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教育 为了未来的自然

2017-10-17刘霞

中国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阿拉善红树林萤火虫

刘霞

2015年9月初,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自然教育基地在卓尔书店揭牌。该基地举办的首场环保公益活动,就是让市民在书店内免费观赏人工养殖的萤火虫。

50张精美的图片和15块展板,展示了萤火虫由卵变成成虫的一生,以及数万只野生萤火虫在野外漫天飞舞的壮观景象。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图片,是华中农业大学萤火虫专家付新华副教授,多年在野外寻找和研究萤火虫的过程中拍摄的。

那次活动,在两年后的今天,让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自然教育项目组负责人丰书和记忆犹新。“家长和学生早已经坐得满满的,很安静,没有聊家常的,小学生还时不时地应和付新华老师的下句,看来,这公益讲座通俗易懂时,就会很受欢迎。”

让丰书和感慨的还有,许多家长和孩子竟然是第一次从图片中看到萤火虫,“生活远离大自然,别说萤火虫,樟树和桂花,是武汉街头最常见的树,但很多武汉孩子并不认识他们。”

在自然界庞大的昆虫家族中,萤火虫是少数能让人产生诗意和美感的昆虫之一。它们在草丛或荆棘中飘落,让夜晚充满魔力。

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自然中学习和成长,我们观察自然,懂得什么可以吃,什么可以使用。鲁迅小时候有个百草园,他在里面玩耍与发现,不仅得到许多乐趣,也收获许多想象力与创造力。只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成长于水泥都市,脚不沾泥土,鼻不闻花香,耳不听鸟叫虫鸣,似乎失去了从自然中获取知识、智慧,向大自然吸取养分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自然教育的缺失,让丰书和看到了设自然教育基地的重要意义。在他们随后陆续举行的诸如观鸟、认识植物花草、天文漫谈等科普自然讲座活动中,他发现,经常是活动的“召集帖”发出去没多久,名额就被“抢光”。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令孩子们打开了视野,开始捕捉身边大自然的细微变化。

在参加过3次关于植物的科普课堂后,10岁的丁丁开始知道植物、乔木、灌木的概念,并开始留意城市绿化植物。在妈妈的指导下,丁丁还看完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前沉默少言的他,如今经常在同学面前大谈他所知道的动物、植物。妈妈说:“我能感受到他接触自然时的喜悦和变化。”

如何进行自然教育?丰书和觉得最重要的是从接触与体验自然开始。他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附近的农田就是我的乐园,捉蝴蝶,抓鱼虾,我记不清小学到底背了几首唐诗,算对了几道数学题,但是每当回忆起来,脑子里挥之不去的都是天上飞的燕子,地上跑的蚂蚱,至少我不会五谷不分。”

让丰书和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然环境教育,很多家长和孩子本身对大自然很感兴趣,但又不知从何着手体验和学习,所以希望通过参加课程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自然教育课程一般都在户外进行,现在家长认同这种教育方式。在电子产品盛行的时代,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走到户外,亲自参加自然教育课程,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远离电子产品。

春季走进植物园,夏季来到神农架,冬季带领孩子们在天兴洲无边的沙漠中放飞理想。两年的尝试与探索,主题户外课堂已成为自然教育品牌活动。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环保人士和教育工作者走上自然和环境教育的探索之路,湖北本土也涌现出了一批自然和环境教育的NGO及自然达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致力于自然和环境教育的推广与探索。而這些,都成为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自然教育平台上重要的参与者。

通过两年的努力,阿拉善SEE湖北项目中心已与十余家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其中包括6家自然教育机构和10家环保机构。同时,与各大高校相关协会保持联系,探索合作方式。自然教育项目组还确立了项目品牌:长江自然观,围绕“长江流域自然观察”主题开展一系列自然教育活动。同时,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以及自然学校的建设,凝聚自然教育界的力量搭建起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教育交流平台。

丰书和表示,自然教育不仅给我们个人带来改变,还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沙湖公园举办的一次科普展览,一位小朋友发现红树林的动植物非常有趣,也更理解红树林的重要作用。于是,当他一家得知广州就有原生红树林并正遭遇垃圾威胁时,全家主动跑去广州红树林参加垃圾清理活动。

“我们并没有声嘶力竭地呐喊,但是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自然教育的参与者慢慢成为了自然爱好者,他们主动认识与了解自然,并且越来越多地成为自然保护的行动者。”丰书和说。

普通公众也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员,而且,唯有更多的人参与,环保的意识才有可能真正普及。丰书和说:“在今天火热的自然教育行业发展中,我看到了环境保护的希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拉善红树林萤火虫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萤火虫
走过红树林
阿拉善SEE 7任会长的故事
萤火虫
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盛大开幕
抱抱就不哭了
夏天的萤火虫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