,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首次明确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大致责任主体,即谁产出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这意味着动力生产企业和汽车制造商在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上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具备回收和利用资质的企业为数不多,且由于各个动力电池企业产品规格各异,暂时还没有一个可对所有动力电池均行之有效的回收方式,特别体现在梯次利用方面。因此,很多车企只能将退役的动力电池交给第三方回收利用机构处理。

此次新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正好明确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的单体、模块和标准尺寸规格要求,可以有效解决此前存在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中,动力电池由于尺寸不一难以匹配储能电站或家用储能设备结构的难题,也降低了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的门槛。

新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规定了动力电池编码基本原则、编码对象、代码结构和数据载体。之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汽车動力电池编码的标准,在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维护和溯源、电动汽车关键参数监控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工作时,电池信息的可追溯性和唯一性一直是动力电池行业的盲区,导致整车生产企业或政府主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迫切需要统一的电池编码规则进行支撑。此次该标准的发布,可以在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维护和溯源、电动汽车关键参数监控,特别是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凭借可追溯性和唯一性,可更加准确地确定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有了编码的支撑,电池生产商和车企将共同担负起相应回收责任。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中的余能是指动力电池从电动汽车上报废后剩余的实际容量。此前由于缺少余能检测的标准,废旧动力电池应该进入梯次利用还是进入回收拆解,始终存在着争议。余能检测标准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检测的流程,也实现了电池残值率的快速判断,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回收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梯次蓄电池动力电池
小学语文朗读梯次训练教学方法初探
考虑再制造设计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决策研究
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揭牌
上汽大众技术指导1 例
武汉地铁11号线蓄电池牵引技术浅析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
我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规模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动力电池,谁执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