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妈对我伤害最大的一件事

2017-10-17Skiptomylou

37°女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补习班遭遇学期

Skiptomylou

初三成绩遭遇“滑铁卢”

我的初中是在北京市一所名列前茅的中学上的,初一、初二时成绩不错,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三。初三前的那个暑假,我不合时宜地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初三开学后,连续两次摸底考试,我从年级第二直线跌落到100多名,在重点班排倒数。

那时候,我们班基本上聚集了全区最好的学生。我至今印象最深的,就是班级的墙壁上随时贴满了各种测验考试的年级排名,密密麻麻没有空隙。在这样一个群体里,望子成龙和对成绩的严苛要求,基本是每一个家长的本能。而我成绩大滑坡的那段时间,恰好又在决定初三保送名额的关键时期。

失去了成绩的保护,本来就纪律散漫的我成了老师嘴里的反面典型,除了可惜,更多的是可恨。我每天上学除了上课,就是不停地因为各种事情写检查,一个学期下来我的检查积累了厚厚的一沓。回家以后,還要面对母亲无止境的数落: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家里花了这么多钱,从小陪着你上各种补习班,等等。

在那所唯成绩论的学校里,考场按成绩排座位,周六的补习班按成绩分班。每到周末,同班同学都去了A1和A2班上课,而我连降3级只能去B2班,像个被抛弃的孤儿。

最大的打击来自母亲

那个学期,我有些魔怔。先是拼死拼活地补习,可是不知道为啥,以前觉得很简单的知识当时根本看不懂。我记得特别清楚,模拟考试结束后的家长会,我在学校一直等到天黑,我妈是最后一个离开老师办公室的。我妈说:“老师说你没戏了,再努力,也就是考个40多名的水平,被落下了,回不到前三了。”

整整一个学期,我都活在老师的白眼里,自诩聪明的我,现在变成了一个没有希望的学生。在此期间,我苦苦挣扎,可是离希望的总是差一点,我没得到过任何人的鼓励,所有的人都跟我说:“你不行。”而给这个结论敲上最后一根钉子的,是我的母亲。

后来,我在放学路上跟小伙伴说:“我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你一定要知道你的立身之本,别人为什么看重你、喜欢你,你看我成绩不好了,马上就什么都不是了;第二,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别指望别人同情你、帮助你,父母也不行。”我在14岁时,明白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论遭遇,我这点事情不算什么,但是我依然觉得很凄凉。

我突然对成绩无所谓了。也可能是这种近乎自暴自弃的心态反而起了作用,我的期末考试成绩一下子回到了年级前列,并且一直维持着这种状态,最后既没耽误中考,也没耽误保送。班主任看到我的期末成绩,惊喜地打电话到家里给我报喜讯,大意是“我真没想到你还能考得这么好”。但是我反而一点喜悦都没有了。

大多数父母总是不明白,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受到的教育和对待,可以在他心里留下多么大的影响。回想起来,我人生一大半的时间在和父母教育留下的东西对抗。老师的权威可以被蔑视,但是父母的权威反抗起来要难上10倍。

因为即便腿摔折了,我父母见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你怎么又不听话去打球了?”而不是问问我疼不疼。所以我习惯于从不向家人求助,也从来没指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鼓励或支持。

因为父母几乎从来没有表扬过我,而在批评我的时候又什么话都说得出口,所以我的性格里多了自卑和谨小慎微。我看事情总是偏向阴暗面,又习惯性地过度在意别人的感受,直到很多年后才慢慢改变。

父母总是跟我说为了我他们花了多少钱,所以我对钱格外敏感,一方面对消费有畏惧感,另一方面有时候又花钱大手大脚。我庆幸自己工作之后就完全做到了经济独立,于是就更加抗拒父母过问我的事情,大有一种“我现在不花你们的一分钱,所以你们无权干涉我”的心态。

人的性格不能都怪在父母身上,但是我真的很用力地在重新塑造自我了,以至于有时候努力得喘不过气来。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性格里张扬恣肆的东西被多保留下来一点,也许我能做成很多更厉害的事情吧。

别把孩子的事当小事

希望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别再把孩子的事情当成小事。教他们做人,帮他们成长,也要给他们足够多的爱。让你的孩子知道,世界上总是有人信任他,愿意站在他的背后,推他一把。

经过这么多年的沟通,我母亲已经有很大进步,开始慢慢体谅我的想法。虽然童年的很多东西现在说已经晚了,但是我知道,要论父母有多糟糕,我的遭遇算不上什么。中国的父母和家庭教育是一种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只能向现实妥协。

所以,别放弃你的父母,更别放弃你自己。

(摘自《读者·校园版》 2017年15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习班遭遇学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迟到城”里的遭遇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祝遭遇各种不幸”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打好基础有必要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
韩补习班传授举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