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江波涌 企业绿色发展的湖北自觉实践

2017-10-17杨剑坤

中国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绿道景区绿色

杨剑坤

从2009年哥本哈根的减排倡议到2012年的绿色契约行动,再到2014年发起的绿色供应链行动,阿拉善SEE的会员企业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到企业绿色行动的倡议中。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积极推动着我国绿色发展战略。

而成立两年多的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也在不断通过环保公益实践摸索另一条转型之路。作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主体,越来越多的会员企业逐渐认识到,要想长远发展,不能再简单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如何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形象,把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企业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已成为不少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在经济新形势下,这些会员企业面对“绿色发展”,正在进行一场向绿色经济持续迈进的行动。

把绿色带进生活

南非国家公园教育特别社区、南京江宁会展中心、广州白云机场信息综合楼、广东开平碉楼接待中心、武汉光谷世界城、武汉体育中心、新江汉大学校区……这一长串地标式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绿色建筑,它们的设计师都出自一个人——侯进,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武汉中合元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合元创)董事长。

建筑是城市的主要载体,既为城乡居民提供生活、工作基本场所,也是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

侯进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实践,他认为,在美好城市、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建筑企业及设计师理应转变工作思路与手法,赋予绿色建筑新的社会目标与时代特征。

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百家湖双龙大道西侧的江宁会展中心,是中合元创设计的独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作品。该会展中心的功能主要涵盖城市规划展示及酒店会议接待两大板块。在设计初期,侯进和他的设计团队从规划策略着手,通过对两大功能的分析,将原本独立的体量进行有机结合,酒店沿主体建筑西南侧布置,获得最佳的观湖景观面,而展示功能则放置于东侧,变得更加完整而舒展。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节约外墙面积,将土地回归自然,回馈于城市。自然采光中庭作为共享公共空间,大大降低了两者在运营过程中的采光能耗;而下沉式的屋顶花园,相比传统屋面,热量吸收更低。该项目分别获得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最高级别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

武汉凤凰山时代会所则是另一种新的尝试。据侯进介绍,在这个项目创作之初,中合元创将绿色策略的重心放在通过建筑反向修复城市中心区不断被侵蚀的受损山体。基于此策略,在设计中,设计师利用现有山顶台地,组合建筑功能,利用开挖的土方,对建筑外表皮进行部分覆土,并种植绿化,复原山体,保水缓释。

生态修复使既有住宅走向绿色建筑之路,而中合绿建节能创新基地则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始终贯穿绿色理念。从选址规划开始,到方案设计、单体细部构造乃至施工、设备安装等,建造和使用的全过程对环境负责和资源节约。侯进认为,绿色建筑不应只是一个“标准”的产物,“今天我们更多是机械地通过各种量化因子及分数来评判节能,但是往往与绿色的初衷相去甚远。”

在侯进看来,建筑物只是一个载体,而绿色建筑是一个理念,建筑给居民提供了生态环境的平台,而提高全民“绿色”意识更为重要。

侯进构想了绿色建筑+绿色城市+绿色生活的未来城市,“绿色”也贯穿着他的生活。在公司,他和合伙人都步行上下班,“由于不存在堵车,不会迟到,所以工作效率会提高,这样就能腾出更多时间做公益。”

在武汉,提到绿色生活,一定会想到东湖绿道。

东湖是武汉最重要的城市空间,美丽安静的东湖是武汉的集体记忆。东湖绿道位于东湖景区内,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景区绿道,全长27.8km,适合出游骑行。

2015年11月,捷安特湖北分公司董事长伍建华受武汉市政府邀请成为东湖绿道建设特邀顾问,正式开始接触东湖绿道项目。作为特邀顾问,在绿道建设过程中,伍建华凭借多年自行车行业的从业经历,首次在武汉导入自行车文化的理念。他提出,在绿道沿线设置骑行驿站,这项建议已全部被政府接纳,并运用到实际建设中。

如今,东湖绿道沿线设置了25个捷安特单车驿站及服务点,平均下来,每公里都有一个。驿站不仅涵盖了自行车租赁、洗手间、餐饮、休憩、赏景等多种功能,而且外观上自成一景,它的设计者为黄鹤楼重建、湖北省博物馆等经典建筑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师向欣然。驿站根据大小不同,共分为5座一级驿站、8座二级驿站、12处服务点。

现在捷安特湖北分公司已经成立全新的管理团队——武汉传骑绿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来运营整个东湖绿道项目。这让东湖绿道从一流骑行绿道提升到自行车管理系统、自行车文化均国内领先的绿道。

自行車运动是一项挑战耐力和意志,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户外运动。骑行于美丽如画的东湖绿道,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目前已经成为武汉市民生活的一道风景。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伍建华笑着说,能把企业的自行车文化融入到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户外运动中,对本身就是骑行达人的他来说,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到东湖的绿道骑行,也成为他和阿拉善SEE会员们经常开展的“碰头”活动,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开展的很多公益活动,也选择在这里举行。同时,他们还举办各种骑行嘉年华和骑行挑战赛活动,以增加骑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endprint

大武汉,三镇鼎立,汹涌的人流量让居住空间不断靠近天空,在鳞次栉比的高楼缝隙里,出现了不少立体停车空间。

“每次在路上绕着圈找停车位,我都感到格外憋屈。”武汉文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丰书和常年饱受停车难之苦。每次眯着眼睛寻找趁隙而入的空位时,出于企业家的思维本能,他都会在脑中不断闪现各种立体停车解决方案。

2016年11月,丰书和投资1000万元,建成武汉首家“塔库”停车场——武汉宜丰智能车库。智能车库位于江汉北路的湖北民航大酒店,高达50米,共26层,可停放100辆车,解决了困扰周边的居民和商家的停车难题。

从外观上看,这座车库更像是一座高层居民楼,但里面则是钢结构垂直车库,相当于是给车子住的“高层电梯房”。整个车库分A、B两个“单元”,有两个“电梯井”,“一梯两户”,除顶层外,每层可停放4台汽车,平均每台汽车的占地面积约1平方米。智能垂直升降机械车库实现汽车能自动“坐电梯”,当汽车驶入一层的停车盘后,驾驶员离开,停车盘快速升降,并360度旋转停放至合适的位置,整个过程约1分钟。取车时,只需刷一下卡,等待一分钟,车辆即降至地上一层。

丰书和表示,建省时、省力、省空间的立体停车场,“这是我们企业对缓解城市停车难做的一种尝试,也是我们对未来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生态茶园铺就共同致富路

宜昌鑫鼎集团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产业涉及地产开发、生物科技、医疗和新能源。近年来,该企业秉承“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依托长江流域鄂西南武陵山区优质的高山茶和富硒茶树资源,用生物制药的标准,致力于传统茶业的升级发展,并以此推动在地的产业扶贫。

位于秭归县县城以西的长岭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平均海拔630米,森林覆盖率达90%,环境优美,一年四季,无论哪个季节来这里,都是漫山郁郁葱葱,雾纱轻绕,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这里无污染源,土壤、空气和灌溉用水都符合无公害茶叶产地的环境要求。基地面积3800余亩,以高起点、高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了专业茶园管理技术服务团队,从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实行统一的技术培训指导和标准化作业规程,形成现代绿色农业高效示范茶园。

雨后,茶园像是被洗净了一般,绿芽的清香让人心情也瞬间清爽起来。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鑫福站在层叠的茶海深处,他指着一棵挂果的板栗树说,这是为了转移病虫害特意套种的。据他介绍,公司一方面大力推行茶叶生态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从源头上保障茶叶品质;另一方面依托现代化加工园区,引进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加强新产品研发,以科技带动产业的提档升级。同时实施严格的企业标准,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安全,形成了集研发、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茶叶也给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一个叫做业产坪村的贫困村庄带来幸福蝶变:新建的茶叶初制厂里,揉捻机、烘干机等设备应有尽有,打包好的茶叶原料堆砌得整整齐齐;山间的茶园基地中,一排排高山茶树间,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勾勒出優美的山村风光。

业产坪村巨大变化的背后,是鑫鼎集团依托生物科技、房地产等产业优势进行精准扶贫的成果。从2013年8月结对帮扶以来,鑫鼎集团发起成立茶业专业合作社,并在业产坪村流转茶园200亩用于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从春到秋三季采摘的标准化茶园基地3000多亩,同时帮助该村建成了一个日鲜叶加工能力5000公斤的茶叶初制厂。除此之外,基地聘请当地村民采摘茶叶、修剪茶园、除草、施肥、冬管,让2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对茶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茶叶加工技术人员15人,公司还帮助茶厂实施扩建改造,新建厂房200㎡、晒场800㎡,目前已加工原料200万斤。

产业扶贫是扶贫主体与扶贫对象互利共赢的有效扶贫模式,在业产坪村的帮扶过程中,鑫鼎集团结合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选准特色产业,采取可靠可行措施,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运行新模式,一条龙式负责组织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成员种植的茶叶。此举不仅解决了村里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为每户茶农一亩茶园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业产坪村水资源短缺,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2015年4月,鑫鼎集团出资18万元,为该村修建了10公里管道和一个蓄水池,解决了该村4个组15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没有经济效益的带动,农民自主脱贫就没有积极性。”鑫鼎集团总经理何建刚表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地,激发农民自主脱贫的热情,才是真正“拔穷根”的好办法。目前鑫鼎集团在包括秭归、五峰、远安、夷陵等地贫困山区,采用产业扶贫的方式建立起5000多亩茶园基地,带动3万户茶农增收,10万亩茶园增效,产业扶贫结下累累硕果。

小小的生态茶做出了扶贫的“大文章”,鑫鼎集团通过自身的产业,带动扶贫对象,形成一个自觉的良性循环。

留住乡愁拔掉穷根

樱花树下,溪水旁,一排排黄墙青瓦的民房映入眼帘,典雅别致,门前有溪水潺潺,树上有鸟鸣声声,出门是花园,远眺是山野,这样一幅图画,正是咸宁市崇阳县大岭村喜悦樱花酒店的倩影。2016年4月28日,由武汉三特索道集团(下简称三特集团)在大岭村投资筹建的三特喜悦樱花酒店与三特农庄正式对外营业。该酒店在室内引入了15个深受现代人喜欢的榻榻米;31个单间或主题各现,或温馨舒适,或风景独揽;7个标间结构设计合理,风格迥异,可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娱乐放松、消遣的休闲之地。

大岭村曾是著名的贫困村,甚至有村民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喜悦樱花酒店开发前是一片废旧的民房,该村将民房统一收购后,以每年13万元的租金整体出租给三特集团,打造成精品酒店。这让村里20多名贫困户实现了“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梦,担任酒店的导游、厨师、保安等,每户平均增收2万多元。同时,还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出售土特产,开办农庄,提升旅游的品味和档次,使乡村旅游与崇阳县委、县政府“全域旅游、旅游全域”的理念相切合。endprint

一时间,这个偏僻的贫困村风生水起,如获新生。通过整体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不仅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也带活了村集体经济。如今,大岭村成立了旅游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贫困户入社分红、开发采摘园基地,使村集体收入从无达到了32.4万元。在2016年底,大岭村通过了省级第三方评估脱贫验收。

如今,三特集团正着力将大岭村打造成“国家乡村徒步森林公园”,开发“户外运动基地”“乡村精品酒店”“星空露营基地”等系列旅游产品。大岭村,真正地变身为“明星村”。

和大岭村一样,古老的山寨——春秋寨也在三特集团的旅游扶贫开发下,获得了重生。

春秋寨位于襄阳市南漳县西南的荆山深处,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古山寨”。 相传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为抵御外敌侵略而修筑此寨,东汉末年关羽于此夜读《春秋》,后人在山寨建春秋楼以示纪念,“春秋寨”因此得名。

数千年的金戈铁马赋予了古山寨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一点让三特集团副总裁张泉对春秋寨的开发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人文景区有文化和教育功能,不是单纯休闲消费的场所;开发者对文化应怀抱敬畏,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关注商业收益,否则可能对文化造成破坏。

围绕着古寨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价值,在春秋寨景区,三特集团建有古寨客栈、古山寨文化博物馆、兵营校场等,并于2013年成功申获国家4A级景区。下一步,景区将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本底,以有机生活方式为理念,打造农耕文化特色鲜明的传统景观村落——漫云古村落。

作为原生态古寨,如何在严守生态原貌的同时,带动区域人口脱贫实现突破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既要给老百姓金子,也要给老百姓炼金术”,这是三特集团在开发景区时坚持的原则。

2009年,春秋寨景区所在的陆坪村仅有1家农家乐,且接待规模只能满足20余人的用餐需要。三特为支持当地农家乐建设,选出部分有意向的农户,带领他们赴远安、宜昌等地的星级示范农家乐学习取经,并扶持其开办农家乐。至今景区周边农家乐数量已突破30家,可同时满足2000余人进餐需要,每逢假日各农家乐的食宿接待均需提前预定。同时,景区还积极为本地农户提供农产品销售场所与渠道,逢周末、节假日等游客较多的时候,邀请他们在景区摆摊,或为其代售。2009年陆坪村人均收入仅为4799元,经济排名位列东巩镇倒数第二,截止2016年,陆坪村人均收入已突破1.5万元,经济排名位列东巩镇第一。

三特集团原生态景区旅游扶贫的模式,在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算得上是个样板。

坪壩营村在恩施州的最南端,与重庆交界,曾经是水、电、路、通信都不通的穷山村,人均纯收入不过千元。但这里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地带,群山逶迤,沟壑纵横,洞穴繁杂,景致极具特色。

2007年,三特集团入驻坪坝营村发展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由其全资子公司咸丰三特旅游开发公司,规划将其打造成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旅游区。项目分三期,共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四洞峡、鸡公山、杜鹃林等核心景点及鸡公山索道,客栈、宾馆等基础配套。

伴随着旅游开发,坪坝营这片寂静的土地成为休闲度假的热土。武汉、重庆等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洗肺养生”。旅游发展起来了,交通不断改善,相关产业应运而生,景区内几十家农家乐和宾馆掩映在丛林之中,竹笋、野生蜂蜜、绣花鞋、竹制品等特色产品在游客中供不应求,景区周边的甲马池镇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人尽其才,合理安排,三特集团根据村民不同的能力和条件,在经营的各个层面上,选择适合的管理服务岗位优先安排村民就业,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完成身份的转换,成为开发的参与者和企业的主人,在家门口工作、领取工资。

景区的快速发展,让村民感受到了开发的好处,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回到了家乡,根据旅游资源找到了商机,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办起了花卉苗圃,在房前屋后种植了有色植物,美化了庭院,美丽了农村。三特集团因势利导,积极指导村民打造乡村观光内容,并利用自己的营销队伍和营销平台、宣传推介醉美农庄,既丰富了景区游览内涵,又带动了周边两个行政村的农民发展。

坪坝营景区负责人涂志斌对坝坪营今天的改变感慨良多,他表示,三特集团在开发过程中一直秉持三大原则——尊重当地文化、尊重当地人、尊重生态,始终坚持以引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站在当地人的角度来思考,为当地人提供便利,这样才能得到当地人的认可和支持,更好地合作促进共同进步,更好地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立足湖北,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的企业家组织,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除了集中了众多颇有公益之心的企业家的财力、物力之外,更重要的从企业的生产至产品,都凝聚着企业家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份责任和一片爱心。这些会员企业已成为绿色产业链中的一环,成为唤起公众的生态意识、带动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的一面旗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道景区绿色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成长的绿道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